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家庭最幸福的相處模式:裝聾、作啞、扮瞎

包容多一點,苛責少一點,

彼此的心才能近一點。

媒體人李月亮,早年做過一期採訪,對象是一對老夫妻。

兩位老人都70歲了,結婚近50年,濃情蜜意、恩愛非常,他們還有個女兒正在國外讀書。

老大爺鬚髮皆白,眼神里卻是一派小孩的天真與浪漫;奶奶端莊典雅,眉眼中總有一縷藏不住的笑意。

於是,李月亮羨慕地問起了二人經營家庭的妙方。

兩位老人滔滔不絕說了很多,但總結下來就是一句話:

裝聾作啞難得糊塗,扮瞎體諒顧全大局,一個家自然會越過越好。

1

對伴侶的惡言,適當裝聾

聽過這樣一句話:「美滿的婚姻,都離不開一個耳聾的男人。」

裝聾不是拒絕溝通,而是一種相處的智慧,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搜狐前CEO王小川講過他父母之間的故事。

王小川的母親畢業於北大,是一個天資聰慧的人。

因為聰明,所以對身邊人身邊事要求總是很高。

在王小川眼裏,母親做事較真,看什麼都不順眼,無比挑剔。

王小川對童年印象最深的一幕,就是媽媽跟在爸爸後面罵,爸爸走到哪兒,她罵到哪兒。

一點點小細節做得不對了,就要說幾句;什麼事情不合她心意了,又要數落個沒完。

有幾次,王小川都被嚇到了,可面對這樣的情況,爸爸卻從不發火,也從不還嘴。

他總是對媽媽的喋喋不休裝作沒聽到,等媽媽情緒平息了,再笑呵呵地打個圓場。

於是,每次眼看家裏就要掀起一場軒然大波,卻總能被爸爸無聲的智慧巧妙化解。

後來,王小川在接受採訪時感嘆,母親的挑剔讓他變得優秀,但父親的包容卻讓他有了一個幸福的家。

婚姻里,沒有完美的伴侶,一方有點小脾氣很正常。

另一方如若總是斤斤計較,日子就會從吵吵鬧鬧變成摔摔打打。

包容多一點,苛責少一點,彼此的心才能近一點。

看過《奇葩說》的人,都知道傅首爾性子急躁,說話喜歡懟人。

丈夫老劉和她結婚之後,也發現了她的暴脾氣。

有時候傅首爾對老劉挑三揀四,譬如嫌棄他肚子大,嫌棄他做飯不如別人家老公做的好吃

老劉聽見了,也只是微微一笑,從不放在心上。

哪怕她講話再難聽、做事再小性子,他也能裝作沒聽到一樣。

因為他發自內心地心疼傅首爾,包容她的種種壞脾氣。

老劉的處事哲學,正印證了那句話:「吵架需要兩個人,而停止吵架只需一個人。」

所謂白頭到老,沒什麼訣竅,不過是當一個人喋喋不休的時候,另一個能充耳不聞。

凡事多想想對方的好,包容彼此的缺點,關係就能長久、溫情地走下去。

2

對子女的個性,偶爾作啞

博主@鮑三樂講過自己的一段經歷。

他的兒子長到16歲的時候,特別喜歡穿各種破洞的牛仔褲。

鮑三樂對此十分看不慣,自己家幾代都是文化人,兒子打扮成這個樣子,成何體統。

於是,他每每看見兒子,都要不停歇地指責。

你看看你像什麼樣子!和地痞流氓有什麼區別。

但,這些話每次說出口,都會迎來兒子的憤怒和抵抗。

於是,父子倆關係越來越遠的同時,家裏的氣氛也日漸壓抑。

直到有一天,鮑三樂在翻衣櫃的時候,看到自己年輕時穿過的喇叭褲。

他才想起青春期的自己,也是被父母各種看不順眼。

實際上,自己當時不過是好新鮮,追求時髦而已。

於是,他不再跟在孩子後面絮絮叨叨地說個不停。

每次看見兒子一身的奇怪的裝扮,他也不再指指點點,而是選擇了閉嘴不言。

令人意外的是,當他停止了無休止地指責,父子關係變得親熱許多,兒子也肉眼可見地陽光了起來。

想起網上有句話說:「世上最好的親子關係,都不是靠說教和數落建立起來的。」

有時候,比起居高臨下的訓斥,一份適當的沉默,反而更能拉近彼此間的距離。

作家劉墉的女兒,喜歡熬夜、開party和穿露臍裝,可他卻從不多加干涉。

劉墉說:「熬夜開party那就熬吧,等第二天精神萎靡,她自然就知道要早點睡了;

穿露臍裝也沒關係,着涼了自然就知道要多穿點。

在大事上,我守住原則,在小事上,我從不約束。」

家人之間,雖然有着最親密的關係,但終究是不同的個體。

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喜好,實屬正常。

好的家庭教育,不是權威至上,也不是責罵打壓,而是懂得尊重和寬容對方。

適時做一個「啞巴」,將不必要的話默默咽下,給家人一份自由和體貼,彼此相處才能舒服自在。

3

對父母的習慣,常常扮瞎

你和自己的父母之前,有沒有過這樣的矛盾?

一碗隔夜的飯菜,說了幾十遍讓倒掉,父母第二天還是會端到餐桌上吃;

一件破舊的衣服,說了幾百遍扔掉,他們縫縫補補還是穿在了身上。

生活中,總有很多人認為,父母的生活習慣愚昧、不科學,於是對父母處處指責、抱怨。

周國平說:「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則是一種教養。」

一個家要想幸福美滿,除了對伴侶包容,對孩子開明,還要學會對父母推心置腹地理解。

主持人馬東的母親,平日裏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關燈。

屋裏燈亮着,只要沒人在,她就第一時間關掉。

剛開始馬東會勸阻母親說:「總是一開一關會影響燈的使用壽命,就算開着也費不了多少電。」

母親總是回答「好」,但接下來還是會像之前那樣去關燈。

馬東發現,即便自己講無數次,也沒有辦法改變母親多年來積累下來的行為。

說到底,母親年輕的時候苦慣了,一味強求她去改變,只能是傷了她的心。

於是,對母親的這一行為,馬東後來索性裝作沒看見。

這樣,自己省去了操心的煩惱,和母親的相處,也少了很多矛盾。

知乎上有位博主,也有過類似的經歷。

他的母親七十多歲了,經常會歡天喜地跑去超市排隊,只為了幾個免費的雞蛋

母親有關節炎,排隊領完雞蛋回來腿腳總是不舒服。

一開始,他常常為了這件事大發脾氣:幾個雞蛋值多少錢?你咋就這麼能折騰呢?

後來,他看到母親失落的眼神,他開始反省自己。

他慢慢明白,比起領雞蛋這件小事,母親能順心如意,才更為重要。

時代更替太快,生活本就不易,對於年邁的父母來說就更是如此。

與其在生活方式上對他們吹毛求疵,不如學會以心換心地理解。

想想他們所處的生活環境,想想他們曾經的歲月經歷,再多的不滿也能一點一點地看淡。

要知道,比對錯更要緊的,永遠是家人的笑聲和幸福。

有人說,一個幸福和諧的家庭,需要一個完整的「三角關係」:

與伴侶的關係,與孩子的關係,與父母的關係。

只有每個關係都擺放在和諧的位置上,這個大家庭才能保持在最穩固的狀態。

經營好一個小家,既要有不爭對錯的智慧,又要有海納百川的格局。

學會換位思考、懂得寬容體諒、適時裝聾作啞扮糊塗,彼此間的感情才能在歲月中溫暖綿長。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洞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716/1776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