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上海創業者被封辦公室40多天吃80包泡麵瘦9公斤

上海浦西開始封控,億塑科技創始人、CEO倪耀東困在上海靜安辦公室約40天,瘦了9公斤;該公司的一個客戶被困吉林兩個月,瘦了17公斤。但跟體重變化相比,當下他最焦慮的是公司如何活下去。

上周,熊貓資本創始合伙人李論開完一個電話會議,「emo」加重了。原因是,「驚聞」一個被投項目創始人困在上海靜安辦公室約40天,瘦了9公斤;該公司的一個客戶被困吉林兩個月,瘦了17公斤。他在朋友圈開玩笑說:「連減肥這麼好的機會都沒抓住,深深自責。」

李論說的這位創業者是億塑科技創始人、CEO倪耀東。

5月13日,已經是倪耀東足不出辦公室的第43天。

4月1日,上海浦西開始封控,倪耀東成立的億塑科技在靜安區,被通知要封4天。在這之前,公司工廠所在的浦東區已經封控。倪耀東想,正好讓工人回家休息一下,4天不長不短,員工們可以帶着工作回家。但公司需要有人在,自己是CEO,又是單身,就做那個留守在公司的人吧。

沒想到,被封控的時間從他預期中的4天,直接加了個零。

眼下,倪耀東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解封。5月9日,他收到通知,直到15日又是一個新的靜默期。

生活上倒是沒什麼大問題。公司有一個小宿舍,平時為加班準備的,可以睡覺、洗澡,現在成了倪耀東暫時的安身之處。辦公室有一個電磁爐,物業每天發方便麵和雞蛋、少量蔬菜,簡單煮煮就可以解決吃飯問題。40多天裏,有4天倪耀東吃到了盒飯,剩下時間裏,他吃了約80包泡麵。

由此帶來的明顯變化是,倪耀東封閉以來瘦了9公斤。

但跟體重變化相比,當下他最焦慮的是公司如何活下去。疫情來襲時,億塑科技正處在產品上線和融資的關鍵階段,原本計劃4月初推出demo,現在已經延遲。投資人3月對公司做了盡調,如果沒有疫情,這個時候Pre-A輪的錢就應該進來了。

但一切都停滯在3月。

受物流影響,從3月初上海局部封控開始,億塑科技的節奏就慢了下來。倪耀東現在能想到最好的進展就是近期能解封,如果要出差,還有14天緩衝期,影響持續到5月底。

「憑空多出三個月的開銷,資金壓力特別大。」倪耀東在電話中對《中國企業家》說道。

倪耀東只是這次疫情下面臨生死關的創業者之一。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的數據顯示,2021年,上海每天有2174戶企業誕生,居高不下的創業熱度,讓這片土地上的企業達到267.24萬戶(截止到2021年年末),相當於每千人擁有企業107.4戶,位居全國第一。

而其中相當一部分公司或在這場疫情中遭遇重創,生存艱難。2020年初,清華、北大聯合995家中小企業,調研武漢疫情對企業的影響,結果顯示34%的企業賬上現金只能維持1個月,33.1%的企業可以維持2個月,17.91%的企業可以維持3個月。

儘管丘吉爾那句「不要浪費每一場危機」常在耳邊,但置身其中的創業者,每一步都不容易。倪耀東一個人在辦公室中,就像在現實社會中的孤島上,和這個城市既疏離,又緊密。

還沒準備好,疫情就來了

倪耀東有些懊惱,如果項目推進得再快一些,這次就不會受這麼大影響了。

2020年年底,倪耀東創辦億塑科技。簡單理解,這是一家工業互聯網公司,連接塑料原材料加工廠和需要塑料的客戶,如汽車、電器的供應商等。由於該行業較為分散,通常是以中小加工廠接單的方式,以銷定產,而且當前產能利用率較低,效率低下。億塑在平台上收集訂單及產能,再根據不同類型進行重新分配,比如將同類型訂單分配到一家工廠,以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同時,不只是單純的信息撮合,億塑科技在上海金山投資建設了一家樣板工廠,用來收集訂單,以及研發物聯網硬件系統,通過這套系統,可以對接入的塑料加工廠進行高效管理。

按計劃,6月底平台搭建完成後向市場推廣,就可以通過這個平台將產能分配給沒有受疫情影響的地區。但現實情況是,疫情沒等公司準備好就提前到來了。

除上海的樣板工廠外,億塑科技在蘇州還設有合作工廠,硬件設備的供應商則在廣州,需要三個地方之間正常互通,項目才能運轉。今年蘇州、廣州、上海接連暴發疫情,從3月中旬上海開始局部封控,物流受影響,億塑科技基本就處於停滯狀態。

但員工的生活還要繼續。倪耀東每天一睜眼,就要面對公司六七十人的吃飯問題。這也是公司目前資金壓力最主要的來源。

倪耀東和一個合伙人商量,暫時不拿薪水,另外兩名合伙人拿60%的薪水,「這個時候你要帶頭」。其他員工的部分工資暫緩發放。這樣下來,一個月的人力成本大約是以前的60%,其中包括必須交的社保。

在其他成本支出上,國家出台了服務業領域紓困扶持政策,其中,承租本市國有企業房屋的小微企業可以免除今年3個月租金。億塑科技所在的辦公樓目前能享受到這一條,但幾個工廠的租金減免,還在和房東協調。

更重要的是在此時傳遞信心。倪耀東沒有向員工畫大餅,暫緩的工資肯定要發,以後業績好起來,獎金肯定也要跟上。他和大概20名員工進行了一對一的溝通,他的預期是,這種停滯的狀態最晚也就是持續到5月底,再堅持一下。「其他企業也面臨一樣的問題,大家就是比拼耐力和誠信度。」倪耀東說,「我會記住大家共患難時的情義。」

在倪耀東的印象里,隨着封控時間的不斷拉長,周圍創業朋友們的心態也經歷了一個變化。

最開始倪耀東和朋友溝通時,還能以自嘲的心態相互調侃。隨着停工時間越來越長,損失越來越大,焦躁的情緒開始發酵蔓延,甚至多少會有些崩潰。

李論朋友圈提到的「瘦了17公斤」的公司客戶,被封前期沒有什麼物資,就靠家裏的一顆花菜、幾根火腿腸和七八斤米過了兩周。5月上旬剛解封,客戶馬上買好了回廣東的票,倪耀東感覺對方可能「心態有點崩了」。

「創業都是孤注一擲」

最初聽到倪耀東主動選擇留在公司時,熊貓資本創始合伙人李論一點也不意外,他認識倪耀東十幾年了,也是億塑科技的天使輪投資方。

在他看來,倪耀東是一個很有韌勁、非常專注的人,所有的注意力都在公司發展。每幾天倆人就聯繫一次,除了有一次倪耀東說起吃的東西不太夠,幾乎就沒有談到生活上的事,對這些非常「輕描淡寫」,說的最多的就是「項目如果能早一點開發完成就好了」。

今年44歲的倪耀東也不是剛創業的新手了。從2006年開始,倪耀東就在塑料行業創業,幾乎產業鏈上下游每個環節都接觸過。

作為投資人,李論能給的建議也不過是老生常談的金科定律:第一,想辦法管理好現金流,因為後續融資、上下游恢復還需要時間;第二,對初創公司來說,人才是最重要的,要保持團隊的穩定性。

倪耀東認為自己在穩定團隊方面「還可以」,這段時間沒有出現軍心不穩的情況。「可能他們(員工們)都知道我一個人在辦公室,有了最慘的人,其他人其實心裏都還好。」

員工們有時候關心倪耀東,「老大你在那邊吃的怎麼樣」,倪耀東都說吃的不重要,除了公司,只要還有吃的,別的都不是問題。

來源:人民視覺

4月30日之後,倪耀東可以上美團點外賣了,只是送餐特別慢。想保持足夠的營養攝入很難,好在倪耀東常備維生素片,關鍵時候派上了用場。倪耀東倒是掌握了瘦身的「真諦」:「我覺得網上說減肥的那些東西都是扯,少吃碳水什麼的。我現在每天都吃泡麵,蔬菜也只有一點,瘦得很快。其實減肥就是要少吃。」

現在倪耀東也和平時一樣,休息的時候看書、做掌上壓、仰臥起坐、跳繩。實在焦慮了,他就躺幾分鐘,放鬆一下,「創業總歸會有很多問題,想辦法去解決,做無意義的事情也沒有價值」。

面對疫情這樣的黑天鵝事件,倪耀東感受到作為創業者的巨大壓力和無奈,「大家都是一腔熱血,然後孤注一擲來做(創業)這件事情。」

決策方、合作夥伴能給的支持有限,客戶自己也面臨產能問題,只能是等億塑科技恢復後,再繼續合作。

如果一定要說這次疫情帶來了哪些正面價值,大概是倪耀東更堅定億塑科技正在做的事情了。

早在2014年倪耀東就創業做過類似模式,但那一次失敗了。他認為原因主要是當時在大宗商品領域,以找鋼網為例的「找」系列較受關注,在「找」系列的商業模式里,並沒有工廠等重投入。

經過這次疫情,他更確定了自己在商業上的判斷:建立樣板工廠、開發物聯網系統等才能對行業有價值。

這種模式搭建起來後,以後再有疫情發生,通過平台,就可以把產能分配到沒有疫情的地方。

復工艱難進行時

隨着復工復產的推進,倪耀東也找工業園區進行協調。「整個過程還比較高效,說清楚公司有哪些困難,明確需要承擔哪些責任,兩三天後就申請通過了。」4月10日和15日,共有10名員工進入位於上海金山區的工廠里,工業園區協調安排了床、食物,開始封閉生產。

協調入廠人員的工作很順利,倪耀東安排下去,第二天名單就報上來了。

到目前為止,由於廣州設備商無法進廠調製設備,工人們只能進行一些基本工作。工廠有6條塑料原材料再加工的產線,月產能可達2000噸,現在產能大約只有100噸~200噸。

來源:人民視覺

物流問題仍然難解。部分物流已在恢復,但進、出都需要通行證,一方面要走申請流程,一方面流通的總量也比較少,大概是之前的一半,而且成本「是真的特別高,是以前的2~3倍」。

復工復產到目前進行了一個月,倪耀東感覺,產業鏈的復工情況和4月相比並沒有明顯改善。由於平台尚未推廣,公司幾個客戶都是倪耀東的老朋友。一開始客戶收不到貨也挺着急,後來漸漸就不急了,因為有的客戶自身也出現停產或產能不足的情況。

雖然大家都經歷過武漢疫情,但這次疫情的時間點很特殊,2月過年放假,業務進展自然放緩,沒想到3月就開始局部封控。倪耀東感覺,一個半季度就這樣過去了,時間太長。其中,4月底是「繃得最緊」的時候,那時感覺解封遙遙無期,現在覺得至少會有一個確定的解封時間點就在前方。

解封後,倪耀東最想做的事就是去工廠,處理完耽誤的工作。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中國企業家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514/1748455.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