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人民幣跌破6.8!出口企業:有兩大新難題

 

 

最近留學生有些煩惱,人民幣匯率的變動讓他們「被動虧錢」了。

5月12日下午,美元兌離岸人民幣衝破6.82,截至發稿最新報6.8203,日內跌約600點,刷2020年9月以來新低。在岸市場上,中國貨幣網顯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為6.7292,較今年以來最高點6.3014下跌6.79%。

美元指數在4月14日突破100後一路走高,5月5日後在103點繼續企穩攀升,最新值為104.02。

今年9月即將去美國讀研究生的小海最近很後悔,之前匯率在6.3左右的時候沒有換匯,最近要開始交學費了,卻發現人民幣大幅貶值,「想想幾萬塊的差價就心累」。

也有人為有先見之明而慶幸。留學生思思表示,在4月底感覺匯率走勢「不對勁」,直接換了5萬美元,「現在已經漲了差不多0.2,四捨五入已經賺了1萬人民幣。」

不過,留學生的煩惱,只是人民幣匯率變動下對各行各業影響的一個縮影。

對於進出口企業而言,匯率變動帶來的影響更為複雜。

一般來說,人民幣貶值對出口企業是一種利好,因為其結算時獲得的美元可以兌換更多的人民幣。比如,100萬美元在匯率為6.3時,可以兌換630萬人民幣;在匯率為6.7時,可以兌換670萬人民幣,相當於增加了40萬元人民幣的收入。

雖然人民幣貶值能提升一定的利潤空間,但企業的運作複雜,並不能一概而論。

貶值雖提升利潤空間,但更希望匯率穩定

寧波一家日用品出口企業的總經理安林告訴記者,人民幣貶值確實提高了部分利潤,「近期已經出售結款訂單的利潤會因為匯率水平上漲3%-5%,且在訂單報價時可以給出更低的價格。」

不少上市企業,如真愛美家、金輪股份、中紅醫療、花園生物、南山智尚等涉及產品出口的企業,均在投資者互動平台表示,人民幣貶值可以提升公司已承接的外貿訂單利潤,並且後續會提升公司產品價格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有利於新訂單承接。

但是,記者調查發現,匯率所帶來的利好因素實際上對中小企業影響有限。長期來看,利率短時間內的大幅波動,反倒可能給未來的訂單帶來了不確定性因素。

原因之一在於,匯率優勢期和賬期存在錯配。安林介紹,匯率貶值期如果和結算匯款期不重合的話,匯率帶來的影響並不大,一般而言,企業沒有固定的結算期。一般是一筆訂單「出櫃」就開始結算,「櫃」代表集裝箱,是商品數量的計量單位,「出櫃」意味着客戶方已經收到貨物。所以匯率結算實際是隨機分佈在一年裏的各個時間段,很難預判實際的結算時間。

他還表示,買家付款也是有賬期的,不可能收貨當日付款,一般在1到2個月,一些大客戶可能需要3到4個月。目前在收款期的貨物僅佔全年貿易量的5%到10%,對全年利潤來說,影響甚微。

「我們不會因為人民幣的貶值升值去減產或增產,主要還是看市場的需求。當然,肯定是希望訂單越多越好。」

原因之二在於,小微外貿企業處於議價弱勢方,匯率過快波動導致被迫讓出利潤。義烏的衛浴產品出口商龍永華對記者表示,正常來說,人民幣貶值有利於出口,但是現在這樣匯率忽高忽低,客戶會有美元的升值預期,「他就不打錢了,本來40天的賬期,他要拖兩個月,我們也沒辦法。」

他表示:「對我們來說,匯率穩定更好。」

安林介紹了他遇到的一種情況,一些國外客戶由於人民幣貶值會提出產品降價的要求,要求出口企業向上游尋求利潤空間,跟工廠交涉,再降低成本,「這樣整個鏈條的利潤都會降低。」

三種策略應對匯率波動

對於匯率的變動,出口企業的應對方式有三種:

一是儘量使用人民幣結算,目前很多出口東南亞、中東地區的訂單都以人民幣結算。安林所在公司出口的國家主要在歐美地區,據他介紹,目前有兩個客戶可以以人民幣結算。

二是通過「套保」鎖定匯率。「套保」即外匯匯率套期保值,簡單的說,就是利用外匯期貨交易,確保外幣資產或外幣負債的價值不受或少受匯率變動帶來的損失。

「但是套保需要抵押物。小微企業多多少少都有貸款,承兌匯票等,可提供的抵押物並不多,目前我這邊沒有使用。」安林說。

三是把價格的有效期縮短。在山東青島從事國產工程器械出口的林慧生,最近將訂單價格的有效期從一個月縮短到了10天,在這10天內以約定的固定匯率來交易,以應對人民幣匯率的快速波動。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記者表示,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是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的具體體現。今年人民幣匯率走勢有點兒類似2018年,當時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曾出現階段性快速貶值,波動範圍從高點到低點大概是11%。目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較年初高點貶值超過6%,無論和2018年貶值程度比,還是和日元、歐元當前的貶值幅度比,人民幣匯率仍處於合理區間。

下階段人民幣匯率變動可能會受多種因素影響,從外部看要關注美元指數走勢,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縮的路線圖基本清晰,加息和縮表的力度和節奏相對確定,需關注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貨幣政策的變化,如果其緊縮預期增強的話,美元指數或將見頂回落,人民幣貶值壓力也會減輕。

從內部看,中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隨着各項宏觀調控政策落地實施,中國經濟將運行在合理區間,為人民幣匯率總體穩定奠定基礎。當前,要防止形成人民幣貶值預期,出現超調情況,必要時央行可以利用逆周期管理工具,引導人民幣匯率保持在一個合理可控區間。

訂單減少和成本上升問題更為緊迫

相較於匯率變動帶來的影響,目前小微出口企業面臨着更棘手的兩個問題,一是訂單減少,二是成本上升。

從宏觀數據來看,中國海關總署5月9日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4月當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1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1%,增速比3月大幅回落5.7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同比增長1.9%,增速遠低於3月的12.9%;進口下降2%,降幅比3月擴大0.3個百分點。

1-4月,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12.58萬億元,同比增長7.9%,增速比一季度回落2.8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增長10.3%,進口增長5%。

從今年春節過後,也就是2、3月份,安林就開始感受到了訂單量的下降,4月尤其明顯,「至少減少了20%」。

他分析,去年國外的客戶恐慌性購物,所以去年出口生意非常火爆。同時,去年的海運費用也經歷了一波暴漲。「2020年3、4月份,美國、歐洲航線的運費基本在每個集裝箱2000-3000美元,去年的8、9、10月份是一個高峰,漲到了18000-20000美元。」

價格的傳導需要時間,去年的貨物可能在今年售賣,產品價格也跟着運費水漲船高,導致美國現在通脹非常嚴重,物價飛漲。

這種情況下,消費者會選擇不買或少買,導致貨品積壓,庫存特別多,今年的訂單量相應減少。

此外,安林表示,傳統的外貿企業跟客戶的接觸方式主要是線下的展會,比如廣交會,受疫情影響,現在和客戶接觸的機會也相對減少。

身處義烏的龍永華則感受到另一個訂單減少的原因——產業轉移。「近幾年,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明顯,主要轉向越南、土耳其、印度等國家,五金衛浴產品的出口感受到了很大壓力。」他表示。

他感慨道:「產業轉移對我們來說非常可怕,因為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客戶在其他國家找到了可以替代的供應商,只要合作不出什麼問題,他基本就不會回來了。」

不少客戶也向龍永華反映,今年是「最難」的一年。

對此,龍永華開始着手發展自己的品牌,目前自營品牌的佔比大概在30%左右,「雖然成本更高,但毛利率也更高,做中低端產品,比拼價格,基本是死路一條。」

成本的上升有兩個:一是原材料價格上漲,二是物流成本提升。

出口金屬產品的龍永華和林慧生對於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有更加深刻的體會。

龍永華表示,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上游產品供貨量減少的比例大概在10%左右,成本也大大提升。

林慧生表示,由於疫情影響交通物流不順暢,原材料非常短缺,價格上漲。「我們前段時間採購的鐵製產品價格上漲了20%-30%。」

物流的間接性中斷使安林付出了大量額外的成本。一是不能按期發貨導致的罰款,大概在每天300-400美元。而不能按期發貨的原因又在於上游生產環節,比如,生產廠家因為疫情關閉,原材料物流不通暢、貨運司機難找等,各種因素難以控制。

二是入庫需要排隊。疫情防控的需要導致進入倉庫的流程變長,時間變長,原本一天可以完成,現在可能要拖到第二天,這就需要額外付給司機「過夜費」。

「今年1月份,出貨的高峰期,我們公司光這種加急費就花了四五萬人民幣。」安林說。

三是集裝箱的「搖號費」。安林介紹,6、7、8月份是外貿高峰,會有大量商品集中在港口等待運輸,導致集裝箱短缺,那時就會採用搖號制,搖號的時間在上午9點到下午3點之間,如果沒有搖到號意味着貨物不能按時發出,需要賠付客戶違約金,大概是300-400美元。為了確保貨物按時發出,外貿企業不得不找黃牛代搖,刷到一個集裝箱大概需要額外花費600元人民幣。

龍永華的供應商分佈在河北、福建、廣東等地,「現在很多貨卡在物流上,高速下不來。」此外,產品出口主要從寧波港出發,不時出現的陽性確診病例使寧波港物流輸出量也不太穩定。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513/1747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