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疼、胃脹、胃不適等問題常常困擾著以食為天的我們,從小到大,坊間流傳着很多「養胃大法」。但是這些傳言真的能拯救你受傷的胃嗎?讓我們現在就揭開真相,並教你幾招護好脆弱的胃。
盤點那些被誇大的「養胃方法」
01「喝粥養胃」真有那麼神奇嗎?
真相:胃功能都喝「懶」了
喝粥養胃,是家中長輩一直信奉的道理。臨床上,有時醫生也會建議患者喝稀飯,但針對的主要是消化道梗阻、消化道術後、消化道出血後或大病後剛剛開始進食的病人。
此時患者的胃腸道功能剛剛開始恢復,需要從少量流質開始逐漸地增加飲食,常常配合腸外營養支持。
但是,胃也屬於一種「用進廢退」的器官,對於一般的慢性胃病患者或正常人,把「稀飯養胃」作為自己的飲食準則就大可不必了。長此以往,胃會變得越來越「懶」,可能消化不了硬食和粗纖維,反而可能引起胃功能減退。
02有胃病,少吃多餐最有效?
真相:因人而異,謹遵醫囑
一些胃潰瘍患者堅信「少食多餐」對治療疾病很有效。其實只有針對那些胃腸功能減退的老年人,以及一些特殊人群,如做過胃腸道手術或胃大部切除術的病人,醫生才會提出少食多餐。
但如果是患有十二指腸潰瘍、急性胃炎、急性腸炎的患者,每天少食多餐,反而會增加胃酸分泌量,對於胃黏膜修復、炎症消退都是不利的;還有糖尿病患者,基本都是需要定時定量進餐的,這樣與藥物配合,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
03肉類不好消化,胃不好應該吃素?
真相:純素食,修復胃黏膜的原料不足
首先,並不是所有的蔬菜都好消化,比如芹菜、韭菜等根莖粗、纖維素多的就不容易消化。而且這些蔬菜纖維比較粗糙,更易磨損胃黏膜,加劇胃部不適。
其次,肉類好不好消化與肉的種類、烹調方法以及吃的分量都有關。比如雞、鴨、魚肉就比牛、羊肉易消化,選擇煎炸的烹飪方式就不如煮蒸的易消化。
而且,肉類比植物含有更多的優質蛋白、必需脂肪酸等營養素,胃黏膜修復和更新等過程,都需要足量的這些成分。長期吃素還容易導致營養失衡,因此無論胃好不好,都應該適當吃一些瘦肉、魚、蛋、奶等動物性食物。
除了以上提到的幾點,生活中諸如「胃不好就得戒辛辣」、「姜水可以暖胃」這樣片面的觀點還有很多……
常笑健康溫馨提醒
胃不舒服的原因有很多,切忌自行診斷,盲目跟風所謂的「養胃傳言」!一定要到醫院進行專業檢查,明確病因。日常生活中,咱們也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胃部保持健康。
教你5招,打響健康保「胃」戰
01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以清淡、營養、易消化為主要的飲食原則,按量、細嚼慢咽,因為咀嚼時形成的唾液對胃黏膜是有保護作用的;少喝濃咖啡、酒、含糖飲料、產氣飲料(比如可樂)、濃茶等,不吃過於辛辣刺激的食物。
必要時可以適當補充一些益生菌幫助調理胃腸功能。
02
嚼慢咽七分飽
每吃一口飯就放下筷子,集中注意力咀嚼,每一口都細細地咀嚼,每餐的進餐時間最好不低於15分鐘。
七分飽沒有標準,記住一種感覺:胃裏還沒滿,但對食物的熱情已有所下降,主動進食的速度也明顯變慢。切忌盲目節食或暴飲暴食。
03
兩餐間隔4-6個小時
兩餐的間隔時間,太長了會讓人產生飢餓感,影響勞動和工作效率;太短時間消化器官得不到適當的休息,影響食慾和消化。兩餐間隔4-6個小時比較合適。
推薦的三餐時間:早餐6:30-8:30,午餐11:30-13:30,晚餐17:30-19:30。
04
警惕盲目服藥的副作用
許多藥物會直接或間接地損傷胃黏膜,引起炎症和潰瘍。
比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擅自長期大量服用,會對胃腸造成刺激、損傷,逐漸引起急性胃黏膜病變。
05
不要熬夜
胃黏膜上皮細胞的壽命很短,2~3天就要更新一次,這個過程一般是在夜間休息時進行的。如果經常熬夜。胃腸道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胃黏膜的修復能力就會受影響。
06
保持良好心情
胃腸道是最能「感受」情緒的器官,長期處於緊張和壓抑的情緒中,會引起神經調節紊亂,削弱胃黏膜保護屏障功能,造成胃功能受損,導致慢性胃病。
看到這裏,你應該明白了,比「養胃食物」更靠譜的養胃方式。就是科學認真的吃好每一頓飯。想養胃的人,從今天起就照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