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千字君:​做一個清醒的現代人,需要跨過三道坎

作者:

因此,成為一個現代人,清醒地理解現代性,追問「什麼是現代」,需要我們重新回到啟蒙,深入到啟蒙的精神本質。就像康德認為的那樣:人要求把自己當做一個成人,一個能夠承擔責任的人。

第三道坎:人間「清醒」

洞察現代性危機

第三道坎,是明了如何才能在當下時代變得「清醒」。現代人的「清醒」,是建立在對自身處境的洞察之上的。我們該如何洞察所處的社會,立足的世界?又面臨怎樣的情境和危機?

沒有對這些問題的認識,沒有對當下社會的反思能力,自然談不上清醒,最終只會——道德信仰、良知、靈魂的方向徹底喪失;消費主義、實用主義大行其道;技術進步以剷除人文關懷、將人變成工具為代價……

現代化的過程、理性的發展,不應該讓我們更加清醒嗎?韋伯對此有最好的說明。他認為,啟蒙思想中的理性主義激發了現代的變革,塑造了我們的現代世界,帶來了工業革命和科學革命,但也帶來了現代化的弊端:

個人心靈的危機:我們的精神世界不再有可依憑的基礎,從而產生了精神危機。終極而崇高的價值和傳統信仰的力量,隨着現代化的「驅魅」而隱沒。科學為代表的工具理性,瓦解了傳統宗教賦予我們的價值理性。

社會政治的困境:講求效率和分工的社會,日益將我們變成社會這個龐大機器上的一個零件,從而「非人化」,由此,社會秩序反而成為了一個「現代的鐵籠」。

就這樣,現代化的進程,帶來的不是清醒,而是迷失:心靈的危機,讓人拋棄了神性;社會秩序的困境,又讓人文關懷逐漸遠去,剝奪了人性。正如韋伯的這句名言——

我們的時代,是一個理性化、理智化,尤其是將世界之迷魅加以祛除的時代;我們這個時代的宿命,便是一切終極而最崇高的價值,已自公共領域隱沒……

現代化的「迷局」,本就是世界的普遍問題,就中國的境況而言,想要清醒更為困難:我們面臨的危機和困境,還混合着更加複雜的歷史背景。

近代史上發生了兩次試圖清醒的努力——五四新文化運動,和80年代的「思想解放運動」。兩次都伴隨着急迫的現實目的和社會需要,「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實用主義的態度,反而讓人疏於反省更深層次的文化心理問題和人性問題。

尤其是80年代文學、哲學、藝術各領域都在學習現代文明數百年的各種思想派別,結構主義與解構主義、現代與後現代等紛繁複雜的現代思想,都被一股腦地吸收過來。

未完成的啟蒙與互相對立的現代思潮一同湧入,交織往復。理性主義尚未紮根,又面臨着後現代的解構,全球化多元價值的衝擊。缺乏時間的積澱和反思,讓人對自身的道路更難有清醒的認識。

然而,我們何以清醒?如何去面對現代性危機,以及當下獨特的困境?

▲80年代藝術領域的思想解放運動,89年中國現代藝術展

劉擎有過一個總結:人類因為理性而偉大,因為知道理性的局限而成熟。我們應該把理性看成一種懷疑、反省和批判的能力,而不是掌控一切的能力。這是一條與主流啟蒙理論不同的思想資源,在1789年後的西方現代思想的多元線索中持續展開:

從蘇格蘭啟蒙運動的思想中,以審慎和批判的態度,質疑那「理性能夠認識一切、規劃一切」的獨斷論;到哈耶克的「理性的自負」——都是這樣一種試圖保持清醒的警惕。

一個清醒的現代文明,必須「讓人活得像一個人」:既有人性的進取、創新和自利,又有神性的正義、契約和悲憫。

一個清醒的現代人,必須追求自由和理性,同時警惕工具理性對人性的解構,堅守「秩序下的自由、信仰下的理性」,找准自己的坐標。

今天縱觀人類思想史,悲觀者難免生出「今不如昔」的錯覺。如果是這樣,我們更應該理解古今之變的本質,成為一個清醒的現代人。因為,對思想史的理解程度,決定着一個國家、一個時代的精神上限;閱讀思想史,也決定了一個人做人的底線、獲得個人幸福的下限。

就像羅蘭·斯特龍伯格在《西方現代思想史》最後提到的:沉湎於過去,可以逃避當下的沉淪時代。在這個思想樂園中,可以穩穩噹噹地對付逆境。這是我們未來生存而尋訪前人思想和言論的主要理由。

然而,作為21世紀的中國人,想成為一個「清醒的現代人」,無疑更緊迫、更艱難、更具時代意義,也面臨更多的問題。因此,當下中國最亟需的,是那些精煉準確、系統公正的「思想史」經典。尤其是由思想界撰寫梳理、適合中國讀者閱讀的權威論著,幫助我們成為「清醒的現代人」。

為此,先知書店誠摯推薦「清醒的現代人」必讀三書,包含凱倫·阿姆斯特朗的《軸心時代:人類偉大思想傳統的開端》,彼得·蓋伊《啟蒙時代:人的覺醒與現代秩序的誕生》,羅蘭·斯特龍伯格《西方現代思想史:1789至今》。

三本書橫跨人類思想史上人文傳統的突破期、成熟期和當下的反思時代。在這人類思想最為活躍、集中爆發的幾個百年裏的智慧,完全可以讓我們系統地理解人類文明秩序的來龍去脈和精神本質。

●了解「人」,回到人文思想的開端——軸心時代,尋找塑造了我們人文精神和世界觀的源頭。在全球視野下,回溯人文精神和人性追求的共同本源。

阿姆斯特朗作為英國最負盛名的文化、宗教學者之一,《軸心時代》堪稱其巔峰之作。書中懷着切身的危機意識,呼籲我們重拾軸心傳統中的同情、理解的道德精神。

●理解「現代」,需要走進現代秩序開始誕生的啟蒙時代,尋找我們這個時代最需要的人道志向和批判方法。

彼得·蓋伊的《啟蒙時代》,是以一種啟蒙主義的精神,在講述啟蒙時代的觀念與激情。他展示給我們的啟蒙畫卷,完全超乎了主流的啟蒙認知;啟蒙運動里思想流派間的同一與複雜、微妙特質和宏觀敘述清晰而生動;彼得·蓋伊此書也成為了了解啟蒙時代無法取代的經典著作。

●在現實的嘈雜中做到「清醒」,要能洞察現代性的危機時刻,在紛繁的思想流派里,勾勒當代世界的精神本質。

斯特龍伯格是美國著名歷史學家,《西方現代思想史:1789至今》是他的扛鼎之作,作為歐美高校的思想史經典,已風靡半個世紀。書中呈現出每個時代的獨特背景和議題,清晰呈現了法國大革命以來的西方思想圖景。

「清醒的現代人」三書作為頂尖學者的天才著作,以思想的火光照亮了自身領域的隱暗之地。三本書均為最新版本,其中《啟蒙時代》和《西方現代思想史:1789至今》均由著名學者劉北成領銜翻譯,後者的中文版由作者親自指定。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洛克雜譚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109/1693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