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千字君:​做一個清醒的現代人,需要跨過三道坎

作者:

現代性的獨特品質也隨之確立:懷疑主義,追求科學,推崇理性。到啟蒙運動後期,就連各個基督教的教派也都接受了理性主義的啟蒙價值。

盧梭、伏爾泰、康德等啟蒙巨人早已進入大師的殿堂。他們塑造的「現代性」在全世界高歌猛進,甚至成為一個國家的「現代化標尺」。

走入「現代」所最需要的理性主義,尤其為啟蒙所強調。啟蒙運動達到高潮的時候,康德《對「什麼是啟蒙」的回答》對啟蒙做了蓋棺定論式的定義:啟蒙就是敢於運用自己的理性,從自我導致的不成熟的狀態中覺醒。

是什麼讓我們陷於不成熟的狀態呢?因為我們慣於希望有個人能給我們發號施令,有精神導師能直接給我指導,有書能直接告訴我們答案。

但是,啟蒙則要求我們自由地做出決定——每一個人都有公開運用理性的自由。人的這種自由的精神,才能讓我們走向理性,擺脫蒙昧的不成熟的狀態。

人的自由,這一「現代文明的核心」被啟蒙運動清晰地點明。這一思想釋放了人的活力,讓每個人自尊自立、認識世界;現代思想中的批判性思考和糾錯機制,「形而上」的信仰追求,求知求真求新的學術傳統,全都源於個人自由精神。

「何謂啟蒙」的呼籲,更是近百年來,中國現代化之路成為每個轉型時期都要面對、要追尋的問題,正如五四運動以來的中國的現代化敘事,便被形容為「救亡壓倒了啟蒙」「未完成的啟蒙」。

而當下面臨的種種「現代」問題,同樣很大程度上源自上至知識精英下至平民百姓對啟蒙的片面理解。

◎只重視法蘭西啟蒙,忽視蘇格蘭啟蒙

啟蒙運動雖然是一個整體,但啟蒙思想所指明的現代化路徑卻很多樣,甚至天差地別,可以總結為兩種——法蘭西啟蒙和蘇格蘭啟蒙。

法蘭西啟蒙更加強調人的理性,批判君主專制和等級社會,批判宗教狂熱,他們建構的未來社會圖景,最為重要的是自由、平等和寬容,後來演變為「自由、平等和博愛」的口號。

我們熟悉的很多現代社會理念,都來自這一思想傾向,諸如:理性和意志是衡量真理的尺度;大眾的民主權威,高於個人自由和宗教倫理;自由就是砸爛所有「制約人類天性的枷鎖」,平等就是消滅一切「等級差異」……

這種啟蒙思想,雖然對現代啟蒙有重大貢獻,卻也帶來了法國大革命的腥風血雨,在「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下多少人被無辜濫殺。後世以法國啟蒙為原型的現代化,也常常走向理性、人道的反面,將人間變成了修羅血獄。

而蘇格蘭啟蒙運動以休謨、斯密為代表,他們認識到理性對社會變革方面的局限性,並不一味強調對理性的建構,對現代懷着「保守主義的審慎」。他們認為,應該尊重社會既有的習俗和習慣,未來社會的基礎是市場、法律和道德:

社會是新陳代謝的生機體,制度源自人的互動,而非理性設計;倫理習俗具有超越科學的神秘權威、複雜智慧,不能被人的權威淹沒;自由的邊界是私產、自願和契約,否則就是放縱;真正的平等是人格、權利的平等,不是天賦、結果的平等……

蘇格蘭啟蒙也由此確立了英語國家「現代化」的轉型路徑——宗教社會、有限政府和市場經濟。

面對這兩種啟蒙精神,近代以來中國的知識精英群體,大多對法蘭西啟蒙深深着迷,而全然忽視了啟蒙運動中的蘇格蘭啟蒙。他們懷着浪漫激情,鄙視宗教習俗,追求「無秩序的自由」,宣揚「無信仰的理性」。

◎轉型中的反啟蒙傾向:反對專制,卻熱衷於編織奴役大眾的烏托邦。

我們將Enlighten譯為啟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對啟蒙的誤讀。按照漢語的理解,啟蒙很容易理解成,向未蒙昧的民眾和幼稚的孩童灌輸知識和真理。那麼,知識精英對於民眾便有引導、監護之則。

殊不知,這種觀點正與啟蒙背道而馳。康德對啟蒙的定義里明確指出,啟蒙就是要擺脫受監護的狀態,擺脫對監護者的依賴,勇敢而自由地運用自己的理性去做思考判斷。

於是,啟蒙反而促進了反啟蒙的展開。以民眾的監護人自居的知識精英,出於現實政治和變革的迫切需要,只不過把啟蒙的口號當成一種現成的思想符號或工具,熱衷於號召民眾。民眾也只需跟隨,不需要自由理性。盲目追隨的群眾越多,似乎「啟蒙」的成果越大。

就如著名哲學教授鄧曉芒所說:一部分啟蒙思想家按照同一個「啟蒙」的邏輯而走向了大眾崇拜甚至愚昧崇拜的不歸路,以新的造神運動來「啟」群眾之「蒙」,讓群眾陷入幼稚就是美、盲從就是力量、愚蠢就是「覺悟高」的幻覺。

彼得·蓋伊《啟蒙時代》中寫道:「今天與18世紀沒有什麼兩樣:世界需要更多而不是更少的光明,糾正啟蒙思想缺陷的途徑不在於回歸蒙昧主義,而在於進一步的啟蒙。」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洛克雜譚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109/1693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