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大清海軍覆滅,電視劇里的悲情故事是美化與誤導

小學時印象最深的電視劇,當屬六年級時的《北洋水師》。看到最後,幼小心靈也感到幾分蒼涼,對北洋水師各艦管帶的名字也是如數家珍。印象最深的當屬薩鎮冰,電視劇里的形象是個大鬍子,看起來比其他管帶都老一點。此老高壽,經歷過甲午海戰,見證北洋水師的覆滅,後來曾擔任清廷海軍統制,民國時期不但任過海軍總長,還曾在走馬燈般更換的內閣中任過代理國務總理。1859年出生的他,直到1949年後,仍以90歲高齡參加政協會議,1952年去世。

雖然這部電視劇過分渲染悲情,也因此多少美化了北洋海軍,誤導了人們的觀念,但仍讓我對近代海軍萌發興趣,後來在出版物並不豐富的中學時代四處搜集相關著作。多年來,描述中國近代海軍史的書籍不少,其中最著名的當屬2012年出版的《龍旗飄揚的艦隊:中國近代海軍興衰史》。

說起近代海軍,許多人言必稱北洋,但它遠遠不是中國近代海軍的全部。書中梳理了近代海軍的發展史,除了北洋、南洋與福建的海軍規劃之外,還有工業領域,如江南機器局、福建船政局和天津機器局等的發展,教育領域有船政學堂和天津水師學堂等現代學堂的創辦和新式教育的起步,基地建設則有大沽、旅順口、威海衛、膠州灣(青島)的港灣、船塢和防禦炮台等,此外還有派遣留學、造船和購置軍艦槍炮等。

相比當年以悲情進行美化的電視劇,書中陳述的事實更令人深思。在整個甲午戰爭中,中國海軍未曾擊沉過一艘日軍大型戰艦。丁汝昌並不懂海軍,也不懂指揮,納妾的本事倒是一流。至於鄧世昌與愛犬共沉的悲情故事,作者也提出了一個合理質疑:在強調紀律也強調衛生的軍艦上,指揮官帶狗上去是否合規?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它在相當程度上扭轉了閱讀者的觀念。無論是早期的電視劇,還是歷史教科書,都多少對北洋水師賦予了一種「運氣欠佳」的固有印象,強調它的「亞洲第一」。比如電視劇里的鄧世昌,指揮軍艦奮勇向前,打算與敵艦同歸於盡,就被渲染為只差一步便可實現的悲劇場面,但真正的戰爭實力對比並非如此。

書中對雙方艦隊的實力進行了詳盡分析,從軍艦數量、型號和武器規格,到雙方士氣、士兵水平和指揮能力,一項一項的對比,說明了這是一場中方毫無勝算的戰爭。所謂的「無畏」和「意欲同歸於盡」,不過是一種實力差距之下的掩飾。

從表面來看,中日海軍發展的路徑相差無幾:

都是學習西方,都是送人才赴西方留學,歸國後成為海軍中堅力量,都是在海外購買軍艦,制度和戰略上都習自西方。但在甲午海戰中,中國海軍的差距是全方位的。

當時的中國與日本,對海權的理解完全不同。1890年,馬漢的名著《海上權力史論》出版,隨即便有了日文版,在日本廣泛傳播。而面對海軍的組建困難,日本天皇拿出內帑,全國官員減俸。在戰術上,日本海軍有着現代化的訓練和極為出色的戰術運用。

當然,說到底還是那句話:

「由於傳統觀念的束縛,中國社會向現代化的轉型遠比日本困難和曲折」。

在姜鳴看來,中國近代海軍是晚清政府受到西方列強侵略後被動做出的防禦反應。從軍事角度來看,它帶動軍種創新、海防基地建設、近代職業軍官隊伍的養成,也帶動了造船工業、院校教育、西方醫學等等變革,從一定程度上拉動了晚清社會的變革和發展。

但是,更多的還是教訓。相比日本「富國強兵、殖產興業、文明開化」的方針,以及「脫亞入歐」的目標,清政府並沒有明確的國家戰略用於指導海軍,僅僅是被動組建、被動防禦,更沒有將之作為現代化的一部分。至於清廷海軍的腐敗問題更是嚴重,比如福建船政的管帶吃空餉,北洋海軍在劉公島違規置地搞房產出租等。

人的問題當然是最重要的,丁汝昌、劉步蟾與林泰曾等海軍高級將領的自殺殉國曾感動許多人,可很少有人留意他們所使用的自殺工具都是鴉片。相比之下,廣甲號管帶盧毓英和定遠號大副沈壽堃更糟糕,他們也買了鴉片準備自盡,結果最後時刻決定先把鴉片抽了樂一樂,至於自殺還是另想辦法的好。

就在這樣的荒唐中,清政府花費無數白銀、耗費無數人力打造的海軍全軍覆沒。從福建水師、南洋水師到北洋水師,海軍的悲劇本質無法避開的是中國傳統道德的局限、朝廷的派系之爭、當權者的愚昧自大……就如鐵血首相俾斯麥在1864年所言:「三十年後,日本將興,中國將衰」,原因很簡單,當時日本人遊學歐洲,熱衷於討論科技,中國人來歐洲,卻只是打聽哪家的船和炮更好更便宜。

即使近年來逐漸翻案,被認為在晚清東拆西補、獨立支撐的李鴻章,在書中也被毫不客氣地批評。李鴻章自己曾說:

「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塗飾,虛有其表,不揭破尤可敷衍一時。如一間破屋,由裱糊匠東補西貼,居然成一淨室……」

這種自我辯解當然有一定道理,但不可掩飾的是他的觀念儘管超出同僚,卻仍遠遠落後於時代。至於他的為官之道,更是與現代性沒有一毛錢關係。倒是赫德私下對李鴻章的評價很到位:

「他像我一樣,年輕時交上好運,就此扶搖直上,位極人臣,其實我再說一遍,他像我一樣,不過是一個普通人,只是因為身居高位使他聲名顯赫而已。當他接待外國人時仿佛應付裕如,但揭去他的這張皮,他還是中國佬,同其他官僚同樣是無能之輩。」

當年讀《龍旗飄揚的艦隊》時,最被觸動的話仍然來自赫德。他這樣評價清朝

「恐怕中國今日離真正的改革還很遠。這個碩大無朋的巨人,有時忽然跳起,呵欠伸腰,我們以為他醒了,準備看他作一番偉大事業。但是過了一陣,卻又看見他又坐了下來,喝一口茶,燃起煙袋,打個呵欠,又朦朧地睡着了。」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歐洲價值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029/1665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