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齊亮:好好的詞 可惜被玩壞了

作者:

有讀者朋友留言問我:為什麼寫作中喜​​歡較真某個概念,以至於用幾千字去辨析?

我認為這種辨析是必要的。討論問題,就應該先從定義概念開始。

概念含義的混亂會帶來思維的混亂,導致無效的思考和討論。

假如我認為平等的含義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你認為平等是每個人收入相等;我認為自由是免於暴力強制,你認為自由是整天不幹活也有吃福利的權利。那人與人之間,就難以圍繞同一個主題展開有效率的對話和協作,交流就變成了雞同鴨講。

以下面幾個詞彙為例,你可以看到,詞彙含義的變化,會給我們的思考與討論帶來諸多困難,甚至在尋求解決方案時誤入歧途。

一、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這個詞在歷史上指的是貨幣數量的增加,「通貨」的意思就是流通的貨幣,膨脹的意思是增加太多了,膨脹了。

但這個詞彙後來的含義卻變成了物價的普遍上漲。今天的經濟學教科書,主要採取的是後一種含義;也有很多經濟學著作,會同時介紹這兩種不同的含義。

前一個含義關注的是貨幣,解決之道是減少貨幣供應,比如回收貨幣,不再濫發貨幣。弗里德曼就建議美國每年的貨幣增發保持在3%-5%的水平,並通過法律予以規定,以杜絕統治者濫發貨幣的衝動。哈耶克等經濟學家則提出了另一個解決方案:通過自由的貨幣市場來競爭,讓發行者受到市場競爭的約束,變得節制,讓濫發鈔票者被淘汰出局。

後一個含義關注的則是價格。解決之道則是價格管制,在物價飛漲時禁止商人漲價。比如國民黨政府,一邊濫發金圓券,一邊用法律來打擊漲價的商人,讓商人為通脹背鍋。

後一種解決之道無疑是抱薪救火。只會讓商品更加短缺,導致民不聊生。

經濟專欄作家亨利·黑茲利特認為,關於「通脹」,我們應該堅持這個詞彙的原意。這「可不是在咬文嚼字,如果把它的意思改為價格上漲,那麼人們的注意力就會被轉移開來,從而忽視通貨膨脹的真正原因和對策。」(1)

二、壟斷

壟斷一詞在歷史上的含義是統治者授予某些企業的排他性經營特權。比如說,英國政府授予東印度公司獨家經營某些業務的權力。其他人如果涉足這一領域,就是非法走私,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但這個詞彙後來的含義卻指向了那些市場佔有率很高的大企業。媒體整天說微軟壟斷,谷歌壟斷,蘋果壟斷。這些大企業動不動就要被反壟斷機構的調查和罰款。

如果壟斷的含義是政府授予的排他性特權,那麼解決之道就是取消特權,放開管制,自由競爭。

如果壟斷者指的是市場佔有率很高的大企業。那麼解決之道就是整天盯着這些大企業,一有風吹草動就打擊它們,安插罪名來拆分它們。就像美國當年以反壟斷法拆分了洛克菲勒的標準石油公司,歐盟這些年來動輒以反壟斷的名義對微軟等大企業開出巨額罰單。

壟斷本來指向的是企業,是商業經營。不過很多經濟學家和學者也擴張了壟斷一詞的含義。比如他們會質疑:美國和歐盟反壟斷的司法機構本身是不是一種壟斷?這種司法壟斷是否符合道德和效率?

這種質疑,發人深省。

三、自由主義

自由主義這個詞最初的含義是指保護私有產權和個人自由,限制國家權力……的一種制度。。

後來卻演變成了人們有免於恐懼、免於匱乏的自由。哪怕整天不幹活,也有吃福利的自由。而且可以要求那些辛苦幹活的納稅人為這種「自由」買單。

但這種自由,恰好是對其他納稅人私有產權的侵犯。自由主義的一詞的新舊兩種含義,其實是相反的。

當搶劫者自稱自由主義者,以前的自由主義者,就只能自稱保守主義者、自由至上主義者、自願主義者。

總結

羅斯巴德在總結經濟思想史時感嘆:

「有太多的案例表明,一種學科中知識的發展,並不是穩步的、連續的走向光明的向上運動,即耐心的拋棄被拒絕的假說,同時連續的追加積累的知識存量。相反,每個學科發展的歷史軌跡包含了重大收穫和損失的鋸齒形路線,隨着知識進步而來的是衰退和反常的行為,隨後,到了試圖重新找回失去的知識的時期(常常是朦朧的,並且會遭到激烈的反對),再次取得已經丟失的範式。」(2)

科學並不總是在進步,而是進進退退,有時需要創新,有時需要回歸。

羅斯巴德的分析同樣適用於我們看待「通脹」「壟斷」「自由主義」這些詞彙含義的變化。詞彙的含義並非一成不變,而是不斷變化的。但這種變化,未必總是一種進步。新的含義取代舊的含義,也很可能是一種危險的倒退。不利於我們透過現像看本質,反倒將原本清晰的定義變得雲遮霧罩,讓我們的思考和交流,變得困難重重。

註:

1、轉引自羅伯特·墨菲《第一本經濟學》.

2、羅斯巴德《亞當斯密以前的經濟思想:奧地利學派視角下的經濟思想史》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齊亮說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023/1663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