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物價漲至少2倍 朝鮮人購物要帶一背包現金

由於通貨膨脹問題嚴重,朝鮮民眾到市場購物要帶裝滿現金的背包。圖為2017年6月4日,朝鮮平壤一處超市的顧客在購物。(Ed JONES/AFP)

朝鮮消息人士透露,該國面臨嚴重的通貨膨脹問題。其物價因為供給短缺等原因而飆漲至少2倍,當地居民到市場購物必須帶着滿滿一背包的現金,才有足夠的錢付賬。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儘管朝鮮政府試圖嚴格控制物價,但黑市(jangmadang,又稱自由市場)上許多商品的價格仍在持續上升。這種非正式市場在朝鮮於上個世紀90年代遭逢饑荒後,成為該國經濟的一部分。

朝鮮當局最初禁止黑市,但後來逐漸允許這種市場存在,因為它們為人們提供了生存的途徑,尤其是對婦女而言。很多婦女會擺攤做小生意來養家,因為她們擔任公職的丈夫所領的薪水很低。

兩江道的兩名居民告訴該電台說,近2年來,當地的雞蛋、糖、豬肉大米和食用油的價格上漲了2到5倍。

這兩位居民表示,物價飆漲的主要原因似乎是供給短缺以及朝鮮圓兌換人民幣和美元的幣值貶值,這使得以該國貨幣計算的商品價格更加昂貴。

其中一名居民說:「市場價格至少上漲2倍,在某些情況下上漲5倍以上。現在,人們不是帶着錢包去市場,而是不得不帶着裝滿現金的背包。」

舉例來說,近2年來,1公斤葵花籽油的價格上漲了近2倍,達75,000朝鮮圓;1公斤豬肉上漲了3倍多,達87,000朝鮮圓;而1公斤糖上漲了4倍,達40,000朝鮮圓。

由於日常交易經常使用面額1,000朝鮮圓的紙幣,所以購買1公斤糖需要40張這樣的紙幣,而面額較小的紙幣需要更多張。

此外,在朝鮮政府於2023年1月調漲工資後,物價似乎隨之上漲。

在朝鮮,幾乎每個人的薪水都是由國家規定的。朝鮮當局在2023年將勞工的基本工資從每月2,000朝鮮圓提高到30,000朝鮮圓。

這項計劃的明確目標是提高工資,同時保持物價穩定。朝鮮當局希望鼓勵勞工依靠工資來支付生活費用,而不是從事副業或在黑市賺錢。

然而,兩江道居民說,由於食品和許多其它商品普遍短缺,該計劃失敗了。在朝鮮各地的黑市中,商品價格還是不斷上漲。

他們說,在2年前還沒調薪時,1公斤鹽要價500朝鮮圓,但現在是2,000朝鮮圓。一盒雞蛋從800朝鮮圓漲到了2,000朝鮮圓。

他們說:「隨着工資調漲,所有其它必需品的價格也上漲,這讓人不清楚政府最初決定提高工資的原因。工資調漲不但沒有改善民生,反而讓日常生活變得更加困難。」

與此同時,朝鮮圓兌美元和人民幣走軟。如果朝鮮居民以朝鮮圓付款,也會推升物價上漲。

兩江道一名勞動黨官員說,在這種情況下,人們被迫使用人民幣。使用外幣已經成為一種社會地位的象徵。

該名官員說,年輕人和有錢人常見的一種炫耀方式就是宣稱不使用朝鮮圓。「有經濟能力的人只使用人民幣或美元,而朝鮮貨幣基本上已經成為窮人的貨幣。」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5/0405/2200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