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航運市場漲到如今的離譜高位,僅僅靠行政干預、市場干預,不可能回歸到合理水平的,既然各國政府放任集裝箱公司發展到兩三個市場主體壟斷的程度,壟斷集團總要收割的,割到現在他們自己也手軟了,宣佈鎖定漲價。現在租船短航線多不看船的油耗了,油耗與租金比起來簡直不值一提,那麼多工程師的智慧,在暴漲的租金面前變得無足輕重了。
一定要是金融上出了問題,才可能把運價打回原型!至少筆者經歷過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次貸危機都是如此。這波行情的本質還是美國金融寬鬆,加大建設,大量發補貼所造成,貨運量並沒有增加,美國的通貨膨脹已是非常顯著了,美國想要發展,也難逃被割韭菜的命運啊!
二、幾個跡象看來航運市場拐點快了,第四季度淡水河谷要砸盤,海岬型船的90%運力在大合同里,只有10%做市場的,供應出現短缺後,要先保大合同,即期市場運力過剩在所難免。一條海岬型船的貨可分成兩條巴拿馬型船,當然巴拿馬型船與糧食的關係更大,但總有關聯。靈便型船與超靈便型船與煤、礦的需求直接相關的,對於礦商來說,運價根本不值一提,開礦的利潤太高了,只要礦價不跌,運價對他們來說無所謂的。
這幾年國內企業生存環境惡劣,動不動環保、限產約談,現在直接拉閘,這可樂了前幾年把工廠轉移到國外的這幫企業家,有的企業前年資金鍊眼看撐不住了,咬牙挺下來,現在一個月20多億元的利潤,對運價也是沒感覺的,只要服務好,多高運價都可以承受,他們已完全按市場規律來辦事了。國內企業生存環境越惡劣,對他們來說越是利好!國內只要青山綠水就行了,鋼材什麼的,就由他們生產也沒問題。過若干年,再歡迎他們這批愛國華僑回國投資也不遲。保護私有財產是融入中國人血液中去的,歷史上中國災難頻發,不懂得保護自己財產的家族,一遇到兵災、水災、旱災都死絕了,留在世上的,理論上都是擅長保護自己財產的家族。
煤與礦的市場下來,靈便型船與超靈便型船也會下來,理論上,靈便型船是可以替代1.2萬噸的雙甲板船的,無論艙容還是載貨能力,靈便型船不比1.2萬噸的雙甲板船差,油耗與港口費在當前租金下,也不值一提,所以靈便型船下來,雙甲板船也會下來。
三、國家要停止在國外興建燃煤發電廠,這招夠狠!筆者也裝過幾個發電廠,以前國內能做電站總承包的,大致只有四家,東方鍋爐、上海電氣還有什麼哈爾濱的,這幾年沒裝,也不知道有沒有增加。國外可能也沒幾家,西門子、三菱之類的,中國的發電廠雖然質量不咋地,故障率高,但便宜、建得快啊!中國人不建,只能去採購歐洲、日本的了,第三世界國家就慢慢發展吧,讓你們率先用上清潔能源,煤油燈最清潔了。對於國際煤炭市場會有改變,中國出口建發電廠的設備也會減少運輸。如認真執行,影響不可小覷。
四、國家看來還是想控制通漲的,電價是基礎性價格,牽一髮而動全身,電價一漲,通貨膨脹就來了,顯然調控的發力點不對,最近三個月,煤價都漲了50%了,原理不複雜,你限進口煤,國產煤豈不漲唄,當然也用老毛子的價高、質低、污染大的煤炭,與大豆類似,澳煤到印尼洗一圈,不漲沒天理了。好嘉輪拉了一船澳煤,在國內拋錨拋了11個月,貿易商還有錢賺,煤炭每天漲價的幅度超過船的租金,船就拋着唄,只是苦了船員。
五、船員換班問題,業內人無論如何不能理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事情。道理並不複雜,今年上半年經濟數據很好啊,甚至8月份也很好啊,為什麼要調整?只有經濟真正陷入下降時,什麼調整都可以做,去年疫情還很嚴重時,不照樣號召復工復產嘛!但願經濟一直好,九月會更好!
另一方面,現在的領導業務素質方面,外行沒關係,找個內行的副手啊,問題是找的副手也是外行,所以哪管你船員死活,哪管你壓港一個月還是兩個月,我自政治正確,穩坐釣魚台。
六、限電後,離形成新的運輸平衡麻煩就不遠了,當前缺船,運力不足,所以壓港嚴重,但下面貿易商出貨量暴降,有的鋼廠後面的外貿出貨量幾乎沒了。新的平衡很快就形成,運力會不缺了。經濟、就業好不好就不知道了,所有人都小看了折騰的決心了,在折騰的歲月里,苟全性命最重要。
不求發展,活着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