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城市人口十年巨變:哪些城市在萎縮?

近十年來,中國人口向經濟發達區域、城市群進一步集聚。那麼,哪些城市人口增加較多,哪些城市人口下降較快呢?

筆者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對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包括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普通地級市、州、盟,下稱「市」),十年來人口變化發現,共有149市人口出現減少,主要集中在東北、中部和西部的四川、雲南、甘肅等地。與此同時,有32個城市人口增量超過了100萬人,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和中西部的強省會城市。

01哪些城市人口在減少?他們流向哪裏?

數據顯示,149個下降的城市中,有71個城市人口下降數量超過了20萬人,有15個城市下降數量超過了50萬人,分別是綏化、齊齊哈爾、吉林市、南充、松原、哈爾濱、渭南、巴中、內江、鹽城、南陽、孝感、通化、牡丹江和邵陽。

這其中,來自黑龍江的綏化和齊齊哈爾位居前兩名,減少量都超過了100萬人。2020年綏化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5418153人相比,減少1661986人,下降30.67%,年平均增長率為-3.60%。十年降幅超過三成,該降幅也位居所有城市第二位(大興安嶺地區降幅第一位)。

齊齊哈爾全市人口為4067489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5367003人相比,減少1299514人,下降24.21%,年平均增長率為-2.73%。

綏化和齊齊哈爾所在的黑龍江省,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3185萬,較十年前六普時減少646萬,減幅達16%,全國最低。包括省會哈爾濱在內,全省13個地市人口全部下跌。

另外一個東北省份吉林省的吉林市十年來常住人口減少了79.1萬人,同樣來自吉林的松原也減少了62.81萬人。

從區域分佈來看,15個減少數量超50萬人的城市主要集中在東北、四川和中部地區。從下降面來看,東北的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總共只有三個城市人口增長,即瀋陽、大連和長春這三個副省級城市,其他地市人口全部出現下降。

下降面較大,有兩個主要因素,一個是2013年以來,能源價格下行,東北的產業結構比較單一,以基礎工業部門尤其是能源原材料為主,很多基礎工業出現發展停滯甚至衰退,這對東北的經濟形勢影響很大,不少年輕人口外流到東南沿海等地。

另一方面,東北的人口出生率一直比較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口的出生率。尤其是東北很多就業人員都是在國企、行政計劃單位,過去計劃生育執行得比較嚴格。而且東北的工業化和城鎮化早,受教育程度較高,養兒防老的觀念也比較淡薄,這種低出生率的慣性也一直延續至今。

東北之外,下降面比較大的還有四川和中部的兩湖、安徽。這其中,兩湖地區的邵陽、衡陽、益陽、荊州、常德減少數量都比較大。

中部地區下降的城市多,一大背景是,中部地區距離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經濟圈更近,中部地區與沿海發達地區之間的人員經貿交流十分密切。近十年來,中國高鐵網絡的建設以及私人汽車的普及又大幅縮短了這種時空距離。

這其中,典型的是兩湖地區。2009年武廣高鐵開通後,兩湖地區來往珠三角更加便利,不僅促進了很多珠三角產業轉移到武廣高鐵沿線,珠三角的經濟腹地進一步擴大,來自武大、華中科大等名校的大量人才流向珠三角,助推珠三角的產業升級。

新興產業、高新產業集聚的人才更多,收入更高,他們也更容易在大城市安家置業,老人、孩子跟在身邊,這樣一來,這些沿海發達地區集聚的人口更多。

數據顯示,共有32個城市十年來常住人口增量超過100萬人,其中,東部沿海共有20個,中西部12個。深圳、廣州、成都西安鄭州、杭州、重慶、長沙、武漢和佛山成為人口增長最多的十大城市。這其中,珠三角就佔據了三個。深圳和廣州分別增加7136531人、5975805人。

另一方面,中部地區強省會城市如長沙、武漢、鄭州、合肥等城市的快速發展,中部地區普通地市的人口大量地流向省會城市。因此,近十年來,長沙人口增量超過了300萬,鄭州增量近400萬人。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西南的四川和西北的陝西等地。西部的兩個大區中心城市成都和西安,增量都位居全國各城市前五。其中,成都是唯一一個人口突破2000萬大關的省會城市和副省級城市,在全國所有城市中僅次於重慶、上海北京這三個直轄市,位居第四。十年來成都人口增加581.89萬人,在所有城市中僅次於深圳和廣州,位居第三。

表:71城十年來人口減少超20萬人(來源:各地七普數據梳理)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財經11人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003/1654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