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城市人口十年巨變:哪些城市在萎縮?

02鼓勵人口合理流動縮小區域差距

總體上,近十年人口進一步向經濟發達區域、城市群、中心城市集聚,人口流動的背後,是區域之間發展存在的較大落差。那麼,未來如何縮小這種落差?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分清楚區域總量的差距和人均的差距兩個概念。上海交通大學陸銘教授在其所著《大國大城》一書里指出:對於經濟增長和地區平衡來講,我們需要的是人均意義上的增長和平衡,不是指總量意義上的差距縮小(即均勻分佈)。把全中國的城市都做成跟上海一樣大,有沒有意義?沒有意義。同時,這也違反經濟規律。真正有意義的是地區之間的實際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的差距縮減到最小。

陸銘指出,對於製造業和服務業來說,有規模經濟效應,人口的集聚反而會伴隨着更高的人均GDP;而對於有些產業來說,它的產出受到某種難以增加的投入品的制約,比如農業受到土地的制約、資源型產業受到自然資源數量的制約、旅遊業受到景區面積的制約,如果要提高人均產出,就必須減少人口。

表:31省人均GDP數據

當前,人均GDP是衡量區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不過,用人均GDP來衡量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也不夠全面,這是因為人均GDP是以常住人口作為基數來計算的。由於流出地流出的人口主要是勞動年齡人口,因此這些地方的少兒佔比和老年人口佔比較高,而勞動年齡人口佔比較低。

比如,四川安岳縣15~59歲人口僅佔51.54%,樂至縣15~59歲人口僅佔52.49%。這些地方大量人口流入到成都以及沿海發達地區,剩下的主要是老人和少兒,即非勞動年齡人口。這種情況下,人均GDP自然也會比較低。相比之下,沿海地區和強省會由於流入了大量的勞動年齡人口,人均GDP自然也會更高一些。

從這個意義上講,要縮小區域的差距,一方面要進一步破除制約人口流動的障礙和門檻。當前,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勞動年齡人口大量外流後,帶來了「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的問題,尤其是「留守老人」問題,隨着中國老齡化洪峰到來,這個問題將更加突出。

因此,對於勞動力大量流入的一二線大城市和沿海發達地區來說,未來要加快住房、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領域補短板,從財權、事權對稱的角度,增加公共產品供給,推動外來務工人員的市民化,減少跨區域的遷徙,創造各種條件,讓外來務工人員的孩子、老人也能一起進城。

對一些以農業、林業、旅遊業、區域特色產業等產業為主的區域來說,人口合理的外流後,人均擁有的資源多了,人地資源稟賦更加理想、均衡,人均GDP也會相應地提高。

03優化產業佈局

另一方面,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需要進一步優化產業的空間佈局。這種空間佈局優化體現在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不同地區之間的優化佈局。

在多層次的產業體系中,傳統產業在中小城市尤其是在廣大中西部地區還是有很大發展空間的,加快中西部、東北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讓進城務工人員可以就近就業,縮短遷徙的距離。由於就近城鎮化的成本比較低,無論語言、生活習慣還是老人進城幫子女帶娃,各方面適應起來也更容易。同時,就近就業和就近城鎮化,也能跟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更好地契合起來。

比如,對河南周口、安徽阜陽等人口大市來說,下轄的縣域人口多,可以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勞動力優勢,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有利於促進進城農民就近就業和發展,進而帶動鄉村振興。

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關於推廣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經驗的通知》。這些經驗包括要引進培育發展返鄉創業產業集群。結合當地經濟發展實際,依託用好各類資源,引進培育發展了一批拉動就業能力強、增收效果顯著的縣鄉特色產業集群,如江西省德興市的遮陽產業、貴州省正安縣的結他產業、河南省汝州市的機繡紡織產業等等。

這其中,引導返鄉創業與本地特色資源、區位條件、產業基礎等相結合,大力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是各地行之有效、值得推廣的成功經驗。安徽省憑藉鄰近長三角的區位優勢,通過引導返鄉創業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望江縣大力發展服裝產業,潛山縣集中發展制刷產業,無為縣積極發展電線電纜產業。

但中西部、東北地區不僅僅要發展更多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也需要更多的新興產業、高新產業,這些地方的中心城市,尤其是省會城市、直轄市如武漢、西安、成都、重慶、鄭州、長沙、合肥、長春、瀋陽昆明等交通樞紐、中心城市,高教資源集中,基礎雄厚,這些城市加快發展高新產業,加快做大做強中心城市平台,有利於帶動周邊地區發展,促進區域的協調發展。

以武漢為例,作為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武漢坐擁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名校,在校研究生數量僅次於京滬,位居全國第三。數據顯示,2020年,武漢市淨增高新技術企業1842家,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6259家,數量在中西部地區領跑。

第二個層次是不同城市之間的優化佈局。當前,一二線城市隨着土地、勞動力、房價等各種成本要素的抬升,發展傳統製造業已經不再具備優勢,這些地方人才、科技等要素資源集聚,因此這些地方當前的重點是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相比之下,縣城、小城市沒有人才、資金等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比較優勢,他們是發展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的主戰場。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財經11人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003/1654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