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恆大並非「大到不能倒」;IMF總裁涉嫌施壓提高中國排名;人民幣兌美元收跌後市看貶

網上零售疲軟印證中國經濟差;放孟晚舟回中國?爆美司法部和華為密談;李嘉誠再拋中國地產;北京下旨香港富豪把錢交出來

周五加拿大媒體報道,美國司法部正在與中國華為公司及其律師談判一項協議,將允許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返回中國。

中共不僅要求大陸民企大佬破財消災,也要求香港房地產商讓利給北京,並稱「遊戲規則已經改變」。

恆大理財產品暴雷,引發恆大是否「大到不能倒」的爭論,有分析認為恆大有四種結局,無論結局如何,處於風險最頂端的都是供貨商、建築商等中小企業和購房者個人。

中共官方發佈了8月份社會消費零售數據,網上消費疲軟,專家預測中國第三季GDP增長几乎為零。

日前世界銀行報告指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屈於中共壓力,阻止2018年「營商環境報告」降低中國排名。

放孟晚舟回中國?爆美司法部和華為密談

加拿大《環球郵報》星期五(9月17日)援引加拿大消息人士的話報道說,美國司法部正在與中國華為公司及其律師談判一項協議,這項協議將允許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返回中國。

圖:2021年8月4日,華為高管孟晚舟和她的保安人員抵達位於加拿大卑詩省的溫哥華市的法庭,參加引渡聽證。

這則報道援引消息人士的話說,如果孟晚舟承認有罪並支付巨額罰款,美國準備終止引渡要求以及針對她的刑事起訴程序。

該報援引其中兩位消息人士的話說,雙方的會談實際上已經進行了幾個星期。

路透社引述了《環球郵報》的消息並報道說,華為和美國司法部暫時都沒有回應置評要求。

孟晚舟一直堅稱無罪。在對引渡要求進行抗辯期間,她獲得保釋,在自己位於溫哥華的豪宅接受監視居住。

有關引渡案件的司法聽證在8月結束,裁決日期定在10月21日。

北京向香港富豪下旨:把錢交出來

路透社周五(17日)報道,北京正逐步加強對香港的控制,北京官員最近接見香港主要地產商時,向他們提出了新任務,要求他們將資源和影響力用於支持北京的利益,並幫助解決可能破壞社會穩定的房屋短缺問題。而這對於香港大型發展商來說,將是一個重大轉變。

路透社引述三名主要地產商及一位熟悉相關會談的香港政府顧問,在那次的閉門會議上,中國官員傳達了有關信息,指北京正在採取更廣泛的努力,使香港遵守國家安全法,而且更加「愛國」。

報道引述一位接近大陸官員的消息人士指,地產商被告知「遊戲規則已經改變」。

自1997年主權移交以來,香港管治階層一直與香港地產商互相配合,制定各項經濟和社會政策。在政治制度上,則承傳英國管治時期,該商界佔據大部分席位。

分析:恆大並非「大到不能倒」

中國恆大集團近來深陷債務危機,由於恆大業務牽扯甚廣,業界一直認為,恆大已經到了「大到不能倒」的地步,但也有分析認為恆大並沒有「大到不能倒」的地步。

恆大因為債務問題一直受到市場關注,隨着近來恆大爆出理財產品到期無法兌付,恆大股票、債券紛紛大跌。恆大將破產的傳聞在坊間流傳,雖然恆大出面否認,但市場還是憂心忡忡。

有市場人士認為,恆大位居大陸房地產企業的第二位,涉及面太大,其已經到了「大到不能倒」的地步,主要理由是恆大破產會導致系統性金融危機。

但也有市場人士表示,恆大還沒有到「大到不能倒」的地步。

據路透社9月17日報導,在一些機構人士看來,恆大出現危機並不會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一方面,與曾經的包商銀行和中國華融這類金融機構相比,恆大作為一家非金融類企業,其本身不具有金融風險傳染性。

另一方面,如果恆大出現危機、走向破產重整,也不會導致相關金融機構倒閉,最多是相關貸款成為不良,相當於投資損失;而且,銀行貸款多有資產抵押,容易處置、風險較為有限。

一位外資機構研究主管對路透社表示:「所謂的系統性金融風險,首先需要能夠明確是否會有哪家機構面臨破產風險,就像當年金融危機時的雷曼一樣,目前似乎還沒有看到這個跡象。」而大批金融機構會產生損失和重要金融機構破產是不同的概念,後者會導致系統性風險,前者只能說錯誤的商業決策導致「賠錢」,但這些機構還是能「活下去」的。

另外,從去年6月末至今,一些金融機構已在壓降恆大風險敞口,即便對恆大仍有授信但多有資產抵押,風險相對可控。

目前,一些市場人士已經把恆大與海航相類比,認為恆大會步「海航後塵」。而海航的債務結構和資產種類都比恆大複雜的多,現在已經在破產重整的框架下有序推動,「恆大有相當的概率會走到這一步。」

對於恆大的處置方案,業界一般認為有四種方法。一是中共當局出手接管;二是當局找一家國企接盤,引入戰略投資者;三是,當局操控恆大管理層,甩賣或是分解恆大以償還債務,四是破產重組。

市場認為,前兩種方法可能性不大。最可能的是第三種方法,但第三種方法在執行上有難度,因為買家都等待恆大資產大幅打折撿便宜,現在還不到出手的時候。

熟悉風險處置思路的人士對路透社表示,目前情況不支持快速處置恆大的資產,因為一些有接盤意願的投資者可能會持續觀望、不斷壓價,導致資產價格快速下跌,從而加重恆大資不抵債的程度,形成惡性循環。

責任編輯: 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918/1648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