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這6種肉都是人工「合成肉」,再便宜也少買,最後一個小孩最愛吃!

 

從古至今,吃肉都是生活中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除了新鮮肉類,許多人還喜歡儲存一些冷凍肉食,想吃了就拿出來烹飪,既方便有實惠。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你留意過嗎,你最愛吃的這些肉,可能都是合成肉!

其實,許多的食品都是由人工合成的食品,並不是直接由動植物加工而成的。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曾經吃過的那些」肉「,到底是什麼?

01

什麼是合成肉?

魚丸裏面有魚嗎?蟹柳是螃蟹做的嗎?牛肉丸是純牛肉嗎?……

如今有許多食品都是由人工合成的食品,並不是直接由動植物加工而成的。

合成肉又叫重組肉,是用碎肉和食品添加劑(例如果膠、卡拉膠等)加工而成的整塊肉。說白點就是把零散的肉凝結在一起,使之成為整塊。雖說不是從動物身上切下來完整一塊肉,但也算是肉製品。合成肉一般分為兩種,其中一種人造肉又稱大豆蛋白肉,主要靠大豆蛋白製成;另一種是利用動物幹細胞製造出來的人造肉。

很多人都擔心這些肉的安全性,其實裏面加的主料也就是像卡拉膠和TG酶這樣的食品粘合劑了。

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明確規定,卡拉膠可在各類食品中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而TG酶在平時吃的動物組織里也有,所以只要使用符合國家相關使用標準,就是安全的大家不必過度擔心。

但並不是說合成肉一點問題也沒有,因為是拿碎肉加工的,工序比直接切肉複雜得多,裏面的細菌難免會高一點,烹飪時務必做到全熟!

02

生活中這幾種食物多是「合成肉」

1、凍牛、羊肉卷

肥牛卷、羊肉卷也是不少人的最愛,吃火鍋、麻辣燙必點!

肉卷在火鍋店最常見。但基本上都是合成肉,就是利用一些碎肉和一些粘合劑組成的。口感吃起來和羊牛肉差不多,但是裏面的營養價值卻很低。而且超市也有不少這種以次充好的肉卷。辨別的方法很簡單,假肉卷容易散、紋路少、軟黏、脂肪和精肉之間界限分明,就是合成肉卷。

2、凍肉丸

在我們平時吃火鍋和麻辣燙的時候,牛丸、魚丸、蝦丸等是我們必點的一道菜;一般我們都會認為牛肉丸就是用牛肉做的,魚丸就是魚肉做的。但是其實並不是的,牛肉丸中並沒有牛肉,它的製作原料只是澱粉、添加劑等;現在市面上很多的魚丸,彈力十足,其主要都是澱粉、香精和添加劑製成的,甚至連魚肉都沒有,幾乎都是工業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建議大家還是少吃這類食品。

3、蟹肉棒

小編一開始認為,蟹柳就是蟹肉做的,雖然說不會整塊是蟹肉,但應該會有一些蟹肉的成分。但其實,它和螃蟹一點兒關係也沒有,而是冷凍魚糜的「仿生食品」。就像魚豆腐沒有魚、龍蝦丸沒有龍蝦一樣,蟹柳也沒有蟹。

蟹肉棒成分基本是:魚糜、水、大豆蛋白、澱粉、食品添加劑。個別的成分中還有雞肉豬肉,螃蟹是根本沒有出現在配料表上的。圖片來源於網絡

冷凍魚糜進過急速解凍之後再次冷凍,口感就會偏向蟹肉的肉質,然後再用機器做成蟹肉的棒狀外形,最後在外面塗上食用色素,加入蟹香風味的香精。就成了我們所吃的蟹柳。

並且,根據魚糜(魚肉)品質的好壞、澱粉的多少及蟹提取物的品質決定價格的高低。

4、廉價的牛排

市面上的牛排根據加工方式不同,可分為「原切牛排」和「重組牛排」。

原切牛排都是從牛肉上直接切割下來的一整塊牛肉。

重組牛排是把碎肉合成一起來壓製成牛排,過程中加了添加劑,比如包裝有「穀氨酰胺轉氨酶(TG酶),大豆分離蛋白,食用膠、卡拉膠」等字都是合成牛排。碎肉並不等於劣質肉,藉助肉類重組技術加工而成的重組肉也不等於劣質肉製品。重組牛排與原切牛排只是基於加工方式進行的分類,重組牛排並非「不安全」的代名詞。

合成牛排裏面的添加劑不會對人體造成直接傷害,但對於腸道敏感人群和兒童來說,食用添加了卡拉膠的食品至少會提高炎症性腸病的風險。

況且,合成牛排大都是經過解凍、處理、再冷凍的,這過程中自然也加大了細菌和污染的風險。

5、雞柳、雞排

小孩最愛吃的雞柳也是一種人工合成肉製品,在學校附近的油炸小攤上它是最火的一種食材。圖片來源於網絡

那麼,它們都是用雞胸脯肉做成的嗎?

其實不然!部分商家銷售的雞排是採用人工合成的,即將雞身上肉質較差的部分剔除下來,混合一些雞胸肉,一起剁成肉泥,然後再添加澱粉增加肉泥黏性,攪拌成形後加入一些調味料,製成肉餅,下鍋炸制後即形成了雞排。

食品添加劑還加了不少,吃着也沒有多少肉的味道,軟軟的,一點肉的嚼勁都沒有。這種肉還是讓孩子少吃為妙吧!

6、火腿腸

火腿腸這種東西不管孩子和大人都很難拒絕,小編可是從小吃到大呢!

正常的火腿腸都是用瘦肉和少量的澱粉製作而成。但是市面上賣1元2元一根的烤腸基本都是大量的邊角肉和大量的澱粉製作而成。食品添加劑還加了不少,吃着沒有肉的味道,口感還面面的。所以,想吃烤腸還是選擇正規的品牌,基本上衛生還是可以保證的。還要多看配料表,看看澱粉的含量以及肉類的含量,別再傻傻的亂買。

除了以上列舉的幾種人工合成肉外,生活中出現的合成肉其實還有很多,如培根、午餐肉等等,大家在購買的時候一定要擦亮眼睛,多看清配料表哦!

現在市場上,除了常見的這些「合成肉」外,還有一種肉我們也經常會在廣告中或者飲食中遇到,那就是:植物肉。

03

「植物肉」更健康嗎?

植物肉這個概念已經流行了一段時間了,但是卻一直伴隨着爭議的,挺多網友很好奇,充滿爭議的植物肉到底是什麼肉?真有這麼神奇、健康嗎?

1、什麼是植物肉?

植物肉又叫做「人造肉」,劃分為兩種,一種是素肉,一種是培育肉。

素肉也叫「植物肉」,通過加工植物蛋白,使其具有肉類的觀感和口感。典型產品是「素雞」,「素雞不是雞」,其原材料是豆腐;「素牛肉」則更進一步,通過豌豆蛋白與椰子油的組合,製成素肉餅,加上小麥澱粉和馬鈴薯澱粉,模仿牛肉口感,加入「血紅素」,模仿牛肉觀感。2、植物肉能減肥嗎?

不少營銷廣告中宣稱吃植物肉,可以保持身材,而且比真正的肉更有營養。而且「植物肉」的名字很容易讓人將它歸為青菜、番茄之類的清淡素食。

植物肉的確是含有一些植物纖維,同時可以在加工過程中調整脂肪的比例等,使其看起像是更關心大家健康。

但實際上,植物肉不總是純素的,而且熱量不低。在植物肉加工過程為了使其最終能夠風味接近真實肉類,往往需要添加各種添加劑來使其風味得到改變。圖片來源於網絡

脂肪是植物肉里非常重要的添加項之一。它能改善植物肉的質地,產生類似真肉的柔嫩多汁的口感。這些添加的脂肪可以來自葵花籽油、菜籽油,也可以是固體的棕櫚油。

除此之外,額外添加的澱粉、用來調味的調料,它們讓植物肉更好吃的同時,熱量也躥升了。植物肉,頂多讓你比吃五花肉胖得慢點,但別指望靠它能減肥。圖為某品牌火腿植物肉餅配料表

很明顯,這個肉餅里沒有「肉」,原料的主角是排在第一位的「植物蛋白」,其他的都可以視作食品添加劑。

3、植物肉健康嗎?

因為植物肉宣傳高蛋白、零膽固醇、低飽和脂肪,沒什麼問題,但是比真肉的脂肪要少得多,這一點就要看具體是和哪種真肉比。

例如豬的硬肋部位的肉,這是脂肪含量非常高的部位,大概每100g裏面有57g脂肪,而植物肉每100g才6g脂肪,這麼一比,少了89%。但這樣的對比不具有普遍性,其實瘦肉脂肪完全可以僅有10%。

其次,植物肉里脂肪非常低,不等於你吃的這個加工食品的脂肪少,為了調味,廠家很可能最終加了很多的油。圖片來源於網絡

最後再看一下營養表,麻辣水餃的脂肪含量是每100g里5.6g脂肪,說實話還很是少的。飽和脂肪0.6g,鈉是335mg,碳水25.8%,蛋白質8.7%。雖然這個蛋白質含量總體還可以,但是,植物肉的蛋白質含量雖然高,吸收利用率比肉蛋奶的動物蛋白差上一截。

植物肉作為次優選項,頂多可以作為肉蛋奶之外的補充來源之一,而不能完全代替動物肉。健康均衡的飲食,應該是葷素搭配,什麼都吃一點。話說回來了,植物肉並沒有比肉蛋奶更營養,也沒有比米飯熱量更低。是五花肉不香,還是人民幣太多,才要選擇把植物肉當飯吃呢?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高質量生活家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716/1619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