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夢裏紹興:「敵對勢力」一詞歷年統計及語義轉換

—「敵對勢力」一詞的語義轉換

作者:

錢鋼研究「敵對勢力」的時候,還沒有像現在這麼發達的自媒體,他研究的對象是《人民日報》上從1948年到2013年的使用情況。

由於現在有些自媒體動不動喜歡使用「敵對勢力」一詞,我覺得在目前這樣的環境下還是有了解的必要。

看「敵對勢力」一詞曾經的使用情況,以便於我們了解,現在的敵對勢力一詞從當時《人民日報》的角度到底是什麼意思,指的是誰?

據錢鋼研究,「敵對勢力」一詞是舶來的。

1948年12月6日,《人民日報》第四版發表丁.斯列波夫的文章《馬列主義思想寶藏——紀念「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出版十周年》。文章寫道:「在十月革命勝利之後到清算蘇聯國內壓迫階級這段時期,社會主義的關係已在和階級敵對勢力鬥爭中確定了」。

這是「敵對勢力」一詞正式在中國出現,是蘇聯人引入的。

這個詞出現以後,並未經常使用,可以說是個冷詞。據統計,從1950年到1958年的8年間,《人民日報》上總共只有十七篇文章使用這個詞語。

當時《人民日報》使用這詞彙的語義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第一類「敵對勢力」,指資本主義陣營。在共產國家多位領導人的講話、文章、聲明等等中,均強調抵禦敵對勢力的包圍、侵略。

第二類「敵對勢力」,指共產陣營內部的反對者。這也是「敵對勢力」一詞,最值得研究的地方。

截止到1958年,中共黨報上,「敵對勢力」從未涉及中國國內。

蘇聯「敵對勢力」一詞應用在國內,可從蘇中中央書記蘇斯洛夫的慶祝十月革命三十九周年的講話中體現出來,他說:「敵對勢力將不止一次地企圖恢復資本主義」。這顯然只的是蘇共及蘇聯社會的內部矛盾。

1959年的《人民日報》有十篇文章提及「敵對勢力」,其語義所指即屬於陣營內部,這也是「敵對勢力」一詞轉向內部的重要表徵。

此時正是批彭德懷的關鍵時期,我們看《人民日報》所用「敵對勢力」一詞,重點轉向了內部:

「我國人民公社一出現,就立即引起了所有反對社會主義的敵對勢力的極端仇視和惡毒攻擊。」

「當敵對勢力企圖阻擾和破壞革命的群眾運動的時候,人民解放軍總是挺身而出,為群眾撐腰。」

此時的敵對勢力,包含着國際國內,但主要傾向國內。而國內的敵對勢力所指主要是高層鬥爭,即彭德懷。當時彭德懷有一條嚴重的罪名是「裏通外國」。

但此時「敵對勢力」的語義已經確定,即只要對主義、道路、領袖的懷疑、質疑、抗爭都屬於「敵對勢力」。這樣「敵對勢力」實際就是一隻筐,什麼都可以裝了。

「敵對勢力」的語義有過一次最意想不到的變形,是在1978年12月21日,《人民日報》發表長達17000餘字的長文題目是《人民萬歲》,該文中也使用了「敵對勢力」一詞。

文章先聲討了「四人幫」的禍國殃民,「他們企圖用反革命輿論吞噬真理的聲音,掩蓋自己的恐懼,用黑夜中的追捕,法庭上的審判,表示自己還有力量。他們在獰笑中舉起血腥的酒杯慶祝自己的『勝利』」。然後提出了避免這種悲劇的重演的措施,「如果人民真正能按照他們的利益和意志選擇各級政府機關的領導人,真正能夠對這些領導人進行監督和在事實證明他們不稱職的時候,能夠把他們罷免掉,那麼,』四人幫』」這類騙子怎麼可能爬到那麼高的位置?」

接着文章寫到繼續進行爭取和保衛人民民主的鬥爭,已「成為全黨同志和全國人民的一項長期的,極為重要的政治任務。」作者為此寫道「只要反人民、反民主的敵對勢力還存在,只要官僚主義還存在,爭取和保衛民主的鬥爭就不會結束。」

很明顯,這裏的「敵對勢力」已經不是原來所指向的國際國內的反對者,而是反民主、反人民及官僚主義者,這些人才是「敵對勢力」。

這個「敵對勢力」的語義沒有繼續發展,不久又再次回到原來的語義上了。1989年以後,敵對勢力成了反對國家政權的一股邪惡力量,只要符合這種語義的不管國內國外都是敵對勢力。

在現實歷史上,「敵對勢力」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不管是國際還是國內。比如,原來的「敵對勢力」蘇修,後來也不敵對了,現在繼承蘇聯的俄羅斯照道理是真正的「蘇修」,現在成了重要的盟友;原來的「右派」也是敵對勢力,後來基本都加以改正,不再當作敵對勢力了。

這說明「敵對勢力」的語義,還是有個經常變動的過程,只是這語義的偏差,極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這才是需要我們認真對待並慎用「敵對勢力」一詞的原因。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夏家少爺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619/1608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