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周舵點評「當絕頂權力落到紈絝子弟頭上 災難也就近在眼前」

作者:

【周舵:讀近代史西安事變一段,總讓人大惑不解:張學良,一個人所共知的草包大少,怎麼可能幹出這樣驚天動地、改變歷史走向的大事來?再想想通了:不是他的能力大,是他的權力大。

一個草包沒有權力,只能幹小蠢事;有了權力,就能幹大蠢事;草包有了絕對權力,就能幹出驚天動地的絕大蠢事,讓所有人跌碎眼鏡。

權力使人腐化,絕對權力絕對腐化,這是萬古不易的真理。不創建有效約束政治權力的法治憲政,民族災難還會一再發生。】

————————————————————————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此舉不僅徹底改變了中國的歷史軌跡,也直接改變了張學良本人的命運。

但鮮為人知的是,沒有1929年10月12日的中東路戰爭,此後的九.一八事變、西安事變等重大歷史事件,或許不會發生,歷史或將重寫!

"不氣盛還叫年輕人嗎?"

《征服》主人公的這句話,用在張學良身上再恰當不過。27歲就被其老子授予上將軍銜,這一點,傲視古今中外軍界群雄。

更大的光環隨後就到。1928年6月,張作霖被皇姑屯的炸彈送回老家,新的東北王在悲痛中冉冉升起。當年"雙十節",張學良在瀋陽北大營隆重閱兵,對不斷騷擾他的日本人,報以一種挑戰式回應。

12月底,張學良幹了一件讓日本人更加瞠目的事:東北易幟。青天白日旗飄揚在廣袤的東北大地,"我張學良沒有統一中國的能力,但我有誠心服從能統一中國的人!"

劉仲敬說:"東北易幟是他一生最大的錯誤,此後的一切錯誤都派生於此。東北軍接受國民黨的民族主義,自殺性質極為明顯。張作霖和孫文結盟,就堅持擱置三民主義和反帝外交,表現了高度的審慎。張學良指望將外交責任交給南京,無異於抱薪救火。"可惜,這種視野,張學良不具備。

奉軍消逝,東北軍誕生。對日本人來說,這預示着蔣的民族主義將迅速燒到東北,從駐奉天總領事到首相,日本多位要員頻繁勸阻和威脅張學良,但最終,少帥沒給他們這個面子。

大動作接二連三。1929年1月,張學良殺了最重要的輔弼楊宇霆和常蔭槐。張學良早就看不慣這兩人的強勢。試舉一例:某官員向張學良匯報被拒門外,找楊宇霆求助。楊知道張在抽鴉片,氣沖沖闖進張府,在臥室門口大喊:"我是楊麟閣,快起來,有公事!"張急披衣而出,楊指着罵道:"混帳東西,你若這樣,東北的事能幹好嗎?"張學良忍無可忍,破例回敬一句:"我幹不了你干!"

最礙眼的"絆腳石"被去除,雖說下屬個個心寒,但震懾作用立竿見影,少帥的權威一夜間完全樹立,無人再能阻擋一個紈絝子弟的自由意志。

中東路事件:向蘇聯發起挑戰

少帥要雄心勃勃幹大事了。此前他只是樹立了威名,但這次他要邁開大步。"很想施展一下子,把東北的地位提高",張學良晚年對史學家唐德剛說到。

真正的大事件即將開場,這就是張學良心中之永恆塊壘的中東路之戰。正是此戰的慘痛後果,讓張學良此後連續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錯判,蔣因此在日記中說他"小事精明,大事糊塗,把握不堅,心志不定,殊可悲也!"

中東路戰爭,簡要的說,是近代以來中蘇兩國最大一次武裝衝突,雙方投入兵力超20萬!

甲午戰後,清廷重推"以夷制夷",1896年簽訂《中俄密約》,沙俄開始在東北建造和經營中東鐵路,並佔有沿線大片土地形成國中國。1924年,北京政府與蘇聯簽訂協定,聲明中東鐵路純屬商業性質;蘇聯政府允諾,中國以資本贖回鐵路及所屬財產。由於張作霖不承認此份《協定》,蘇聯派代表與張達成《奉俄協定》,中東鐵路由中蘇共管。列寧十月革命剛勝利時,向全世界宣佈"沙俄從中國掠奪的土地全部歸還給中國",自此已過去10年,並進入了斯大林時代。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意氣風發的少帥聽到傳言說蘇聯發生了大饑荒,人民對蘇維埃政權極度不滿,歐美各國亦正仇蘇,若能趁此機會收回路權,不單蘇聯無力反抗,列強也必雙手贊成;國內,北伐結束不久,民族情緒日益高漲,南京政府倡導的"革命外交"正如火如荼;再看武力,東北軍的裝備在國內堪稱翹楚,可以同時海陸空立體作戰!張學良眼中,這正是"天時地利人和"三才俱全!干!

下屬張作相建議,"用全國力量對付蘇聯也未必能勝,只憑東北軍能行?恐怕反而惹出麻煩,也須防日本人乘機搗亂。"這一點看得很準。可惜,他面對的是自信滿滿的少帥。張學良有多自信?7月上旬張、蔣會談,蔣說一旦中蘇開戰,中央出兵十萬並撥幾百萬軍費,張道:"兵力充足,無勞中央軍必要。"

東北軍的確裝備精良,但卻不是一流的實戰部隊,1928年西北軍和中央軍都在北伐中重創數量和裝備絕對佔優的東北軍。連"國軍"尚無法戰勝,卻要去挑戰蘇軍,張學良此舉可謂"豪壯之極"!

當然,張學良一開始也是"先禮後兵"。1929年3月1日,他向蘇方提出數項要求,最重要的是路局一切命令非經中方副局長簽字不能生效。但蘇方堅拒。

張學良遂開始使硬。5月27日,哈爾濱警務處接到密報,"蘇聯將在哈領事館召開黨員大會",張學良派軍警逮捕了蘇聯駐哈總領事,強迫中東鐵路蘇方正副局長停職,隨後又封閉各城市領事館。這一違反國際法的行為激怒了蘇聯政府,要求南京政府釋放被捕人員,同時向邊境地區增加兵力,準備交涉失敗時訴諸武力。5.27事件,成為中東路之戰的開端。

一場無法言說的恥辱之戰

7月17日,蘇聯政府宣佈與中國斷交,並告知中東路如不恢復原狀,中國將有莫大危險,而張學良只把這當做威脅。截至7月23日,駐東北各領事及職員和僑民回蘇。大戰一觸即發。

8月15日,張學良下達作戰動員令,一線兵力增至十餘萬,相對蘇軍略佔優勢。當天,蘇軍對滿洲里、扎賁諾爾的東北軍展開攻擊,雙方互有勝負。

此間,雙方的談判並未間斷。隨着9月中旬談判完全破裂,蘇聯決定發起致命性打擊。10月12日,以同江之役為標誌,中東路戰爭全面打響(東西線全面開戰),蘇軍9艘艦船率先進入三江口水域。雖然蘇艦噸位大,大炮也佔優,但中方指揮官沈鴻烈比較聰明,在側翼蘆葦中藏了一艘拖駁船,安裝兩門120mm大炮,準確擊沉雪爾諾夫號,擊傷3艦--這使它成為中國近代戰績最好的軍艦!

然而很快,蘇軍戰機飛臨戰場,戰局立刻改觀,戰至午後2時,三江口被佔領,中國江防艦隊全軍覆沒。

開赴滿洲里前線的東北軍

東西兩線同時打響後,東北軍日益被動,戰爭成為一邊倒。11月中旬,西線蘇軍攻入滿洲里和扎賁諾爾,東北軍四處潰敗。不久,兩線全面失守,蘇軍夾擊哈爾濱的態勢形成,黑龍江危在旦夕!

從最初的信心滿滿,到開戰後的節節敗退,12月下旬一個冰冷的日子,張學良被迫簽訂《伯力協定》,雄心壯志終成奇恥大辱!議定書恢復了蘇聯以前的一切權益,"附贈"東北版圖最東端的黑瞎子島,一占就是79年!

中東路之戰成為張學良此生最不願提及的往事。90歲那年他向唐德剛講述自己的一生,7萬多字中,中東路只有139個字。

139個字怎麼能夠?死傷、被俘2萬人,松花江艦隊盡被摧毀,西線所有的營房、堡壘和通訊悉數被毀,綏芬河、同江等邊境城市被炮火嚴重破壞。張學良說:"那仗打得慘了,我們有一個旅,韓光第的旅,全滅。"

當絕頂權力落到紈絝子弟頭上

東北軍的失敗,可以說裝備不如人、士氣不如人,也可以說缺乏頂用的軍事人才,但張學良的剛愎自用脫不了干係:不是沒有人才,但全被他殺掉。有限的如張作相等人的忠告又完全不放心上。中東路事件全憑他腦袋一熱,就作成了!

張作霖的"滿蒙平衡"自此被打破。他擁有其父的霸氣,但卻沒繼承其狡黠。學者楊天石說,"東清鐵路是當年不平等條約的產物,理應歸還中國。張學良的這一要求,沒有什麼不對,只是太自不量力。"

"我跟俄國人打仗,是很自不量力呀",張學良向唐德剛口述時,亦如此言。

儘管死傷慘重,但中東路造成的最嚴重後果,九.一八時才得以真正爆發。這場戰爭讓日方摸透了東北軍底細,這才敢在那個月黑之夜,用幾百名士兵進攻北大營!而張學良在下令不抵抗的時候,腦子裏肯定也閃過了中東路陰影---心理學有一個"泛化機制",經典條件作用一旦形成,機體對類似刺激就會做出同樣的反應。讓一個大無畏青年變成膽小鬼的最好辦法,就是在他熱血的時候給他當頭一棒---在他看來,中東路事件中蘇聯是被動的,自己尚且失敗;9.18時日本早已作好充分準備,我拿什麼取勝?何況,日俄戰爭俄國戰敗,東北軍如何戰勝比俄國更強的日本?

為避免做出"無謂的犧牲",張學良提出"全國抗戰論":"日人圖謀東北由來已久,這次挑釁的舉動來勢很大,可能再興起大的戰爭。我們軍人的天職,守土有責,本應和他們一拼,不過日軍不僅一個聯隊,他全國的兵力可以源源而來,絕非我一個人及東北一隅之力所能應付。我們是主張抗戰的,但須全國抗戰。如能全國抗戰,東北軍在最前線作戰,是義不容辭的。"

仗未打先有怯敵之心。冠冕堂皇的話,掩蓋不了他史上第一逃將的稱號!

中東路事件另一個嚴重後果,是張學良與蘇聯交惡。1933年4月,背負"不抵抗"罵名的張學良遊歷歐洲,期間萌生了去蘇聯考察的願望。然而,蘇聯拒絕他訪問;1935年,蔣任命張學良為西北剿總副司令,在交戰連連受挫的情況下,張學良的態度180°反轉:加入對手,並謀求合作建立西北國防政府,構建西北大聯合計劃。然而,共產國際再次拒絕!

渴望頹境逆轉的張學良,最終做出了震驚世界的舉動:逮捕蔣。

張學良認為,蘇聯主張抗日,西安事變也主張抗日,蘇聯必然贊同。然而,蘇聯明確表態,西安事變不具有任何積極意義。莫斯科的態度給已經被譴責聲團團包圍、只剩蘇聯這一線希望的張學良,勢大力沉的一擊!

其實,逼蔣抗日,在戰略和戰術上與蘇聯完全一致,但蘇聯始終沒有支持過張學良,對此,很多人包括張本人十分不理解。有些人卻看得很明白:蘇聯對張學良的莫名仇視,最重要原因就是中東路事件。90歲時,張學良操着濃重的東北口音說道,"我的一生被日本人毀了"。其實,他的一生是被蘇聯人毀了!

很多人認為西安事變是偶發事件。的確,事件發生後,國共雙方、蘇聯和日本均驚詫莫名。然而對張學良來說,這是其性格走向的必然。他是一個無比自信的人:

中東路戰爭前,相信自己的實力;

9.18事變時,相信對方的實力;

西安事變時,相信自己的智商!

無比自信的同義詞就是狂妄自大。其前妻于鳳至說過,"在漢卿掌握半壁江山的權勢和巨大財富下,很多女人為了私利,用一切手段纏住漢卿。"張學良卻不這麼看,"我並不是仗着我權勢來",對自己的魅力相當自信,"女人要是沾上我,她就離不開了。"他甚至想給年輕人開一門戀愛課,"講怎麼管女人的事情。"

20歲少將,25歲中將,27歲上將,28歲少帥,職位上升的同時,習性與能力並未隨之長進。在胡適的眼裏,張學良是一個因縱容而變壞的豎子,理解力從未成熟過。1933年胡適在日記中寫道:晚上到張將軍宅吃飯。他說,人民痛恨湯玉麟的虐政,不肯與軍隊合作,甚至危害軍隊。此次他派出的丁旅行入熱河,即有二營長不知下落,大概是被人民做了。他要後援會去做點宣傳工作。我說:事實的宣傳比什麼都更有力。我們說的是空話,人民受的苦痛是事實,我們如何能發生效力?最好你自己到熱河去,把湯玉麟殺了或免職,人民自然會信任你真心救民。我對他說灤東人民受的痛苦,人民望日本人來,人心已去,若不設法收回人心,什麼仗都不能打。張將軍只能嘆氣撒謊而已。國家大事在這種人手裏,那得不亡國?

然而,幼稚,不應成為一個成年人犯錯的理由。胡適還說過:"生於有錢有勢的家庭,他是野心而自負的。"這句話說到了根子上。張學良晚年對唐德剛說,他的弱點是一輩子未嘗有過上司。唐問:"蔣不是你的上司嗎?"張說:"所以他發我脾氣,我就把他抓起來呀!"

紈絝子弟的霸王習性,加上絕頂的權力,世上再沒有比這更危險的組合了。它能忽視一切,因而也能摧毀一切!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QQ企鵝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603/1600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