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經常「上夜班」的人,最後都怎樣了?久而久之,要承擔5個後果

2月27日,美國一項發表在《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雜誌上的新研究表明:長期上班會增加致癌風險

科學家將參與者分成白班工作和夜班工作2個對照組,在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後,得出結論:夜班工作會擾亂人體生物鐘,改變腫瘤相關基因的表達,使DNA損傷更容易對身體產生負面影響。

一、上夜班是怎樣的體驗?他們有話說

有一些職業無法避免上夜班,長期如此會怎樣?小九採訪了幾位讀者,來聽聽他們的感受如何。

@千年:我以前上了4年夜班,整個人變得很焦躁,睡眠質量差,風吹窗簾都能驚醒。睡前一定不能看時間,不然總想着還能睡多久,然後就再也睡不着了。上夜班後人也不愛動彈了,如果不是太餓,我都不願意下樓吃飯

最後還有一點,同事女朋友跟我哭訴,說他很久沒碰她了,問我是不是知道他出軌了。我當時差點告訴她我也是這樣,身體沒問題,但是完全沒欲望。

@暖陽:在工廠上了8年夜班了,半個月輪一次,現在頭髮稀少,還有不少白髮。28歲的年齡,經常被人認為四十多歲的大叔,還很健忘。

@兄台蠻子:我也上了十幾年夜班,12小時兩班倒,每月休四天。我知道上夜班不好,可是父母年邁,孩子讀書,還要還房貸,真不能辭職,也不敢辭職,只能自己保重身體。我不抽煙不酗酒不打遊戲,每天起床喝一杯白開水,吃一個蘋果,上白班時早睡早起,平時跑跑步,做一些掌上壓,就這樣堅持了十幾年,覺得身體還好。

保重身體,好好工作,可能就是我現在最應該做的吧。

@ttyyy:上了一個多月夜班,白天睡覺時也是半醒半睡,過年時老婆問我去走親戚不,我問去哪,她說去丈母娘家,結果我想了半天沒想到丈母娘是誰,幹啥的,真是人都傻了。[捂臉笑]

經歷過的人普遍認為,夜班會使睡眠質量變差,使人變得焦躁不安,使人記憶力下降……

二、長期上夜班,有什麼危害?

如果長期處於三班倒的狀態,對身體還是有一定負面影響的:

1.視力下降

長期上夜班,意味着超負荷用眼,不僅會出現黑眼圈,還會引發眼睛乾澀、疼痛,甚至乾眼症等問題。而且,長期眼肌疲勞容易造成視力下降,使人出現視物模糊、視物變形等視力問題。

2.反應力下降

長期上夜班還會對大腦造成損害,使反應力下降。英國一項研究表明,24小時不睡覺對人體的危害如同醉酒,血液中的酒精濃度達到0.1%,使人出現反應遲鈍、口齒不清、行動失控等行為。

3.影響腸胃功能

長期上夜班,飲食習慣發生變化,本應該在正常時間進行的一日三餐,被延遲到不正常的時間,容易對腸胃造成不良影響。再加上有的人上夜班喜歡吃夜宵,長期下來可能引起消化不良,引發胃病。

4.激素水平紊亂

長期上夜班,晝夜節律紊亂,會干擾體內正常的激素水平,導致內分泌失調,使機體免疫力下降,給疾病可乘之機。

5.誘發高血壓

有研究表明,平均每晚睡眠時間小於6小時的人,患高血壓的幾率比睡眠充足的人高一倍多。人體的生理活動具有一定的節律性,比如造血機能就具有傍晚高潮、凌晨低潮的特徵。一旦晝夜節律顛倒,不僅容易導致血壓升高,還會提高使膽固醇水平,增加各種炎性因子釋放

三、不得不熬夜,我該怎麼辦?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很多人白天忙不完工作,晚上還要熬夜加班。還有人出於職業原因,比如醫生、護士、警察、工人等,必須要上夜班。面對不得不熬夜的情況,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將傷害降到最低?

第一,熬夜前做準備

熬夜或上夜班之前,留出充足的時間睡一覺。此外,晚餐的時候不要攝入過多的熱量,應選擇既有營養,又比較清淡的魚蝦類、雜糧粗糧、蔬菜水果等食物,可以補充優質蛋白和維生素,保護免疫系統少受傷害。

第二,聰明地補覺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的譚立文教授建議,需要熬夜或上夜班的人要學會聰明地補覺。一方面,利用熬夜或上夜班後的第二天上午補覺,但最好在午餐前醒來,正常用餐。如果第二天上午沒時間睡覺,可以在下午適當進行戶外活動,緩解缺覺帶來的不適。如果想在下午睡覺,保持在2~4小時即可,不宜睡太久。

另一方面,可以採用定錨睡眠的方式,按照自己的生活習慣和生物鐘睡覺,但一定要有規律

第三,少吃甜食

甜食雖然可以補充熱量,但不適合熬夜和上夜班的人吃。甜食的熱量過高,容易長脂肪,引起肥胖問題,還會使興奮神經,消耗大量的B族維生素,對身體不利。

第四,不要抽煙喝酒

香煙中的尼古丁會使血管收縮,減緩血液循環的速度,酒精會破壞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損害肝臟,更別談熬夜的時候了。熬夜時抽煙喝酒,對身體的傷害是加倍的。

總而言之,不管是熬夜還是上夜班,長期睡眠不足對身體的傷害是巨大的。減少熬夜傷害的最直接方式就是不熬夜,如果迫不得已要熬夜,那麼就採取上述方法,最大限度地減少傷害。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39健康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412/1579919.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