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心靈之燈 > 正文

三觀不合 永遠不會是一路人

作者:

有個這樣的哲理小故事:

一位青年感覺很迷茫,於是向禪師請教。

禪師問青年:「你覺得是一錠金子好,還是一堆爛泥好呢?」

青年立即答道:「當然是金子啊!」

禪師笑了笑,繼續問:「假如你是一顆種子呢?」

青年這才恍然大悟:

這個世界上並沒有絕對的好與壞,看事物的角度不同,答案自然就不同。

只有真正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同理,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也是如此,只有三觀一致才能走得到一起。

三觀不同,永遠不會是一路人。

三觀不合,不相為友

易經》有云:「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志趣相投的人,自然會產生共鳴;

三觀一致的人,自然會走到一起。

經歷的事情越多,也越明白,人與人之間漸行漸遠的根本原因,就是三觀不合罷了。

還記得「割席絕交」的故事嗎?

三國時,魏國的管寧和華歆是同窗好友。

管寧淡泊名利,一心鑽研學問;

華歆卻羨慕權勢,貪圖富貴。

有一次,他們同坐一張蓆子上讀書,一個大官坐着華貴的車子路過,管寧還是像原來一樣全神貫注看書,而華歆丟下了書本追出去看。

華歆回來後,管寧拔出身上的刀,把兩人同坐的蓆子割斷,淡淡地說:「從今天起,我們不再是朋友。」

《論語》中有言:道不同不相為謀,志不同不相為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若是三觀不合,彼此不能理解對方的想法,互不認同對方的觀點,何必繼續為友。

三觀不合的兩個人,就像兩條相交線,走着走着分歧就會越來越明顯,無論走多遠都不是一條道上的人。

兩個三觀不合的人在一起,只會讓彼此越來越累。

是的,凡是讓你費力的關係,都是錯的。

正所謂三觀不合,不相為友。

對於那些志不同道不合的朋友,我們大可以趁早遠離。

層次不同,不與爭辯

歌德曾說過:

「一棵樹上,很難找到兩片相同的葉子;一千個人中,也很難找到思想情感完全相同的人。」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想法難免會有差異。

俗話說:「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

和三觀相投的人辯論,是一種樂趣;反之,就是一種煎熬。

深以為然,永遠不要和三觀不同的人爭辯。

話不投機半句多,和三觀不同的人在一起,說多半句話都是在浪費唇舌。

莊子和惠子那段「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

莊子和惠子出遊,在池塘邊欣賞魚兒。

莊子看着水裏的魚,突然興奮地說:「鰷魚悠然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

惠子問:「你又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呢?」

莊子回答說:「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

其實,這個世界,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很多時候,我們各自所站的高度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想法觀點自然也不盡相同。

就像村上春樹說:「不是所有的魚,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對於觀點的差異,不需要急着尋求對方的認可,如果盲目去爭辯,只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論語》有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三觀不同的兩個人,沒必要去強求對方的認可。

三觀不同,不必爭辯。

三觀一致的人,你不解釋,他也心有靈犀;

三觀不合的人,解釋再多都是對牛彈琴。

和三觀一致的人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岳飛曾云:「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沒有知己,縱然彈斷琴弦,也激不起一朵浪花,只是平添一抹悲悽。

朋友不在多,貴在是否能同道,是否能知心。

有時候,你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誰在一起。

和三觀一致的人在一起,即使什麼也不說,彼此也能心領神會。

李白杜甫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他們認識的時候,兩人相差十歲。

那年的李白正處在人生的谷底,慶幸的是他遇見了杜甫。

兩人一見如故,欣賞彼此的才華,意氣相投。

他們在精神上有着相同的默契,在三觀上有着一致的思想,互相給彼此都帶來了啟發。

雖然兩人只見面三次,卻早已把對方視作知己。

他們「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同往開封、商丘遊歷,次年他們又同游山東,一起喝酒,賦詩作歌。

三觀一致的兩人,就像是對方黑暗中的燭火,在人生某些迷茫的時刻,照亮對方。

有句話說得好,人生的奧妙之處就在於與人相處,攜手同行。

和不一樣的人在一起,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和三觀相投的人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和三觀一致人的在一起,不僅相處舒適,還會促進彼此的成長。

《千與千尋》有一段話,寫得既真實又美好:

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路口,沒有一個人可以自始至終陪你走完,你會看到來來往往,上上下下的人。

如果幸運,會有人陪你走過一段,當這個人要下車的時候,即使不舍,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

因為,說不定下一站,會有另一個人會陪你走得更遠。

三觀相合的人會互相吸引,自然而然地聚在一起;

三觀不合的人,終會漸行漸遠,永遠不會是一路人。

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不要浪費在與你背道而馳的人身上。

正所謂朋友三千,不如知己一人。

三觀不合,何必為友。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360doc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714/1477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