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蘇聯解體:求生還是找死?

作者:
我們不難看出:蘇聯劇變,不是什麼亡黨亡國事件,而恰恰是走上了一條更生之路——這也就是中國《易經》所言:「變則通,通則久」!

談到蘇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發生的劇變,我們這裏愛將人家這場變革說成是「亡黨亡國」。現在看來,這種說法顯然是過甚其辭——人家「黨」沒有「亡」:俄共還好好地活着,雖然有些不景氣,也看不出的也少發展前途;國家就更是還生龍活虎地活在那片歐亞大陸上,雖然名字不再叫「蘇聯」,而叫「俄羅斯」。

這場劇變的始作俑者是鮑里斯.葉利欽作為俄國政壇上的「改革明星」,從他1991年8?19事變後他實際主宰俄羅斯政局、同年年底蘇聯解體最終結束了戈爾巴喬夫時代而開創了葉利欽時代,到1999年12月31日辭去總統職務,他主宰了這個發生劇變的世界大國8年有餘。他無疑是俄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本世紀世界史上的重要人物。在他的手中原來的蘇聯帝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些變化主要是:首先,通過私有化,打破了國家對經濟的壟斷,形成私營、個體、集體、合資、股份制與國有經濟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多元化格局。其次,按西方國家模式,構建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宏觀調控體制。再次,確立了社會保障體制改革的方向。俄羅斯在這一領域的改革是朝以下方向進行的:一是逐步放棄國家包攬一切的做法,實現社會保障的資金來源多元化;二是在處理社會公平與效率的相互關係問題上,重點由過去的公平而忽視效率轉向效率兼顧公平。最後,在建設經濟法規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制定了大量的法規。因其改革手段劇烈,加之當時的市場經濟框架極不成熟,由於俄羅斯市場是在蘇聯經濟的行政命令體制崩潰過程中產生的,產生於強大的國家體制削弱與瓦解過程中,這樣,國家調節市場的能力很差,加上在市場形成過程中,充滿着政治鬥爭,這使得市場經濟運行中出現無序、混亂、經濟犯罪和影子經濟。也因此,從1992-1999年的8年中,俄羅斯經濟除了1997年和1999年分別增長0.9%和5.4%外,其他6年都是負增長,1992年GDP下降14.5%,1993年——8.7%,1994年——12.7%,1995年——4.1%,1998年——4.6%。經濟轉軌以來,俄羅斯GDP累計下降40%。

2000年5月普京任總統。就任後為了解決在葉利欽時期存在的一系列嚴重的社會經濟問題,普京在政治經濟軍事上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就政治上,選擇憲政民主,選擇了政治多元化和多黨制。俄羅斯頒佈了政黨法,根據該法,各個政黨在司法部註冊後,就可進行活動,提出本黨的政綱、總統和議員候選人的名單,進行競選。自由選舉。公民通過普遍、平等,直接和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選舉總統和議員。國際觀察員們對選舉中媒體報道不平衡和偶爾出現的差錯提出過批評,但他們對整個選舉還是給與了很高的評價。例如,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SCE)把1993年和1995年的選舉評為」自由和公正」。隨後的代表團在評價1996年和1999年的選舉時,認為」鞏固了代表性的民主」;1999年和2000年選舉的計票過程也被評為顯示了」透明、可靠和準確,完全達到了普遍認可的國際標準」。在所有的俄羅斯選舉中,投票率從來沒有低於54%(1991年為最高,達到75.31%)。而在美國最近國會和總統選舉中平均只有約50%的合格選民參與了投票。

立法機關由蘇維埃制改為議會制。議會分為上下兩院,上院稱聯邦委員會,下院稱國家杜馬,議會為常設的活動機關,議員和本選區的選民有直接的聯繫。議員不得擔任政府官員,也不得參加商業活動。議會的主要職責一是立法,另一是對政府官員的監督。而過去蘇維埃的代表們大部分是黨和政府機關的領導幹部,開完蘇維埃會議以後回本地區就是官員、是領導。蘇維埃的代表們既是立法者、又是執行者。等於自己監督自己,這樣是很難有效地進行監督的。任何意識形態都不得規定為國家的或必須執行的意識形態,居民有信仰自由和思想自由。

新聞自由。《俄羅斯聯邦大眾傳媒法》保障了新聞自由,取消了新聞檢查,這就有利於各種思想進行自由的交鋒、辯論,有利於探索真理。馬克思曾說:」真理是由爭論確立的。」又說:」最好把真理比作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厲害,發射的光輝就越燦爛。」俄羅斯聯邦立法保證新聞自由是符合馬克思主義的。新聞自由還有利於對官員們的專橫暴政和貪污腐敗等不法行為進行有效的監督。司法獨立。俄羅斯聯邦統一行使審判權。法官的工資待遇完全由聯邦政府支付,法官統一由總統任命,實行終身制,無違法行為不能撤換,法官不能成為任何黨派成員,法官只對聯邦法律負責,地方的規定不是聯邦法官審理案件的依據。這些規定排除了地方官員干擾的可能,保證了司法獨立。

在俄羅斯,憲法的權威得到尊重。自新憲法通過之後,沒有發生過嚴重的政治對抗。各派政治力量能夠在憲法的框架下公開地、和平地參與政治。比如,在2004年總統大選中,哈利托諾夫在初步選舉結果公佈後承認自己在大選中失敗。選舉失敗的政黨和政治家都承認選舉結果。權力分配和運行進入了法制軌道。在憲法框架下,俄羅斯政治日益成熟。並朝着文明、和平與合法的方向發展,為國家長治久安奠定了基礎。

經濟上,在建立強有力的國家,整頓權力機構的秩序的同時,繼續實行市場經濟政策。他強調的戰略是,通過政治上建立強有力的國家政權體系與加強中央權力,保證俄羅斯實現市場經濟的改革。1999年11月,普京就曾明確地說:「我相信,只有市場經濟能讓我們實現目標。政府必須把市場經濟改革一直進行下去,直至市場經濟能夠全面運作時為止。」普京為了實現其「自由經濟」的改革方針,針對葉利欽時期存在的問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加強國家對經濟的調控。這一點,普京在其《千年之交的俄羅斯》一文中指出:「俄羅斯必須在經濟和社會領域建立完整的國家調控體系。這並不是說要重新實行指令性計劃和管理體系,讓無所不包的國家從上至下為每個企業制定出工作細則,而是讓俄羅斯國家成為國家經濟和社會力量的有效協調員,使它們的利益保持平衡,確立社會發展最佳目標和合理參數,為達到這一目的創造條件和建立各種機制。」他還強調,「在確定國家調控體系的規模和機制時,我們應遵循這一個原則,『需要國家調控的地方,就要有國家調控;需要自由的地方,就要有自由』」。其次,在經濟轉型的方法上,今後「只能採用漸進的、逐步的和審慎的方法實施」,切忌1990年代機械搬用西方經驗的錯誤做法,強調俄羅斯必須尋覓符合本國國情的改革之路。再次,重視社會政策。普京強調:「對俄羅斯來說,任何會造成人民生活條件惡化的改革與措施基本上己無立足之地。」因為,俄羅斯國內出現了十分普遍的貧困現象。1998年初世界人均年收入大約為5000美元,而俄羅斯只有2200美元,1998年金融危機之後,這一指標更低了。普京還指出:俄羅斯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是個尖銳的社會問題,政府應制定新的收入政策,新政策的目的是在增加居民實際收入的基礎上確保居民的富裕程度穩步提高。這幾年來,普京十分重視職工工資與退休人員養老金的提高。此外,他還反對重新國有化。

軍事上,俄羅斯放棄以前蘇聯不顧民生發展軍事的所謂「強國之路」。蘇聯解體以來,俄軍一而再、再而三地裁軍。1992年到1996年,俄軍從250萬人裁減到170萬人;1997年到1999年,俄軍再次大裁減至124萬人。2008年開始,俄羅斯再次裁軍,在2012年,俄羅斯武裝力量的人數將從現在的124萬減少到100萬,比先前的計劃提前了4年。解體前蘇聯有五萬多坦克,根據新大綱,要裁減到3000輛!而且蘇聯時期更優秀的T80坦克由於使用成本高,俄羅斯現在只裝備T90了。陸軍中,唯一水平還能穩中有升的,是空降兵。當然,因為空降兵是快速反應部隊,不能弱。在核武器方面,由於和美國達成了削減戰略核武器的條約,俄羅斯的戰略火箭軍規模比起蘇聯來大幅縮水,而且現在的支柱力量是蘇聯後期發展的SS25白楊和SS27白楊M,此二種導彈目前只能搭載單彈頭(55萬噸TNT當量)。但是美國單方面廢除《反導條約》後,俄羅斯又開始給白楊M發展機動多彈頭,但現在沒有列裝跡象。本來冷戰期間蘇聯的核彈頭是多於美國的,但是現在已少於美國。在海軍方面,這個軍種相對於蘇聯時期,可能是削弱最嚴重的。鼎盛時期的七艘航母,如今只剩一艘「庫茲涅佐夫」號,而且由於發生了大故障,庫艦遠達不到設計航速,所以只能是給海軍艦載航空兵練手用的訓練品罷了。四艘核動力巡洋艦,只有「彼得大帝」號現役,其他都進了預備役。驅逐艦除了「現代」級和「無畏」級(算大型反潛艦),統統退役。早先排名第二的太平洋艦隊,現在已經不如日本,黑海艦隊更不必說,被俄烏格魯吉亞瓜分後,已經沒幾艘大艦了。現在俄國在建的主力艦船,上規模的都是2000噸的輕型護衛艦,大型的防空護衛艦也開建了一艘。據報道,從規模上,俄羅斯海軍只能達到蘇聯鼎盛時期的五分之一或更弱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前蘇聯航天工業的命運。當時蘇聯為了爭奪超級大國地位,冷戰時期一直奉行與美國爭奪航天領先地位的發展戰略。航天科技工業是前蘇聯少數幾個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領域之一,他們採取了集中力量優先發展軍事航天工業的策略。國防會議是前蘇聯導彈航天政策和計劃的最高決策機構,由蘇共中央總書記任主席,部長會議主席任副主席。通用機器製造部主管戰略導彈、運載火箭和航天器的研製與生產。到80年代末,在前蘇聯每年大約75次發射任務中,約70%是軍事任務。俄羅斯航空工業一直以來都是世界航空工業中一支重要力量。蘇聯鼎盛時期建立起強大的航空工業體系,能夠研製、試驗、生產幾乎所有類型的現代航空裝備。在創造輝煌的上世紀60~80年代,全蘇聯的航空工業企業、研究機構已達到300餘家,整個行業從業人數高達70萬人。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約90%的航天工業,在改革過程中,俄羅斯航天計劃經費大幅度下降,折合成美元一度低於巴西。從1990年到1994年,俄羅斯航天企業總人數減少35%,專家減少50%。這一點,我們或許可以從前蘇聯的空間站和穿梭機的命運中看出來。1986年2月,蘇聯製造的由工作艙、過渡艙、服務艙組成的「和平」號空間站基礎構件進入太空。此後,基礎構件先後與5個太空艙成功對接。1987年,「和平」號空間站正式建成並投入使用。建成後的「和平」號體積約400立方米,重約137噸,其中科研儀器重11.5噸。和平號是蘇聯第3代空間站,為世界上第一個採用多模塊構型的長久性空間站。這個空間站原計劃服役5年,實際服役15年,後因設備老化、故障頻出、缺乏資金等因素,2001年3月23日於南太平洋上空解體墜毀。至於穿梭機,在冷戰時期,蘇聯領導人曾督促科學家們儘快造出穿梭機,以便在和美國的軍事競爭中保持戰略優勢。1984年,第一架「暴風雪」穿梭機呈現在世人眼前。1988年11月15日,「暴風雪」進行了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無人宇宙飛行。在被特別設計的助推火箭送入軌道後,「暴風雪」繞着地球轉了兩圈,3小時後順利地自行着陸。當時的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宣稱,「這是蘇聯科學技術界的重大成功」。後來,隨着蘇聯解體,該項目日益失寵。1993年,俄羅斯最終取消了有關「暴風雪」穿梭機的一系列計劃。前蘇聯一共建造了13架「暴風雪」穿梭機,其中8架為測試模型,有一架成了旅遊景點,在莫斯科的一家公園常年展覽,另一架被拆除了,其餘的都被擱置在哈薩克斯坦。但是唯一一架曾經進入太空的「暴風雪」穿梭機卻在地面遭遇災難:擱置穿梭機的倉庫由於年久失修,屋頂在2002年坍塌,穿梭機毀於一旦,8名工人因此喪生。自此,穿梭機宣告退出俄羅斯舞台。因為拋棄了這些龐大的軍事包袱,俄羅斯不僅一改過去窮兵黷武的國際形象,還因此節約下大量資金用於國內建設和改善民生。

隨着這些改革的進行,普京執政8年,俄羅斯各領域中的消極因素日益得到抑制,政治秩序混亂、無序狀態有了根本性的好轉,加上多年來經濟發展保持了良好的態勢,人民生活水平有較大改善,8年間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70%,年均增長率為6.9%,居民實際收入增加了1倍。由於轉型為市場經濟,各種資源得到比較合理的配置,許多原來公有制的軍工企業以及為軍工企業配套的重工業、化工業、電子工業等先後轉變為私有制企業,從事居民消費品的生產,社會生產結構逐漸趨向合理,職工的生產積極性有所提高,生產也有所發展,商品豐富了,政府收入增加了,補發了以往的工資、退休金等白條欠款。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生產下降的趨勢得到扭轉並逐漸好轉,其後幾年增長迅速。例如,人均居住面積從1990年的16平方米上升到2000年的19平方米。1991年每百戶擁有汽車14輛,到2000年增至27輛;出國旅遊的俄羅斯人從1993年的160萬人已升至2000年的430萬人,再升到2004年的650萬人。還要提一下,俄羅斯在教育和醫療等方面的福利制度。俄羅斯聯邦對學齡前教育、基礎普通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是強制性和完全免費的,大學教育也實行高額獎學金制度。在醫療方面,治病免交掛號費、檢查費和治療費,藥品的費用由國家控制和高額補助。俄羅斯居民住房、水、電基本上是免費的,有的收費也很低。

至於俄羅斯經濟發展前景,從普京在2011年9月在統俄黨代表大會上的講演來看,他不滿意目前4%左右的增速,他要求今後幾年經濟的年均增速能達到6%~7%。他在4月11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又強調,加強經濟發展的「重點是提升經濟增長速度」。俄羅斯2020年要達到的基本社會經濟目標是:經濟將進入世界五強,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均GDP從目前的13700美元增加到3萬美元,增長1.2倍。三口之家的住房面積不少於100平方米。到2020年前中產階級在總的居民結構中最低限度不少於60%,也許不能少於70%(而全世界從目前的30%上升到2020年的52%)。在12年內,俄羅斯經濟主要部門的勞動生產率至少要提高3倍。人均壽命在2020年前提高到75歲,死亡率減少1/3。家庭收入差距要從現在不可接受的15:1的大幅度懸殊降到更為合適的程度,等等。上述目標將分三個階段實現:2008-2012年為跨越準備階段;2013-2017年為跨越階段;2018-2020年為鞏固與擴大階段。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蘇聯劇變,不是什麼亡黨亡國事件,而恰恰是走上了一條更生之路——這也就是中國《易經》所言:「變則通,通則久」!

責任編輯: 白梅  來源:作者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709/1475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