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古羅馬人和古中國人之間的讚美讓人臉紅

所謂「國與國之間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其實也未必正確,如果是兩個遠隔千山萬水的國度,反而真可能成為朋友,比如古羅馬與中國。

作為東西方兩個超級大國,古羅馬筆下的中國與中國筆下的古羅馬,彼此會如何評價對方?或許是所謂的英雄惺惺相惜,或許是所謂的古人單純淳樸,這兩個大國在評價對方時,竟然有着驚人的一致,即政治互吹,彼此印象棒極了,吹捧的讓人臉紅。

因為絲綢貿易的緣故,西方世界很早就知道了中國,古希臘稱中國為「賽里斯國」,即產絲之國的意思。絲綢如此之美,讓無數希臘英雄盡折腰,愛屋及烏之下,古希臘人筆下的中國自然也極為神奇,認為賽里斯人「身體高大近20英尺,過於常人,紅髮碧眼,聲音洪亮,壽命超過200歲」,公元前5世紀的《歷史》一書中認為「東方文化是一切文化和一切智慧的搖籃」等,極盡升華,讓中國人看到都要臉紅。

公元前27年,羅馬帝國建立之後,起初還是延續古希臘對中國的溢美之詞。公元1世紀,羅馬地理學家龐蓬尼·麥拉,對中國人的誠信充滿了讚譽:「這是很公正的民族,他們把貨物放在曠野中,購貨的人,在賣主不在時來取貨,這種經營方式是很着名的。

很難想像,古代中國人竟然是這樣經營,與現在的無人超市一般,而且這其中提到的誠信問題,與今天歐美對中國人的評價(如今歐美對中國經常妖魔化),簡直就是截然相反。

如果說這些讚美,與羅馬人沒有見過中國的美好臆測有關,但在公元100年羅馬人來到洛陽,親眼見到中國之後,卻還依然極盡讚美。

《後漢書·和殤帝紀》:「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冬十一月,西域蒙奇、兜勒二國遣使內附,賜其王金印紫綬。」羅馬人托勒密的巨着《地理學》中也有相關記載:有一位名叫梅斯,又叫蒂蒂阿努斯的蒙奇兜訥人記錄了從石塔到Sera城的路程。據此可以證明,在公元100年左右,的確有一批羅馬人順着絲綢之路來過中國洛陽。

網友見面往往會「見光死」,羅馬人親眼見過中國之後,羅馬人又如何描述中國呢?還是上面這位托勒密先生,他對中國人有一番美好的記載。

《地理學》:賽里斯人文明、溫和、公正且生活儉樸,總是避免與鄰國發生衝突,甚至不願與其過多接觸,但卻很樂意讓外界了解其商品,其中最主要的是生絲,絲製品、精皮以及高質量的鋼鐵。

此後,羅馬商團多次來華,但羅馬學者對中國的評價卻一直美的不敢想像。4世紀的希臘史學家馬爾塞林(當時希臘是羅馬帝國一部分)看來,中國的空氣都是甜的,月亮都是圓的,人都是好的,山好水好人更好。

賽里斯人完全不懂得進行戰爭和使用武器。賽里斯人最喜歡安靜地修身養性,所以他們是最容易和睦相處的鄰居。在他們那裏,晴空萬里,皓月明朗,氣候溫和宜人,即使颳風也不是凜冽的寒風,而是和煦的微風。

在古羅馬學者筆下,中國是風景這邊獨好!

古羅馬筆下的中國美不勝收,那麼中國筆下的古羅馬又怎樣呢?與古羅馬一樣,也是極盡讚美!

漢帝國對西域的經略和羅馬帝國對地中海東部的擴張,讓漢朝知道了西邊古羅馬,取名「大秦」,意為與大秦帝國一樣強大。還有一種說法指出,秦國滅亡前,一部分人逃亡西方,建立了大秦帝國。

公元97年,班超派遣甘英出使羅馬,到達波斯灣之後,安息人不希望中國與羅馬直接聯繫,故意說「海水廣大,往來者逢善風三月乃得度,若遇遲風,亦有二歲者,故入海人皆齎三歲糧。海中善使人思土戀慕,數有死亡者」,甘英因此停止腳步,喪失了一次直接溝通羅馬的機會。

三國時代,孫權東吳陸戰雖然一般,但在海上探索卻令人驚嘆,正史記載是北至朝鮮半島、南至孟加拉灣。根據《梁書·諸夷傳》記載,公元226年孫權接見了一個叫秦論的羅馬商人,十年之後孫權派人送他回鄉,只是護送秦論的東吳使者在半路去世,秦論就此一人回鄉。但宋朝《太平廣記·吳時外國傳》中記載,「從加那調州(孟加拉灣)乘大伯舶,張七帆,時風一月余日,乃入秦,大秦國也」,仿佛又說東吳船隊去過羅馬。不過,在英國伯克郡的一個村莊裏,考古專家挖出一些遺蹟,距今1600年,其中至少有四個漢字可以確認(見下圖),證明的確有中國人曾去過羅馬帝國(當時英國屬於羅馬統治)。

總得來說,中國對羅馬的印象主要是道聽途說,應該是中亞的中轉商人,或羅馬帝國商人的講述,經過學者的文字包裝,讓人感覺美不勝收。

《後漢書·西域傳》:其王無有常人,皆簡立賢者。國中災異及風雨不時,輒廢而更立,受放者甘黜不怨。其人民皆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謂之大秦……土多金銀奇寶,有夜光璧、明月珠、駭雞犀、珊瑚、虎魄、琉璃、琅⒅斕ぁ⑶啾獺4探鷳菩澹山鷳屏Y、雜色綾。作黃金塗、火浣布。

所謂「王無有常人,皆簡立賢者」,其實如同禪讓制。一旦有自然災難時,國王被廢除卻不怨恨。另外,後面描述羅馬帝國的富有亮瞎我們的眼睛。

《晉書》中記載,「大秦國一名犁鞬,在西海之西,其地東西南北各數千里。有城邑,其城周回百餘里。屋宇皆以珊瑚為梲栭,琉璃為牆壁,水精為柱礎」,整個羅馬城市簡直就是神仙居所,亮麗堂皇,總之羅馬人民很幸福。

《北史》中記載,「若謀國事及四方有不決者,則四城之臣,集議王所,王自聽之,然後施行王三年一出觀風化。人有冤枉詣王訴訟者,當方之臣,小則讓責,大則黜退,令其舉賢人以代之」,羅馬盛讚中國是文明公正溫和,中國盛讚羅馬是賢人治國,隔着千萬里時空的兩個大國在瘋狂的政治互吹。

在中國人眼裏,羅馬帝國富得流油,賢人治國令人羨慕。

筆者認為,距離產生美,東西方兩個超級大國,彼此之間沒有什麼爭端,反而容易英雄惺惺相惜,所以不吝給予對方美贊。更為重要的是,文人筆下的文字,往往都有一定意圖,最大的可能是對現實的不滿,羅馬學者對當時羅馬不滿,中國學者對當時中國不滿,於是對遠方彼此產生美好幻想,最終還是希望改變本國。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百家雜評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529/1457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