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德媒:超級大國?中國還不夠格

面對中美兩國間目前的緊張關係,歐洲應該怎樣面對北京和華盛頓?《每日鏡報》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了建議。《新蘇黎世報周日版》一篇評論則指出,雖然中國很可能比西方國家更快地從新冠危機中恢復過來,但中國缺乏超級大國的魅力,難以在世界舞台上取代美國的地位。

《每日鏡報》指出,現在就選擇向中國或美國方向靠攏「就像自殺一樣是不明智的做法。」

柏林《每日鏡報》(DerTagesspiegel)本周一(5月18日)發表的一篇評論由中國「兩會」開幕引出中美之間緊張的關係,文章寫道:「中國領導層會將兩會作為勝利的舞台:不僅是戰疫之勝,還有與西方'體制之爭'中的勝利。美國目前通報Covid-19的死亡病例超過中共官方通報的總確診人數。「

作者Anna Sauerbrey指出,美國選戰正酣之時,誰對中國的態度更加鐵腕是大選的中心話題之一。特朗普上周末接受採訪時說,他可以想像,美國可能與中國徹底斷絕關係。

文章指出,眾所周知,這場危機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也加速了美國——中國——歐盟的三角互動:「近些年來,法國、英國、德國等歐洲大國在對華政策上變得更加謹慎。歐盟委員會也視中國為'體制對手'。為了保護電信網絡安全,收緊了投資法案和投資規則。西歐國家領導人對中國試圖用投資協議的手段對中歐和東歐國家產生影響的做法深表質疑。不過,很多國家領導人都希望避免新冷戰的說法,尤其是德國也同時在努力經營與中國的合作夥伴關係。」

不過中國近幾周來的大規模宣傳和散播虛假信息的做法,加劇了許多歐盟國家的不滿情緒。歐洲應該怎樣應對中國和美國呢?題目為「非敵非友」(Nicht Feind, nicht Freund)的文章指出,在目前的新冠危機之下,在美國大選半年之前就選擇向某一方靠攏「就像自殺一樣是不明智的做法。」作者分析寫道:「首先,歐洲在中期之內必須減少對中國醫藥的依賴,實現供應鏈的多元化。即使是民主黨勝選,美國對華依舊是鷹派,但在貿易、投資和電信政策方面,從11月起最高層之間的談判可能會變得容易。所以,在中國慶祝自己是勝利者的同時,歐洲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儘可能地處理好睏境,作為聯盟夥伴,對中美都保持開放的態度:爭取公平的經濟競爭條件方面,與美國一道對抗中國,在國際組織和巴黎氣候協議的問題上,與中國一道對抗美國。「

超級大國的魅力

「中國會贏嗎?會從新冠危機中脫穎而出,成為地緣政治的贏家嗎?」《新蘇黎世報周日版》( NZZ am Sonntag)昨天(5月17日)發表的文章開頭這樣問道。文章接着寫道:「從經濟上看,中國的恢復速度可能比西方國家更快。甚至在疫情爆發之前,就有觀察家預言中國很快會超越美國成為超級大國。Covid-19可能會大大加快這一趨勢。不過這樣的預測還為時過早,一個世界強國需要的不僅僅是經濟上和軍事預算上的高增長。軟實力,即一個國家的魅力和吸引力也很重要。然而中國的名聲受損。尤其是在歐洲。」

作者 Gordana Mijuk指出,中國政府試圖用宣傳改寫新冠病毒疫情的歷史。但是用了一種蠻橫粗暴的方式,中國對武漢的疫情最初進行了數周的掩蓋:「當疫情蔓延到其他國家時,中國可以給疫情國家提供口罩和呼吸器,還可以與國際社會合作,盡其所能地共同研究這一流行病的爆發原因。這些做法都會讓北京收穫讚譽。但是,中國卻在各地大作宣傳,把自己打造成世界的救世主,完美無缺。」

題目為「作為世界強國,中國太過拙劣「( Als Weltmacht ist China viel zu plump)的評論指出:「如果中國要想取代美國成為超級大國,向其他國家提供更多的貸款修建鐵路、搞搞政治嘴炮和陰謀論並不夠。特朗普時代,美國目前可能處在動盪階段,不過國家的魅力仍在。無論有沒有特朗普,美國的國家制度、自由的價值觀和文化吸引着全球各地的人們。中國缺乏這種吸引力,而它未來的超級大國之路前途未卜。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521/1453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