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黃帝內經》:十病有九寒 祛病先防寒

作者:

黃帝內經》認為,寒屬於與陰,主凝滯、主收引。

寒氣作為冬季的主氣,最容易在氣溫較低或氣溫驟降的情況下侵入人體,與原有的陰氣結合在一起,消耗人體的陽氣,打破人體內的陰陽平衡,從而誘發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疾病。

那麼寒氣究竟是從何而來,我們又該如何根據天氣變化和身體需求來防寒驅寒呢?

寒從何處來:

1「熬」出寒

在中醫看來,早睡很重要。每晚子時必須入睡,也就是最遲晚上十一點前就要進入睡眠。子時是陰陽交替運行的時間,又是開始陽氣生發的時間。此時不睡覺助長陽氣,反而消耗陽氣進行活動,就等於把剛剛生發的陽氣之苗一棒子打死。長此以往,陰盛則陽虛,陽虛則生寒。

2「吃」出寒

一到夏天,雪糕、冷飲,不知是多少人的最愛。更有甚者,因為工作、生活忙碌,冬天也沒功夫吃口熱飯、喝口熱水,渴了餓了直接冷飯、涼水下肚,水果蔬菜也從冰箱裏拿出來就吃。五臟六腑還要額外消耗陽氣去運化這些冰冷的食物,吃着吃着,寒就吃出來了。

3「穿」出寒

露臍裝、露背裝、光膀子、破洞牛仔褲……夠美麗,夠涼快,也夠傷人。而且最容易裸露在外的腰、腹、背、腿這部位,偏偏是最怕受寒的。肩關節、膝關節是寒氣最愛侵襲的薄弱之地,腰為腎之府,更是陽氣生發的所在,這些地方暴露在外,哪能不受寒呀!

4「懶」出寒

動為陽,靜為陰,生命在於運動,只有常運動,氣血才能不淤不堵。而現代人最缺的就是這個,在家歇着,出門坐車,上班一坐坐一天。總是不動,氣血運行就弱,體力就會下降,內臟功能減弱,則寒從內生。

怎樣防寒祛寒:

1運動祛寒

冬季應該適當運動,使人體內的血液流通起來。氣血順暢了,寒氣就不容易入侵,才能有效抵抗寒冷對人的傷害。

拉筋、慢跑都屬於慢運動,可以讓全身的經絡、氣血、骨骼、肌肉動起來,有助於調節五臟六腑的功能,促進新陳代謝。老少均可。但是運動不能過量,過量反而會消耗陽氣,一切活動都應該以微微出汗為宜。

2飲食避寒

在冷空氣刺激下,人的消化系統也容易發生紊亂,引發各種胃腸問題,冬季飲食要注意不要吃生冷食物,少吃油膩、辛辣,膳食以溫補、好消化為主。

涮羊肉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羊性熱屬火,其齒、骨、五臟皆溫平,惟肉性大熱也。」意思是,羊肉性熱,冬天進補佳品,能驅寒補虛、補中益氣,專治虛勞寒冷。北方的冬天,一家人圍坐在桌前,吃上一頓熱氣騰騰的涮羊肉,這是千百年流傳下來的民俗飲食習慣。

包餃子

相傳古時候,醫聖張仲景為救治凍傷的百姓,命人把一些羊肉跟祛寒的中藥扔進鍋里煮,取名為「祛寒嬌耳湯」,為紀念這件事情,我國留下了冬季吃餃子的習俗。餃子裏包着熱性的肉類和各種應季蔬菜,多吃能夠起到祛寒暖身的效果,俗語說:「冬天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3早睡早起

要保證陽氣的生發,作息就要有規律。《黃帝內經》說:陽氣盡則臥。所以我們要學會順應大自然晝夜的陰陽變化,熬夜或過了午夜1點才入睡,就會耗損人體的陽氣,陽氣不足,就打不起精神了,即使第二天睡到10點都補不過來。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儒風大家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308/1419656.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