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疫情導致供需失衡 中國或爆發惡性通脹

中共央行大放水,加劇惡性通脹。

*賀景田

武漢肺炎疫情的爆發造成中國很多地區供需失衡,物價飆升。中共官方1月的居民物價指數高達5.4%,離惡性通脹指標的5.5%只有一步之遙。有宏觀經濟研究團隊分析認為,疫情造成了諸多行業成本升高,供應缺位,一旦恢復經營,將出現潛在通脹風險集中釋放的局面,進一步推高物價。而中共央行本月放水規模達到3萬億,對正在走高的通貨膨脹趨勢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中國通脹風險增加 CPI將二次升高

受武漢肺炎疫情衝擊,中國經濟活動幾乎陷入停頓,物資供應出現緊缺,供需失衡,物價隨着上漲。中共官方統計2020年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增長5.4%,較2019年12月增加0.9%,與去年同期(2019年1月)相比增加3.7%,創8年來最高值,也是中國1997年以來第3次超過5%。

通常來說,CPI上漲4%以上表示陷入通貨膨脹,超過5.5%則是惡性通貨膨脹。

中共官方的數據的真實性一直受到外界質疑,但1月CPI高達5.4%,離惡性通脹也只有一步之遙。

據長江宏觀固收趙偉團隊2月19日研報分析,疫情造成中國許多行業的供給缺位,成本增加,食品項中的肉類、非食品中的服務類價格可能上漲,成為潛在的通脹風險。

在疫情背景下,飼料、禽苗、活禽等運輸受阻,養殖戶損失較大、補欄偏弱,今年二、三季度禽肉供給可能會因此收縮,推升食品類價格。生豬因養殖周期較長,豬肉供給受影響時間持續更長,尤其影響較大的中西部,僅湖北豬肉產量佔比達6.2%。

此外,因疫情、極端天氣等,部分地區農業生產可能受影響,拖累糧食供給,也對糧食價格產生影響,是食品類另一個潛在的通脹風險。如近期討論較多的蝗災,影響國際糧食供給;有專家預測今年出現厄爾尼諾概率達到80%,可能影響國內大豆價格。

疫情對餐飲等服務行業的衝擊,造成企業停工,但房租、工人工資等固定支出依然照舊,這會導致復工後,企業可能通過漲價等方式,彌補收支缺口。

因此,疫情造成的食品和非食品供給的快速收縮,在經濟活動恢復後,一旦經濟活動恢復,供需缺口容易階段性放大通脹壓力。

研報認為,如果這些潛在的通脹風險集中釋放,短期內將可能加大通脹壓力,不排除CPI二次沖高的可能。

有分析認為,短期看,食品價格上漲的壓力仍然很大,如果疫情持續下去,CPI將有可能達到7~8%的水平。

中共央行推波助瀾兩周大放水3萬億

疫情造成中國經濟大停頓,中共央行以救經濟為名,加大貨幣投放、降低逆回購利率,保持流動性環境寬鬆,這對中國的惡性通脹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英國BBC報道稱,惡性通脹,伴隨着物價飛漲,背後的原因往往是政府印鈔過度,市場上流通的錢過多,導致幾乎所有商品的價格普遍上漲。

繼2月初7天期、14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下調10個基點之後,2月17日早間,中共央行公告稱,為對沖逆回購到期等因素的影響,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2020年2月17日開展2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10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此次1年期MLF操作利率為3.15%,相比前次下降10個基點。

自2月3日起的兩周零1天的時間內,中共央行僅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投放的流動性就高達3萬億元。這種大規模投放,連中共央視網也稱之為「十分的罕見」。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希望之聲記者賀景田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220/1412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