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中國尋找新市場替代美國?紐時:海量出口無人能吸收

誰能取代美國成為中國出口的主要市場? 

中國出口受到貿易戰重創。在短期內看不到出路和經濟進一步下行的壓力下,北京正在尋求新的市場以取代美國。紐時報道認為,中國輸美的海量商品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能力吸收。有美國官員則指出,目前世界上絕對沒有哪個國家,願意在對華貿易上形成每年四千億美元的逆差。

中國試圖尋找新市場替代美國

紐約時報》7月26日報道,中國每年貿易順差大約有1萬億美元,這說明中國每年向世界出售的商品遠遠大於每年購買的商品,而其中近半數順差來自與美國的貿易。

中國有太多的工廠,正在生產太多的商品,這些商品主要用於外銷,但在美國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征關稅的重創下,今年上半年,中國對美國出口總值減少8.5%,對世界其他地區的出口也只增長了2.1%。隨着美中貿易戰進入第二年,中國出口面臨一個嚴峻的問題,如果這些出口商品無法進入美國,有誰可能替代美國成為中國出口產品的新市場?

由於短期內看不到出路,而且經濟存在進一步下行的潛在壓力,北京正在尋求開放其他市場以取代美國。但紐時報道說,這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本周,中國正式重啟建立亞太地區自由貿易區的努力,並設定了一個不太可能實現的目標——在今年11月之前達成一項協議,意在打開從澳大利亞到印度的多個市場。

其中核心的行動是於今年夏天推動名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簡稱RCEP)的亞洲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該夥伴關係將包含東南亞國家聯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的10個國家,再加上澳大利亞、中國、印度、日本、新西蘭和韓國。

日本飲料公司三得利(Suntory)行政總裁、日本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經濟問題顧問委員會成員新浪剛史(Takeshi Niinami)表示,他對11月達成協議並不樂觀,這也許需要更多時間。

亞太市場國家與中國存在競爭關係

紐時報道認為,達成這項貿易協議非常困難,中國的區域鄰國在多個行業同中國存在競爭。而且,為保護本國產業,中國持續保持着高額關稅及其他壁壘——如要和其他國家簽約,這些壁壘必須降低。因此,中國的潛在自由貿易夥伴有太多擔憂的理由。

報道指出,許多潛在成員國,如日本和韓國,本身就是極具競爭力的製造商,可能不會進口太多產品。即使達成協議,中國能否從中受益也很難說。

中國與日本和韓國就建立三邊貿易夥伴關係進行了長期談判。但由於日本和韓國之間不斷升溫的貿易爭端,中國、日本和韓國之間達成任何新貿易協議的前景已經非常成問題。

沒有任何國家願意與中國形成四千億美元的貿易逆差

紐時報道說,中國向美國銷售的海量商品是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吸收的。

廣州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陳定定表示,美國很難被取代,但必須去試。

奧巴馬政府財政部官員、現在紐約的外交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任職的布拉德·塞瑟爾(Brad Setser)則認為,即使中國達成新的貿易協定,它仍將面臨為其生產的大量製成品尋找市場的壓力。

他說,「目前世界上絕對沒有哪個國家願意取代美國,與中國的製成品貿易達到每年接近4千億美元的逆差。」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希望之聲 記者賀景田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0727/1320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