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共自相矛盾的政策 反映出尷尬、艱難至極的現狀

—遏制房價、重拉基建、取捨匯率…

作者:

反覆試錯糾錯,左搖右擺中扎掙沉浮,2018年的冬天註定將異常寒冷。

遏制房價、重拉基建、取捨匯率……

遏制房價

7月23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結構性去槓桿穩步推進》的文章,列舉了三個數據,今年一季度比上年同期,企業部門槓桿率降低2.4個百分點,政府部門槓桿率降低0.7個百分點。同時,住戶部門槓桿率一直在增加,上升了1個百分點。

這組數據給出的信息再直白不過,那就是企業和政府部門下大力氣降下來的槓桿,實際上悄然轉嫁給了民眾。有心的讀者應該會心一笑,這不就是筆者此前屢次撰文提及的「結構性去槓桿」嗎?是的,有關部門主動減負,自然就有人被動接盤。

8月1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表聲明稱,總統川普下令對中國2000億美元商品徵稅的比例從10%慷慨提升至25%。這意味着兩層意思。其一,中國向美國出口商品越來越難,將不得不在國內尋找替代市場;其二,這是對近期央行放任人民幣匯率貶值刺激出口的尖銳反制措施。

先看第一條。出口轉內銷有個前提,那就是國民能夠買得起。眾所周知,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住房、醫療、養老、教育四座民生大山被有關部門一股腦兒甩向了市場,自己專注於殺向市場投資獲利。有關部門盆滿缽滿,而國民生計日蹙

為啟動佔全國人口90%以上的塔基、塔身階層消費市場,最根本的出路當然是想辦法讓他們有能力消費,姑且不說做不做得到,這需要一個漫長過程,而當務之急是先把他們從不堪重負的高房價壓榨中解脫出來,然後慢慢計較另外三座大山。

7月31日,政治局召開半年工作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的國內外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本次會議的最大「亮點」,毫無疑問是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急停急轉,果斷刪除了此前經年沿用的障眼法「過快」二字,代之以「堅決遏制房價上漲」。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房地產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地位戛然畫上句號之際,筆者禁不住潸然淚下!這表明決策層已經「徹底認清」了過度刺激房地產帶給國民經濟的深重災難,這回該是玩真的了吧?

重拉基建

隨着白宮政府2000億美元25%關稅政策出台,北美這個多年來最大的出口市場即將陷入長眠,而這部分出口對GDP的貢獻率,將不得不依靠國民消費來填補,低端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到高端尚遠,眼前由誰來頂缸呢?畢竟失去了6.5%的GDP增速,就業這個『最大的民生』將被動搖根基,那可是關乎穩定大局的命門哇!

不繞彎子。無論是國民消費還是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都是猴年馬月的事,而遠水解不了近渴。有關部門最為拿手、最為擅長的依舊是舉債刺激大基建這件法寶。

8.3筆者撰文《透過假疫苗事件,呼喚民生產業回歸》,7.23國務院常務會議,在關於「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的描述中,下面一段話令人浮想聯翩,「加快今年1.35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進度,在推動在建基礎設施項目上早見成效。強調督促地方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保障融資平台公司合理融資需求,對必要的在建項目,要避免資金斷供、工程爛尾。」至於何謂「必要」和與之相對的「不必要」已講過,來看一組具體數據。

今前1-5月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額1993.43億元,同比下降8.5%,而到了7月這個數字驟然飆升至3750億元,短短兩個月投資金額猛增近1800億元。高層的思路急轉軌跡再清晰不過,前5個月還在去槓桿,6月就開始開閘放水了

不管是財政發行1.35萬億專項債券,還是央行開動核動力印鈔機,本質上來說都是沿襲舉債刺激基建的老路。而惶恐之間匆匆上馬的基建項目呢,日後不成為資不抵債的爛尾工程的,根據歷史經驗看少之又少。需要舉例嗎?2008年的4萬億大放水,形成的產能有幾項是不過剩的?形成的『資產』又有多少能抵消債務?

而且,只要心急火燎放水搞基建,就需要鋼材、煤炭、水泥、砂石料……這些上游產業支持,而這些重污染項目又是近兩年來環保限產的主角,一旦市場供不應求,這類產能必將死灰復燃重新上馬,二次污染隨即開啟,秋冬霧霾也必將歸去來兮……任何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被動決策,終將化為令人心酸的重複錯誤。嘆!

污染、資不抵債、債務危機……之外,最致命的還是濫印貨幣即將引爆匯率危機。

匯率取捨

4月美元一度貶至6.27左右。此後風雲突變,美元一路上漲至8月初6.88,漲幅近10%。 

人民幣匯率暴跌10%,意味着現在換一萬美元較4個月前要多花6000元人民幣,海外採購要多支付近10%人民幣,如果外貿企業未鎖定匯率風險,敞口損失10%!而彼時認可筆者判斷、攥緊手中美元的小圈子朋友,此刻面對漫天飛舞的紅鈔票,心中的感覺一定是踏實和欣慰的。有價值的東西,總是能夠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

令人刮目相看的是,根據美國勞工部最新發佈數據,今年第二季度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4.1%,創下2014年四季度以來的最快增速,經濟持續發力,就業市場自然不差,美國7月份小非農ADP就業人數增加21.9萬人,遠超預期的18.6萬人。美國商務部長羅斯樂觀分析,美國當前的失業率逼近2000年後的最低水平。

現實如此骨感。美國強勁的經濟基本面,決定了今年美聯儲再加息兩次幾乎不容置疑,而近在眼前的9月份加息幾乎鐵板釘釘,美元繼續升值幾乎毫無疑問!反觀人民幣貶值,基本才剛剛開始……而且當前看不到任何支撐的跡象,或者說力量。

雪上加霜的是,7月20日美國財政部長史蒂文·努欽稱,在過去的一個月里,人民幣匯率下降幅度已經超過了所有主要貨幣,美國正在密切關注人民幣匯率。美國財政部將在10月15日的半年匯率操控報告中評估人民幣跌勢,評估中國是否操控了匯率。一針見血地指出「人民幣匯率走軟,給中方帶來了不公平的優勢。」

被美國財政部宣佈為匯率操縱國的後果,有關部門自然深知,首當其衝就是巨額關稅懲罰,這對於當下已經深陷貿易戰的中國來說意味着深淵。怎麼淡定得起來?8月3日晚,央行緊急發聲,為防範宏觀金融風險,促進金融機構穩健經營,加強宏觀審慎管理,決定自8月6日起,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為20%。穩定匯率破7關口迫在眉睫,筆者8.4在小圈子裏已做解讀不贅述。

問題是,匯率穩定的基石取決於經濟基本面、貨幣發行量和流通範圍……無效投資型經濟導致貨幣超發泡沫越積越大,光靠提高風險準備金率這招顯然是不行的,為什麼?情勢危急時,人家寧願割肉20%而拿走80%止損,試問你將如何應對?

艱難決策

回頭看7月31日政治局會議,一邊提出要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一邊又提出要堅定地去槓桿。筆者此前撰文屢次講過,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本身就是一對兒矛盾,而和去槓桿根本更是南轅北轍嘛對不?沒有高槓桿咋積極呢?

是故,本次會議提出的這兩個目標試問將如何同時實現?你財政政策積極、貨幣政策寬鬆,那就必然要求加槓桿;而同時要求去槓桿必然導致資本市場緊縮,投資難以為繼。所以,財政和貨幣政策積極VS去槓桿,難度係數不啻於冰炭同爐。

但這卻從側面反映出了當前尷尬、艱難到極致的現狀,自相矛盾的政策充分反映出當前內外形勢互相作用的兇險複雜,而這種局面是改開40年來從來沒有遇到過的新問題。筆者7.31撰文《非常時期,金融監管風向 VS個人財產安全》談到,

7.17歐盟與日本簽署了日歐經濟夥伴關係協定EPA,分別取消99%和94%的對方進口商品關稅;7.25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造訪白宮,和美國總統川普共同宣佈結束互相加征關稅,美歐和解指日可待。日歐貿易佔據了這顆星球上40%的貿易額,而美歐規模更大,只要美歐就農業補貼問題達成一致,零關稅協議只是遲早的事。

反觀國內媒體呢,多數還沉浸在中歐聯手對抗美國的意淫中,即使面對德國、英國等以國家安全為由反對中資企業的收購,也自欺欺人地選擇輕視態度。真不明白國內媒體、專家的自信來自哪裏?

8月9日美國和日本將就零關稅協議展開磋商,美日之間本不存在類似美歐之間的農業補貼矛盾,況且以日本二戰後對美國的一貫態度來看,結成共同對抗中國的聯盟並不需要過分質疑,水到渠成只是時間早晚的事。

美歐日強強聯手打造零關稅貿易區,意味着WTO事實上被架空。當外部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風險,內部經濟下行壓力越來越大,而空有十多億民眾的消費市場又被此前的高房價、高稅負和「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閹割了,失業率可想而知……

面對這種幾乎無法騰挪的局面,面對房地產泡沫已經吹彈可破的極限危境,決策層面臨的選項只能是進一步舉債加大基建投資來應對了。但是,國內的高鐵、機場、高速公路規模顯然已經大大超過了存量財富可以支撐的極限了,所以7.23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只是反覆提現在的刺激僅僅是為了確保在建項目能夠順利進行,避免出現爛尾工程,而竭力否認類似2008年的4萬億「大水漫灌」,不是不想,是國內外形勢不允許啊。

 

責任編輯: 秦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0810/1156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