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巧克力起「白霜」就扔掉太可惜了!請看專家解惑並支招

復活節巧克力蛋(圖片來源:pexels)

復活節就要到了,在這個慶祝神的復活的節日裏,大家都要吃巧克力蛋和巧克力做的兔子,絲滑香甜的巧克力,給無數人的口腔帶來滿足感和幸福感。但有的時候,放長了時間的巧克力表面出現莫名其妙的「白霜」,使得每年約數百萬英鎊的巧克力被扔掉。

這是發霉還是產品質量問題?巧克力為什麼會起霜呢?「白霜」到底是什麼?這樣的巧克力還能食用嗎?其實這也是巧克力工廠在生產過程中比較關注的問題。

巧克力表面出現的「白霜」。(Wikimedia/ Jelene Morris)

現在研究發現,巧克力起霜分為兩種:「糖綻放」(sugar bloom)和「脂肪綻放」(fat bloom)。

如果儲存環境潮濕,會使巧克力中的糖分溶解,當相對濕度降低時,融化的砂糖又開始重新結晶,最終形成「糖綻放」。「糖綻放」的發生率低,對巧克力質量影響不大,可以通過控制加工和儲存過程中的濕度來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有時候甚至故意做出「糖綻放」,賦予產品獨特的感官。

而「脂肪綻放」的發生率很高,對巧克力質量影響很大。「脂肪綻放」的出現與巧克力中的脂肪顆粒密切相關,當晶體脂肪通過微小裂紋游離到巧克力表面時就會導致白色混濁如霜。而這種現象往往是由於存儲巧克力的溫度太低或過高造成的。

存儲巧克力的溫度太低或過高就會導致「脂肪綻放」的現象。(Wikimedia/ Marcpablo8)

不過這種起霜的巧克力是沒有危害的,一樣可以安全食用,只是不太好看,可能影響消息費的食慾。這也是造成消費者抱怨的最大原因,因此每年給巧克力生產商造成數以百萬英鎊的損失。現在廠商正在努力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

起霜的巧克力是沒有危害的,一樣可以安全食用,只是不太好看。(Pixabay)

由上述起霜機制可以知道,溫度不當無疑是「白霜」的罪魁禍首。因此專家建議,儲存巧克力的最佳溫度是14℃—18℃。夏天,如果室溫過高,最好先用膠袋密封,再置於冰箱冷藏室儲存。取出時,請勿立即打開,讓它慢慢回溫,至接近室溫時再打開食用,避免巧克力外層覆蓋一層水。冬天,如果室內溫度低於18℃,儲存在陰涼通風處即可。

當然,為了保持巧克力的最佳風味和口感,最好是吃多少,買多少,每次吃最新鮮的。

最好是吃多少,買多少,每次吃最新鮮的。(Pixabay)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希望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0321/1087609.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