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延遲退休」最失敗的一次官方解釋

作者:
養老金,是政府與公眾的博弈。延遲退休,毫無疑問是政府受益、公眾受害。若想贏得公眾理解,政府部門首先要承認這一點,然後再向公眾解釋不得已而為之的原因

延遲退休,是近幾年來民意的憤怒最普遍、最一致的事情。權力部門將這一政策向全社會發佈後,一致未有能夠贏得大眾諒解的解釋。

李忠聲在新聞發佈會上聲稱,延遲退休政策出台後,不會影響年輕人就業,也不會減少養老金待遇。

目前最引起公眾憤怒的,是清華大學楊燕綏所說的「60歲以後可以去當保母園丁」。網民紛紛斥責楊燕綏:你和你老公60歲以後去當園丁保母嗎?巧的是,楊燕綏說那話的時候,是2013年,生於1953年的她,正好60歲。她當然不會去當保母。

其實大眾誤解了楊燕綏。在各種機構為當局出謀劃策提出的延遲退休方案中,楊燕綏代表清華大學提出的,幾乎是各種方案中對百姓最好的了。只是她太不了解網絡,隨意說出的一句話,導致她一戰成名,灰頭土臉。

楊燕綏事件後,為了安撫公眾情緒,關於延遲退休的話題冷了一段。至於當局是否還在悄悄推進,則不得而知。中國的權力部門一向保持地下黨的作風,總是「悄悄地進村,打槍地不要」。

2016年7月22日,人社部召開新聞發佈會,發言人李忠聲稱:人社部對延遲退休政策出台後對就業、社保的影響已經展開深入研究,基本的結論是不會影響年輕人就業,也不會減少養老金待遇。

這麼清晰的態度,意思是說延退工作要繼續進行。

李忠所說「就業」、「待遇」兩大關鍵問題的邏輯,非常令人詫異。

關於不會影響年輕人就業,李忠的理由是:2030年以後,勞動年齡人口會出現大幅下降,未來年輕人不會是找不到工作,而是很多工作需要去干,延遲退休人員佔據的崗位多為製造業崗位,而年輕人就業的崗位多為互聯網形態下的新產業,兩者的崗位不能用數字的增減來衡量。

就業是個異常複雜、瞬息萬變的事情,也是各國政府面對選民感到壓力最大的事情之一,李忠竟然以如此簡單的一個推理就得出「不影響就業」的結論。實際上,如果我們跟李忠一樣,不考慮(也沒法考慮)未來科技、業態的發展狀況,我們跟李忠一樣僅從勞動力供給的角度去考慮,邏輯是非常清晰的:延遲退休,鐵定會增加勞動力供給,鐵定會影響就業。更何況,目前中國的統計口徑,隱瞞了大量的實業人口,未來即便勞動力人口下降,就業壓力也依然巨大;目前大量農村勞動力從事簡單的工地勞動、領取微博的報酬,10年20年以後,新成長起來的年輕人,肯定不會再從事這樣的工作,他們會去爭奪其他工作機會。

李忠的另一個論述,延遲退休「不會減少養老金待遇」,他的理由是:長繳、多繳會多得,延退後每個月的領取額會提高。這個論述更是荒唐。百姓考慮的是自己交了多少,總數能領取多少,而不是關心每個月能領取多少。照李忠的邏輯,假如從90歲開始領取養老金,我估計政府願意支出10倍的月養老金。

如果不會減少養老金待遇,那麼,現在人們對延遲退休的憤怒、批評、譴責就都不成立了,公眾反倒應該感謝延遲退休。

人社部此次關於不會影響年輕人就業、不會減少養老金待遇的兩大論述,非常荒唐、弱智,不僅無法說服公眾,反而引來更大的批評浪潮。在各大新聞網站後面,幾乎一邊倒的是批評的留言。就連其他地方隨處可見的五毛言論,此時也不見蹤影。

養老金,是政府與公眾的博弈。延遲退休,毫無疑問是政府受益、公眾受害。若想贏得公眾理解,政府部門首先要承認這一點,然後再向公眾解釋不得已而為之的原因。

事實卻是,直到現在,沒有一個政府部門、甚至沒有一個工作人員代表自己出來向公眾道歉。我們所見到的,全是政府官員說我們為你們盡力了、延遲退休對你們損害不大這種無法欺人、也無法自欺的表態,這只能引起更大的對立。

責任編輯: 林億  來源:東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723/774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