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愛因斯坦錯了!量子糾纏超越時空和光速 證實天人合一

—荷蘭科學家證實量子糾纏:物質遠隔萬里卻相互作用

最新科學實驗進一步證實了「量子糾纏」的真實性,即粒子之間存在着超越時空和光速的聯繫。而愛因斯坦生前對此「鬼魅似的超距作用」一直持懷疑態度。量子糾纏現象或許能解釋現代科學視為「謎團」的感應和意識,是東方古老智慧中「萬物皆有靈」的證據。而中國古人一直相信「天人合一」。

最新實驗證實「量子糾纏」超越時空和光速

據《科技世界》報道,科研人員一個最新實驗,再次證明了「量子糾纏」現象的真實存在。

報道說,代爾夫特大學的漢森教授研究組能夠把相距1.3公里的兩個電子糾纏起來,然後在它們之間傳遞信息。物理學家使用「纏結」一詞表明他們使用某些方法來生成成對的粒子,其結果是它們彼此之間不獨立。科學家們把兩顆鑽石分別放在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校園內的兩側,距離1.3公里。

校園的兩側設有探測器,兩個鑽石之間的距離確保做測量的同時,信息無法以傳統的方式交換。

每塊兒鑽石含有一個微小空間可以俘獲單個電子,此空間具有一種稱為「自旋」的磁性,然後用微波和激光能的脈衝來糾纏,並測量電子的「自旋」。

漢森教授的研究組在實驗中觀察兩個電子的「自旋」磁特性(spinning),此特性有「上旋」(up)或「下旋」(down)的兩種表現。

漢森教授描述道:「兩個電子都是同時上下,觀察其中一個總是下旋,另外一個上旋。兩者完美地相互關聯,當觀察一個具有的磁特性時,另一個永遠是相反的特性。即使另一個電子在銀河系另一端的火箭上,它們之間的這種影響也是瞬時的。」

漢森教授的研究組解釋,他們在該研究中消除了造成產生其他作用的隱藏變量,如將電子置於微小鑽石槽中,消除了主要的貝爾實驗「漏洞」(loophole),因此所檢測的電子間不可能存在任何「秘密」通信機會,也不存在受檢電子被誤認為代表其他所有周圍粒子的情況。

愛因斯坦否認的「鬼魅似的超距作用」真實存在

《每日郵報》說,這項實驗表明成對的亞原子粒子之間存在一種超越時空的看不見連接。這是一項具有歷史意義的實驗,因為它為人們找到最明確的證據說明這種量子效應,證實曾被愛因斯坦不喜歡的著名「鬼魅似的超距作用」是實實在在的。

雖然愛因斯坦認為這是不可能發生現象,他覺得空間中兩點之間的信息傳遞速度不可能比光速快,但是實際上,發生量子糾纏的一個亞原子粒子可以立即影響到另一個,無論二者相隔多遠,這種信息傳遞速度為超光速。

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納米技術專家約翰莫頓(John Morton)教授認為,這是令人激動的結果,儘管有些科學家勉強接受這樣的事實:量子物理真的可以產生愛因斯坦所認為的「鬼魅似的超距作用」。

「量子糾纏」的超距作用早已被證實

一九八二年,法國物理學家艾倫·愛斯派克特(AlainAspect)和他的小組曾經成功地完成了一項實驗,證實了微觀粒子之間存在着「量子糾纏」(quantumentanglement)的關係。

量子糾纏已經被世界上許多實驗室證實,許多科學家認為量子糾纏的實驗證實是近幾十年來科學最重要的發現之一,雖然人們對其確切的含義目前還不太清楚,但是對哲學界、科學界和宗教界已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西方科學的主流世界觀產生了重大的衝擊。

量子糾纏涉及實在性、定域性、隱變量以及測量理論等量子力學的基本問題,並在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鬼魅似的遠距作用」與意識

量子糾纏現象導致了「鬼魅似的遠距作用」(spookyaction-at-a-distance)之猜疑,彷佛兩顆電子擁有超光速的秘密通信一般。

「鬼魅」(spooky)一詞出自愛因斯坦之口,他曾經推斷,這種「鬼魅般的超距作用」(spooky actionat a distance),似與狹義相對論中所謂的局域性(locality)原則相違背。因此直到過世前他都沒有完全接受量子力學是一個真實而完備的理論,一直嘗試找到一種更加合理的詮釋。

古典物理中「局域性原則」認為,一個物體只能被它周圍的環境直接影響。

量子糾纏證實了愛因斯坦不喜歡的「超距作用」(spooky actionin adistance)是存在的。量子糾纏超越了我們人生活的四維時空,不受四維時空的約束,是非局域的(nonlocal),宇宙在冥冥之中存在深層次的內在聯繫。

簡單地說,屬於一個系統中的兩個物體(在物理模型中稱為「粒子」),不管相距多遠,如果你對任何一個粒子擾動(假設粒子甲),那麼瞬間粒子乙就能知道,就有相應的反應。這種反應是瞬時的,超越了我們的四維時空,不需要等到很久信號傳遞到那邊。

這與人類的意識極其相似。

量子力學繞不開的「意識難題」

實證科學在研究意識中遇到的困難是,無法用我們人類熟悉的時間、空間、質量、能量等來測量意識,但是我們每一個頭腦清醒的人都知道自己的意識是存在的。

目前有些學科在神經和大腦上對意識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雖然對大腦的許多功能有了不少的了解,但是對於意識本身仍然是個迷,仍然無法解釋「意識的難題」(the hardproblem of consciousness)。

「意識的難題」近年來重新觸發了哲學上長期解決不了的爭論,即意識是從物質中突然出現的,還是萬物皆有意識?

自笛卡兒以來的西方主流世界觀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在物質中產生的副產品。然而,這種唯物論觀點遇到了難以克服的困難與挑戰。

例如,(1)許多科學家認識到,要從沒有意識的物質中產生意識,這需要奇蹟的發生,而唯物論是不承認有超自然現象的,換句話說,這是不可能的。

(2)在長期研究大腦工作中,神經科學對大腦的功能等等方面已經有了很多的認識,但是許多人懷疑唯物論能夠解決「意識難題」。

(3)現在有科學研究者從量子測量的角度分析,認為意識不能夠被進一步簡化,也不是在物質運動中突然出現的,因為如果意識只是物質的副產品,那麼這無法解決量子力學中的「測量難題」。量子力學認為物體在沒有測量之前,都是幾率波,測量使得物體的幾率波「倒塌」(collapse)成為觀測到的現實。

那麼問題就出來了:如果意識是從物質中產生的,那麼從根本上講大腦也只是由原子、電子、質子、中子等微觀粒子組成的幾率波,大腦的幾率波如何能夠使得被觀察物體的幾率波「倒塌」呢?

對於更大的宇宙的現實來說,這是不是意味着存在宇宙之外的具有意識的觀察者?這就是量子力學中的「測量佯謬」。為了解決這個量子測量佯謬,物理學家們提出了許多解決方案,但是從根本上仍然無法繞開意識的問題。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尤金·威格納(EugeneWigner)認為,意識是量子測量問題的根源。

雖然物理學認識到意識在量子力學的層面上就存在,但是量子力學本身無法解決意識的問題。從量子力學創立時起意識就一直困擾着量子力學,但是長期以來,物理學家們對這一問題視而不見,試圖逃避這個令物理學尷尬的難題。

基於實證科學在研究意識中遇到的難以克服的問題,現在在哲學界、神經科學、心理學、物理學等多學科領域裏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就像時間、空間、質量、能量一樣,意識是物質的一個基本屬性,是宇宙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這與佛學認為「萬物皆有佛性」具有驚人的一致!

「萬物皆有靈」

量子糾纏的存在是微觀粒子具有意識的證據,給「意識是物質的一個基本特性」提供了良好的證據,其意義非同尋常。

基於上面的原因,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和研究人員認識到,沿着唯物世界觀來研究意識只能走進死胡同,因此他們(其中很多是西方人)認識到,必須要改變西方實證科學的世界觀,轉而向東方哲學的世界觀。

有研究人員認為,佛家的「萬物皆有佛性」,應該是修行者細微觀察宇宙得出的結果。意識超越我們可以看見和感覺到的四維時空,如果人的眼睛能夠看到微觀,那麼就可以看見意識的存在。

對此,阿波羅網特約評論員今鍾認為,東方傳統的哲學是客觀性的闡述世界;而西方的現代科學是主觀性的,是從人感官接觸到的狹小範圍出發,靠人類自身的假說和猜想堆砌起來的、很不完備的理論體系,對世界和宇宙只是停留在「盲人摸象」似的認識。

其實,關於量子糾纏、感應和意識的問題,如果從東方古老的「天人合一」、「萬物皆有靈」的角度出發,承認一切都有生命,那麼這些現象都是很自然很簡單的事實。

但是,現代科學固守着自己狹窄的認識,只承認能用自身有限的手段能「證實」的東西,排斥其它人類古老的智慧,那麼廣袤的宇宙對現代科學來說永遠都有解不完的「謎團」。

阿波羅網於飛採訪報道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阿波羅網於飛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1030/636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