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郎咸平:中國成被製造商拋棄的「世界工廠」

作者:

什麼是中國製造業的核心競爭優勢?很多人會說是人工成本,對不對?但我要告訴各位,我們現在的人工成本已經快要和美國持平了。而另一件更不幸的事是,中國在能源、地租等方面的優勢已經徹底消失了。

什麼是中國製造業的核心競爭優勢?很多人會說是人工成本,對不對?但我要告訴各位,我們現在的人工成本已經快要和美國持平了。而另一件更不幸的事是,中國在能源、地租等方面的優勢已經徹底消失了。先看看用電成本,中國工業用電一度1元左右,美國是我們的一半,5毛錢;天然氣成本,中國是美國的7倍;物流成本,中國是美國的1.5~2倍。土地成本,中國全國平均工業用地102美元/平方米左右,美國中西部只有13~20美元/平方米而已。我以三藩市為例,它的工業用地成本只要46美元/平方米。各位曉得上海深圳的工業用地成本是多少嗎?上海大約180美元/平方米,深圳大約210美元/平方米。平均而言,我們的工業用地成本比美國多了5倍。如果我們在人工成本上的優勢還只是被美國拉近了的話,你會發現其他成本優勢已經被美國遠遠甩在後面,而且綜合成本還很有可能高出美國。

富士康的母公司鴻海集團是全世界最大的電子產品外包商,它對在中國建廠的各方面成本的分析和判斷我認為是非常有權威性的。2012年年底,富士康放出消息,說要在美國建工廠。它做這個判斷除了因為中國大陸的經營成本優勢被美國追上,我認為一些與政策有關的稅費、融資成本等問題,也在扼殺中國的營商環境,削弱中國製造的成本優勢。

我在這裏提出一個涉及面比較大的話題,就是中國的營商環境,它指本土和外國企業在中國經營時遇到的企業開設、經營、履約等方面遵循的政策法規,以及要遵循這些法律法規耗費的時間和金錢成本。世界銀行在過去十幾年裏,每年從10個方面對全球189個經濟體的營商環境進行評估,主要是看各個國家對企業的監管環境。2013年10月的時候,它發佈了《2014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Doing Business2014),各位猜中國在189個國家裏排名第幾?答案是第96位。

我們的排名怎麼會這麼低?我認為原因主要出在政府管得太多上了,完全沒有做到「政府的歸政府,市場的歸市場」。我給各位舉個例子,你如果打算在中國建立一家工廠,撇開用工成本的問題,你首先要考慮申請執照需要多少行政審批流程,也就是要有多少個政府部門的批准你才能合法建廠。2013年,我們的一位企業家在廣州市兩會上拋出過一張項目審批需要經歷的「萬里長征圖」——「一個投資項目從立項到審批,要跑20個委辦局、53個處室,蓋108個章,需799個審批工作日。」這個事情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我們的政府知道後快速做出了反應,在很多領域開展了行政審批簡化的改革。

我非常支持政府的這項改革,它優化了我們的營商環境,但必須指出的是,光把一些行政機構的某項審批權限收回是不夠的,還要通過其他改革讓我們的政府部門真正起到為企業解決問題的作用,而不是為企業製造問題。截至2011年12月,除憲法外,我們有效的現行法律有239件,行政法規714件,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8921件。各級政府根據這些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可以隨意地訂立各種收費,以及處罰標準。也就是說,一個政府部門今天被取消了某項審批權,明天它很可能按照被賦予的行政權力,又為自己制定出其他的行政審批權力,然後繼續產生腐敗和企業營商環境惡化的問題。這個其實也叫政府的不守法成本,它還包括預繳稅等問題。比如某地今年稅收不足的話,地方政府可以要求你參照今年的納稅情況,把明年的稅先繳了,這肯定是不守法的。

再看中國中小型企業的融資成本,因為我們的利率沒有實現市場化,還是央行說了算,目前還維持着全球較高的利率水平;而且我們的商業銀行基本都是有官方背景的,它們在選擇借貸對象時,往往很難完全按照市場原則——把錢貸給更有償付能力的企業,而是很容易受地方政府的影響,把錢貸給國企、地方性大企業等有地方政府扶持的企業。因此,我們的中小企業,也就是大多數的民營企業,它們的融資成本都高達20%~50%。各位曉得美國的這個數據是多少嗎?只有10%。另外,中國大型企業的融資成本是6.5%,美國是2%左右。所以從融資成本上來看,無論建大企業還是小企業,美國都比我們低的多得多。

中國曾經用來招商引資的核心競爭力沒有了,企業的經營成本甚至比美國還高。此外,一直被詬病的中國法制環境、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也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那些在中國建立工廠的外企,甚至我們自己的民營企業基本都是以盈利為目的建立的,我請問各位,它們在經過一番比對、考量之後,還有什麼理由非要留在我們這裏繼續經營呢?

(本文節選自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在2014年11月推出的最新力作《中國製造的危機與出路》)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1108/469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