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你的雙腳健康嗎?

你的雙腳健康嗎?

就算是那些試圖面面俱到的人——拒吃發胖食物,上健身房鍛煉並塗抹防曬霜——可能也無法給出肯定的回答。

醫生說,人們經常會忽略掉那些長期存在但無大礙的足部不適。這些毛病隨後會演變成更大的問題,比如像下背痛。一些常見的足部問題會掩蓋潛在的毛病,如果在早期接受治療,這些毛病都是可以矯正的。舉個例子,一觸即痛的雙腳可能就是神經受壓的一個先兆,或者說拇囊炎可能源於弱足弓。其他的腳疾,比如說無法痊癒的瘡瘍可能意味着更嚴重的疾病,如糖尿病

足科醫生稱,隨着更多的人更積極地進行身體活動,腳疾成為了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比如說,跑馬拉松會使雙腳承受額外的壓力,並會使現有問題惡化。而這些問題可能是受基因遺傳或者是由鞋襪不適引起的。而越來越多的超重或肥胖人群,他們的雙腳也必須承載超負的壓力。

Stephanie Dalton Cowan

鞋跟過高專業機構美國足部醫學協會(American Podiatric Medical Association)女發言人萊斯莉·坎貝爾(Leslie Campbell)稱,許多人穿的鞋都不合適,這對那些現役運動員尤其有害。她還說:「我們看到有更多的小孩子來到這裏,那是因為他們在進行諸如英式足球這樣的體育活動時穿着釘有防滑釘的防滑鞋。這種鞋子材質堅硬、缺乏彈性,無法減震,會引發疲勞,所以應該儘可能少穿。」坎貝爾是德克薩斯州艾倫長老會醫院(Presbyterian Hospital in Allen, Texas)的足科醫生,她建議足球運動員在場外不要穿帶釘的防滑鞋,並要確保在賽前進行足夠的熱身,這樣包在鞋內的足部關節才會柔軟。

包括美式足球、籃球和網球在內的其他體育活動則需要人們進行持續不斷的、快速的左右雙邊來回運動,這會加劇腳踝扭傷的風險。而長跑會引發諸如腳跟骨刺和發炎、踝關節神經痛以及過多地旋足(也被稱為過度內旋或內旋不足)等用腳過度的問題。

Getty Images

長跑人們可以通過查看自己的鞋底來檢查內旋問題。常駐紐約的應用人體運動學醫生尤金·查爾斯(Eugene Charles)說,左右鞋子磨損不均勻意味着雙腳着地的方式不當,這會引發足弓塌陷、導致下背痛。他還稱,在這種案例中,醫生通常會推薦矯形術。應用人體運動學是一種結合了脊骨神經醫學、物理療法及其他學科各種元素的替代醫學。

查爾斯說:「腳疼的原因不該只被解讀為年紀大了或站得太多太久。」在漫長的一天結束後揉一揉腳應該會感覺不錯。但雙腳如果一碰就痛,這可能就揭示了一些根本性問題,如肌肉勞累過度或足弓弱。不合腳的鞋子通常都是元兇,所以要試着穿那些能夠給予雙腳更多呵護的鞋襪。

Getty Images

鞋底過薄一隻腳的問題有時源於身體其它部位的問題。查爾斯說,如果腳踝的骨頭在踝關節旋轉時會發出?帝的響聲,這可能意味着小腿和腳部主肌——被稱為脛骨後肌——需要加強鍛煉。一塊不發達的脛骨後肌會引發肌腱問題與脛纖維發炎。單腳站立或拉伸小腿及踮高腳尖能增強該肌塊。

坎貝爾稱,另一種能夠喚醒腳部肌肉的日常拉伸活動應該在早晨起床前做。將你的雙腿伸直平攤在自己面前,將腳趾朝你的頭部方向運動、然後向頭部相反方向拉伸。這樣會活動連接着腳背和腳面的跟腱與筋膜帶。

她還說:「早晨,當這些部位的肌肉冰涼時你就直接從床上蹦起來,這樣會傷害跟腱並引發足底筋膜炎。後者是一種非常常見且令人痛苦的足底炎症。」

Getty Images

長時間站立其他的鍛煉包括將你的腳放在網球或高爾夫球上來回滾動,這會刺激腳部的神經末梢並使你遠離傷病。用你的腳趾夾起彈球或毛巾會增強腳趾及腳中部的肌肉。坎貝爾說,用橡皮筋包纏腳趾,然後朝外伸展腳趾,這會對足部主肌起到支撐作用。

查爾斯則稱,只要方便時就做雙腳升降運動,這是一項有益的活動,因為它能緩解壓力。用瀉鹽泡腳與足底按摩都會令人感覺良好,但這通常不會解決實際問題。他還稱,如果人們每天都要通過泡腳才能感覺恢復正常,那或許就是有些地方不對勁了。

赤腳走路並不總是個好主意。坎貝爾說,在草地上或海邊脫掉鞋子能夠增強鍛煉部分肌肉。但在堅硬的路面上光着腳走路不會給予足部呵護,相反會引發肌肉拉傷和錯位。

如果要為涉及大量步行活動的假期做準備,查爾斯建議在出行前一個月就開始走路,然後逐漸增加步行里程,以使雙腳達到良好狀態。他建議開展變速行進——在一個街區特別慢地走,然後在另一個街區快些走——這麼做是為了鍛煉不同的肌肉並從整體上增強腳部健康。

有一些足疾預示着更大的問題,遇到這些問題應該諮詢足科醫生或整形外科醫師。舉個例子,大腳趾疼可能是痛風症的先兆,後者是關節炎的一種。沒有痊癒的腳瘡預示着糖尿病和血糖水平異常或者是外周動脈疾病。跖骨球疼痛或產生一種灼熱感可能是神經受壓的先兆。

拇囊炎和槌狀趾都是令人痛苦的常見病症,通常它們都預示着更嚴重的結構性問題。拇囊炎是指在大腳趾的起始部分形成了隆起,而槌狀趾則是指腳趾的中間關節呈畸形彎曲。這些毛病都預示着腳部沒有獲得足夠的呵護,或是因為鞋子不合腳(如高跟鞋),或是基因使然,讓腳容易變形。

忽視足部健康會在日後引發一些更複雜的問題。紐約的一名設計諮詢顧問、現年54歲的肯恩·辛姆普(Ken Schimpf)稱自己30多年來飽受肩痛、頸痛和背痛的侵擾。最近,他去看了查爾斯醫生,結果發現身上的很多毛病都源於足疾。辛姆普在幾十年前摔壞了一隻腳,但他在癒合恢復過程中就開始走路,而且當時他的右腳還是外張着的。

查爾斯說,辛姆普壞掉的骨頭癒合了,但腳踝仍然脫臼。經過了這些年,其踝部引發肌肉痙攣,致使他的右臀提升從而造成了不對稱問題,還引發了他上半身的疼痛。

查爾斯已同辛姆普一道致力於將腳踝復位。辛姆普說:「我的背痛減輕了很多,我不再像之前那樣飽受疼痛或衰弱性疼痛的折磨了。」雖然他多年以來一直都在積極運動,但現在「當我遠足和打高爾夫球的時候,我不用在疼痛中搏鬥了。」

Angela Chen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華爾街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3/1002/338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