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民俗風情 > 正文

真正「老北京味兒」的新年怎麼過

 

真正「老北京味兒」的新年怎麼過

中國年,絕不只是老外印象里一片大紅,不只是每年一次號稱年度最大規模人類遷移活動的春運,不是漸漸淪落成的一頓與平常日子相差無異的豐富大餐,也不是春晚或山寨春晚的熱鬧哄哄。

老北京的年,從 「吃」開始。

臘八粥「送信兒」

臘月初八,臘八粥「送信兒」

這個吃,吃的就是「臘八粥」。每年臘月初八這天,老北京人家會熬一鍋「臘八粥」,原料主要有豆、米、紅棗、葡萄乾、桂圓等多種雜糧乾果,寓意「五穀豐登」。

熬得粘糊糊,香噴噴的「臘八粥」,在舊時是用來供奉神靈「灶王爺」的。過去食為天,灶王爺地位可了不得。


臘八粥在老北京眼裏,地道遠比美味重要

這第一口臘八粥,可是灶王爺老人家的

如今的「臘八粥」,老北京會自家熬上一鍋,鄰里之間相互贈嘗,然後一家人團聚,盡情享用,其樂融融。

喝了這給年「送信兒」的「臘八粥」,老北京這就步入了過年的日程。購吃食,買新衣,備年貨,規整屋子,迎接年三十兒的到來。

細心的同事還指出,這「送信兒」還有另一層意思:自臘八節這天起,「放賬的開始收賬,欠債的必須還錢」。如此,既給那些放賬的一個討債的理由,又給那些欠債的提個醒兒,別死賴着不還,難不成還要把這賬熬成隔年飯?出來混遲早要還,最好年前一把還清,也好一身輕鬆過新年。

臘八這天,老北京人也不會忘記用醋浸泡一些大蒜,以備在大年初一時吃餃子佐食,這蒜就俗稱「臘八蒜」。

日子一年年過,這熬「臘八粥」與醃「臘八蒜」的習俗,在如今的北京城還很盛行。

我這生在北京的「外地人」,很有幸地在今年的臘八,嘗到了老北京送的「臘八粥」。濃稠的甜粥,裹着老北京過年的第一縷香味兒。

臘月二十三,「糖瓜兒粘」

臘月二十三,是老北京人過年帷幔的真正拉開,俗稱「小年」,日子追啊追,正經的「大年」不遠了。

這「小年」,在老北京民俗里有個「二十三糖瓜兒粘」的說法。所謂「糖瓜兒」,就是用麥芽糖做成的糖果。


敢情灶王爺也能拿糖哄。

嘴裏甜蜜蜜,上天言好事。

為什麼叫「糖瓜兒粘」呢?此中有說道:

在臘月二十三這天,老北京家家要祭灶,灶王爺給哄開心了,在玉皇大帝跟前 「口兒一甜」,便給這家人家帶去整年的庇佑,平安康泰;又一說,那糖瓜兒是拿來粘住灶王爺嘴的,以糖封口,見了玉帝乾脆一言不發,防他言多必失。

也就有了流傳至今的老北京歇後語:老灶王爺上天——好話多說,賴話少言。

看得出,這老北京做事兒周密的很,灶王爺也沒轍。

過了這「糖瓜兒粘」的「小年」,老北京的過年氣氛就急劇升溫了。有老北京民謠為證,從臘月二十三一直到新年初一,天天有主題,絕不拖延重複。

「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兒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二十四掃房日」


「掃房日」就是大掃除,不過可不像我們學生時代掃掃地、擦擦窗那麼簡單。老北京除了徹底清掃屋裏屋外平日掃不到的那些死角灰網,還有換年畫,粉刷糊裱牆壁等工作要做。


「糊窗戶」的景象,現在在北京市區怕是很難再現了,所以策劃部的同事建議改成「擦玻璃」得了。老北京四合院兒都是木窗戶,過年前得糊上白淨的新窗紙,窗戶上還要貼上「福」字、窗花、剪紙,掛上「吉祥結」之類的象徵平安如意的手工藝品掛件。

遙想當年家家戶戶紅艷艷的景象,過年的熱鬧不難想像。而這天的最重要環節,就是給自家的各道門上貼上紅紙黑字(金字)的春聯。春聯一出,年的氛圍就頓時濃烈了。


「燉大肉」、「殺公雞」、「發麵」、「蒸饅頭」,一天一項,是這工程浩大的過年倒計時中,香噴噴的環節。在那飲食清淡的年月里,肉香是一種妙不可言的誘惑。這種讓身心溫暖的追求,是我兒時活色生香的記憶,今天崇尚素食或者一切以減肥為本的年輕人,不知還能否體會。

按照老北京的規矩,這些豐盛的過年飯菜,必須提前做好。因為老北京有個忌諱,在歲月新舊交替之際,是不能動刀的,否則不吉利,會招災惹禍。

除了刀,連剪子針線也一概別動,免生口角,免長針眼。這麼多禁忌,還不早早在年前就把食物準備停當。直到「破五」(過完大年初五)之後,才能動刀剁肉切菜。

一切準備就緒,雪花飄飄年來到。

大年三十兒 「熬」一宿


大年三十兒是過年的最高潮,所有的積聚和準備,仿佛都是為了這一天的「狂歡」。不過在含蓄沉穩的老北京這裏,這「狂歡」因為京味兒的家常質樸,而備添實在。

在這一天,老北京必須將吃剩的藥渣拋到門外,並把自家正用的藥方燒掉,據說,如此可以「丟百病」。

此外,家裏要備酒宴,穿新衣,鄰居親朋相互探訪拜年,晚輩叩拜尊長,俗稱「辭歲」。尤其是新婚的夫婦必須在丈母娘家「辭歲」,不然就是不恭不孝。

……

除夕夜,老北京跟其它地方一樣,也用年夜飯和守歲來壓軸。

按正宗的吃法,老北京年夜飯一般從下午六點開始,一直要持續到午夜,甚或是天明。所以,老北京的年夜飯,又叫「隔夜飯」,還得吃剩了,才能夠「年年有餘」。

包餃子,是年三十的重點項目。家人圍坐,擀皮兒的擀皮兒,包餡兒的包餡兒,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歡聲笑語。

常師傅還告訴大家,老北京的餃子是有寓意的,舊年裏的一切恩怨與悲歡,幸福與不幸,都在大年三十兒的晚上,和成餡兒,包成一團下鍋煮,然後一口吞下去,一切皆化解。來年輕裝上陣,重新開始。正宗的北京除夕夜餃子,還必須得有素餡餃子,用來供奉神靈和祖先。

當然,餃子的形狀像元寶,吃了它會發財,是大家廣為熟知的寓意。直到今天,老北京還有往餃子裏包銅錢的習慣。銅錢磕牙的那一刻,幸福喜悅。

鞭炮聲聲辭舊歲


午夜十二點,一片溫馨的北京城,照例響起鐘樓和大鐘寺新舊交替的鐘聲,鐘聲圓潤,鞭炮辟啪,餃子出鍋,舊歲去,新年到——該守歲了。

守歲又叫「熬年」。全家圍爐而坐,品菜酬酒,磕乾果敘談,通宵達旦。在沒有春晚的日子裏,家人之間的交流無間,串起新年夜晚的每一個鐘點。

「恭喜新年,賀喜新年」

「同喜,同喜」

大年初一 扭一扭


守歲直到天明,可還不能就寢。洗漱順溜,收拾乾淨利索了,還得給長輩作揖拜年,磕頭送祝福去。

大年初一小孩子最喜歡的,這作揖磕頭,可以換來一個個壓歲錢紅包。我小時候,鄰居小朋友逢人便作揖,見人便磕頭,頗有經濟意識,就算把頭磕破了,那也是經濟頭腦。後來果然當上經濟學家。

新年從這一天開始,孩子們打開那新年的紅包,也打開紅紅火火的一年。

老北京的年,因其簡單、溫情,在這個沒有雪的北京冬日裏看,愈加純樸親切。

責任編輯: 王篤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9/0124/117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