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大陸價格管制悍然出台 商品短缺指日可待




[桃源村夫]

『經濟人俱樂部』

2008年1月15日,國家發改委宣佈,從即日起,政府將對糧食製品、食用植物油、豬肉和牛羊肉及其製品、牛奶、雞蛋、液化石油氣等重要商品實行價格管制,經營這些商品的大企業,漲價必須提前申報;同時,政府也將限定他們的差價率或利潤率。

這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在這之前,政府曾經零星地、間接地出台過一些價格管制政策,如蘭州地區的拉麵限價、北京地區出台的「兩限房」政策等,但沒有形成大氣候。而1月15日的限價,範圍擴大,指向明確,辦法嚴格,預計會產生重大的影響。當然,所產生的影響,不是物價真的被控制住,而是因為價格被管制,將出現商品短缺、消費者憑藉票證購買商品等久違的場景。

為什麼價格管制不能抑制價格上漲,只會帶來商品短缺?道理很簡單:價格是一種信號,是商品供求變化的指示燈,但它本身不能成為政策調控的目標。想靠價格管制來控制物價上漲,就像通過砸爛溫度計來治療發燒一樣。

在1 月15日發改委出台的限價規定中,方便麵、食用油和乳製品被列為價格管制的首要目標,這似乎經過了認真的考慮。至少從表面上看,這些商品的漲價會對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非常不利影響,因而,對其限價,是維護群眾利益的一種表現。但不懂經濟規律,好心也可能辦壞事。更何況,不排除有人利用限價措施撈取個人好處的可能。因此,價格管制的前景非常危險。

經濟學中最基本的規律,是供求決定價格。更深入地說,某種商品的價格不僅取決於自身的供求狀況,也取決於其他商品的供求狀況;價格與價格之間,是彼此聯繫、相互影響的。舉例說,市場上石油的供給減少(或需求增加),石油的價格會上漲。但它的影響不限於此。石油價格上漲,還會導致運輸成本較重的其他商品的價格上漲。類似地,一切上游產品的價格上漲,或者是作為生產成本的工資、租金、利息的上漲,都可能導致商品價格的上漲,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實。

中國目前的物價上漲,是普遍發生、彼此關聯的。因而,僅僅把限價的矛頭指向方便麵、食用油、牛奶等商品,不僅不公平,還會產生嚴重的後果。商品限價後,企業必定會減少產量。在供應不足、又要控制價格的情況下,政府唯一的辦法,就是讓居民憑着票證購買商品——這不是天方夜譚,在廣東,已經有人大代表建議,在物價顯著上漲時期,應恢復使用糧票、油票、肉票供給制度。

如果上述建議得到採納,大家就可以看到,計劃經濟是如何回到我們身邊的:為了保障群眾利益,保證社會的安定團結,經濟管理部門對商品進行限價,並實行票證低價購買。政府官員可以決定哪些企業可以提價、哪些企業不能提價。他們也有權力決定哪些人能得到更多的「票證」,哪些人不能享受低價商品。享受低價商品的待遇,可以跟人的身份、地域、單位、政治表現等掛鈎……這樣,學習經濟學的學生就有福了:在中國經濟的實際運行中,他們幾乎能完整地觀察到,教科書上經常提到的「計劃經濟」管理模式,是如何在生活中逐步建立起來的。當然,對於他們和千千萬萬個家庭的真實生活來說,這是噩夢的重新降臨。

(本文發表於國際航空報)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8/0131/73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