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民國三大才女珞珈三傑 1949才是命運的分水嶺

作者:
1949年新政權成立後,她將自己的藏書幾乎全部捐獻給了武大圖書館。抗美援朝期間,她是武大教師中捐款最多的。1955年,袁昌英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56年當選為湖北省政協委員,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57年反右運動,袁昌英被劃為右派。文革時又添罪名,被宣判為反革命,趕出教授樓。75歲時,白髮蒼蒼的她,仍被遣送回湖南醴陵鄉下老家。1973年4月,在遣返回醴陵鄉下的第四個年頭,袁昌英在駱家坳的一間茅草屋中去世,死時,身邊沒有親人。

1930年代,武漢大學的珞珈山上,住着三位名頭很響的女士,人稱珞珈三傑,她們是袁昌英、蘇雪林、凌叔華。三人在武大時期,全都風華正茂,青春洋溢,活得精彩紛呈。然而一轉入後半生,卻天各一方,活法迥異。有人依然精彩,著書立說,有人卻孤獨悲涼,飽受凌辱:差別只在地域不同而已。

袁昌英

三人中,袁昌英是留英文學碩士,1928年受聘於國立武漢大學。1930年,袁昌英的丈夫楊端六也受聘於武大。後來因越來越多的夫妻留學生要進武大,多有不便,武大便定下規矩:夫妻不能同時在武大教課。但袁昌英夫婦是唯一的例外。

凌叔華

凌叔華出身書畫世家,父親凌福彭與康有為是同榜進士。受家庭影響,凌叔華擅長繪畫,1926年畢業於燕京大學外文系,以優異成績獲該校金鑰匙獎,任職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書畫部。1928年,陳源受聘於國立武漢大學,凌叔華隨同丈夫前往,以其水平,完全可以勝任英文教學。但陳源身為文學院院長,擔心別人閒話,說他任用私人,始終沒讓凌叔華在武大教書。

蘇雪林

當年在武大教書,與袁昌英、凌叔華交好的,還有蘇雪林,是中文系的教授。三人常有文字見諸報端,領風氣之先,都是很有點名氣的女作家,因同時居住在武大的珞珈山,所以人稱珞珈三傑。

舊時文壇,不免文人相輕,但她們三人卻相知、相近、相親。蘇雪林是袁昌英家的常客,走動頻繁,但與凌叔華家鮮少往來,原因乃陳源時任文學院院長,她怕被人說成拉關係。所以三人聚會,總在春秋佳日,聯袂出遊,或赴洪山、蛇山踏青,或登黃鶴樓遠眺,把壺品茗,披襟當風,極一時之快。

平常時節,袁昌英和蘇雪林都在上課,行走於校中,天天見面,課餘之暇,相互走動,吃飯、喝茶、聊天,關係親切。

抗戰軍興,武大西遷四川樂山,兩家同租陝西街讓廬居住。

又一年後,凌叔華帶着女兒陳小瀅,搬進了陝西街盡頭老霄頂坡上萬福寺旁邊一所自建的小木樓。搬家那天,袁昌英曾去幫忙。

凌叔華的新居離蘇雪林、袁昌英所住的「讓廬」很近。三家人居住的距離,比武漢珞珈山靠得更攏。

三人在生活中是很好的朋友,在中國文壇上也是「五四」以來很有名氣的女作家。不過,因為種種原因,三位女性在1949年後,被中國文學史有意地遺忘了。

1936年,魯迅逝世,蘇雪林阻止蔡元培擔任魯迅治喪委員會成員,遭到左翼作家聯盟一致聲討。蘇雪林表面上是向魯迅挑戰,實際是與左派作家筆戰。後來,蘇雪林因得罪左派陣營,創作的文學作品無處刊登,轉而研究屈原,認為屈原楚辭作品中的神話故事與奇怪事物來自域外,進而從希臘神話、羅馬神話中尋求根據,以佐證自己的說法。

1949年後,蘇雪林先是去了香港,在1952年又去了台灣,先後任教於台灣省立師範學院和台灣省立工學院。1973年退休。退休後,定居成功大學宿舍。1991年成功大學授予她建校以來第一張榮譽教授證書。1999年4月21日,蘇雪林病逝於成大醫院,享年102歲。一生著述頗豐。

凌叔華未結婚前,在北京便已名噪一時。她的英文老師是辜鴻銘,她與林徽因、冰心一同被譽為「北方文壇的三位才女」。凌叔華以短篇小說《酒後》在文學界成名,同時也是畫壇高手。1924年春,泰戈爾來華訪問,凌叔華參與接待,她的大書房成了中國最早的沙龍。1928年隨陳源同赴武漢大學。抗戰爆發後,隨武大遷往四川樂山,在成都和樂山兩地舉辦過幾次畫展,後應聘到燕京大學任教。

1943年,凌叔華跟隨丈夫前往倫敦,在中英文化協會工作。1946年,陳源被民國政府任命為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任代表,常駐法國巴黎,凌叔華帶着女兒一同前往。1947年,全家定居英國。

定居期間,凌叔華先後在巴黎、倫敦、波士頓、新加坡等地舉辦過多次畫展。她在巴黎的畫展,禮遇極高,被安排在規格最高的塞祿斯基博物館。她將自己珍藏的三十多件繪畫精品和元明清文人畫一併展出,轟動一時。

89歲時,凌叔華坐在輪椅上乘飛機回到北京。1990年,臥病在床的凌叔華在親朋好友的祝福中度過了九十華誕。不久,乳腺癌復發,她自知時日不多,躺在擔架上,讓大家抬着她,去看美麗的白塔,去看已經變成幼稚園的凌家大院。孩子們被老師從教室里喊出來,列隊歡迎這位昔日的房東。

一周後,凌叔華去世,骨灰安葬於無錫惠山,與丈夫陳源合葬。

三人中,袁昌英位居大姐,她出生於1894年,比蘇雪林大3歲,比凌叔華大6歲。

她在武漢大學主講希臘悲劇、希臘及羅馬神話、戲劇入門、法文、現代歐美戲劇、法國戲劇、中英翻譯等課程。她以現代主義重新創作的戲劇《孔雀東南飛》,散文《游新都後的感想》和《再游新都的感想》,令人刮目相看。

1945年,在顧如的引薦下,袁昌英被聘為三青團一屆中央評議員。1948年,又被武漢大學推選為國大代表。

1949年新政權成立後,她將自己的藏書幾乎全部捐獻給了武大圖書館。抗美援朝期間,她是武大教師中捐款最多的。1955年,袁昌英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56年當選為湖北省政協委員,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57年反右運動,袁昌英被劃為右派。文革時又添罪名,被宣判為反革命,趕出教授樓。75歲時,白髮蒼蒼的她,仍被遣送回湖南醴陵鄉下老家。

此時,曾經的珞珈三傑,凌叔華遠在英國倫敦,蘇雪林身在海峽對岸。曾經那樣親密的女友,天各一方,再也無法相聚談心,攜手出遊登高望遠。曾經的風華,都漸漸遠去,在越來越淡的回憶中,遠得那樣蒼茫,那樣往事如煙。

1973年4月,在遣返回醴陵鄉下的第四個年頭,袁昌英在駱家坳的一間茅草屋中去世,死時,身邊沒有親人。

6年後,武漢大學改正了袁昌英的右派結論,武漢市法院也撤銷了1958年對她所作的錯誤判決。

在此之前,也是這樣的兩張紙,將她徹底摧毀,使她從講台消失,從創作的舞台墜落,把她變成了一個被遺忘的人。

2023-07-21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漢嘉女1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723/1931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