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為什麼要跟魯迅吵架?梁實秋告訴小女兒原因 意味深長

—文人梁實秋

作者:
1930年代,梁實秋攜妻子程季淑在上海教書為生,空閒時也為報刊撰稿。梁實秋與魯迅爆發著名論戰,便是發生在這段時間。晚年,小女兒梁文薔問父親:「你當年和魯迅都吵些什麼?」梁實秋告訴女兒,他和魯迅之間並無仇恨,只是對一個問題的看法不同。魯迅認為文學是有階級性的,梁實秋更強調文學的人性,比如母愛,窮人有,富人也有,不論階級,不管窮富,母愛不是政治的工具,它是永恆的人性。

梁實秋與元配程季淑婚前合照

梁實秋在清華上學時,有一年梁啓超來學校演講。開場白只有兩句,頭一句是:「啟超沒有什麼學問——」眼睛向上一翻,又輕輕點一下頭:「可是也有一點嘍!」當天演講的題目是《中國韻文里表現的情感》,梁啓超講到動情處,悲從中來,竟痛哭流涕不能自已。梁實秋受此感染,遂對中國文學產生濃厚興趣,終身筆耕。

1923年8月,梁實秋與清華畢業生60餘人,從上海浦東登上「傑克遜總統號」遠赴美國留學。輪船上除了清華學生外,還有來自燕京大學的許地山和謝冰心。冰心當時因為《繁星》與《春水》兩部詩集,在全國已經有點名氣。梁實秋此前在《創造周報》上發表評論說,冰心的那些小詩,理智多於情感,作者不是一位熱情奔放的詩人,只是泰戈爾小詩影響下的一個冷雋的說理者。

結果文章發表後沒幾天,兩人就在甲板上相遇了。經許地山介紹,兩人寒暄起來,梁問冰心:「您修習什麼?」「文學。你呢?」梁實秋回答說:「文學批評。」然後無話。

1925年,中國學生會在美國演出根據《琵琶記》改編的話劇。梁實秋在劇中飾演男主角蔡伯喈,冰心飾演丞相之女。上演前,學生會特地邀請到波士頓音樂學院專任導演的教授前來指導。這位教授十分認真,演到梁實秋扮演的蔡伯喈和趙五娘團圓時,導演大叫:「走過去,親吻她,親吻她!」但梁實秋無論如何鼓不起勇氣,只好告訴導演說,中國自古沒有這樣的習俗,導演只好搖頭嘆息。

1930年代,梁實秋攜妻子程季淑在上海教書為生,空閒時也為報刊撰稿。梁實秋與魯迅爆發著名論戰,便是發生在這段時間。晚年,小女兒梁文薔問父親:「你當年和魯迅都吵些什麼?」梁實秋告訴女兒,他和魯迅之間並無仇恨,只是對一個問題的看法不同。魯迅認為文學是有階級性的,梁實秋更強調文學的人性,比如母愛,窮人有,富人也有,不論階級,不管窮富,母愛不是政治的工具,它是永恆的人性。

1930年,梁實秋應青島大學校長楊振生之邀,出任教職,舉家遷至青島,寓居四年。賃屋於魚山路七號,房東姓王,鐵路局職員。梁實秋後因返回北平,提前三月退租,仍依約付足全年租金。房東堅不肯收,爭執不已,聲達戶外。聞者嘆曰:「此君子國也。」

1937年7月29日,北平淪陷,時在北京大學任教的梁實秋失聲痛哭。他涕泣着對大女兒梁文茜說:「孩子,明天你吃的燒餅就是亡國奴的燒餅。」

梁實秋喜歡吃,他不做,但喜歡品。到台灣、美國後,他時常念叨北京的小吃,什麼爆肚、炒肝、糖葫蘆之類,後來也有朋友從大陸帶一些老北京的小吃給他,梁實秋品嘗之後,總是搖頭嘆氣:「不一樣,不一樣!」

1981年夏,梁文薔第一次回大陸探親,回到了兒時居住的庭院,卻已是物是人非。臨行前,大姐梁文茜折了一小枝棗樹葉,上面還有一個小青棗,讓梁文薔帶回台灣送給父親。這棵棗樹是梁家北京故居老棗樹的後代,老樹早已被砍去。梁文薔小心翼翼地把棗葉包好帶回台灣,把在大陸的見聞一五一十地向父親匯報,其中包括姐姐文茜、哥哥文騏33年的經歷,講到激動處,父女相顧而泣。那顆棗和樹葉後來都枯萎了,梁實秋把葉子留了下來,珍藏在書里。

1987年11月3日,梁實秋因突發心臟病住院。當時,小量輸氧已經不夠。梁實秋感覺窒息,扯開小氧氣罩大叫:「我要死了!」「我就這樣死了!」此時,醫生終於同意給予大量輸氧,卻發現床頭牆上大量輸氧的氣源不能使用,於是索性拔下小量輸氧的管子換床。就在這完全中斷輸氧的5分鐘裏,梁實秋氣絕而亡。他臨終前留下的最後五句話,其中一句話是:「我還需更多的氧。」

2020-11-18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青衣仙子的一維空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813/1940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