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男人的吃相 暴露了婚姻的真相

好的婚姻,就藏在這一日三餐里

01

知乎上看到一個奇葩的提問,有人問為什麼老公吃飯的時候總是把垃圾丟她碗裏?比如沒啃乾淨的骨頭、肥肉、香菜、吃剩的菜湯,老公說他不吃,你吃吧,別浪費了!

點讚最高的網友說,因為你老公把你當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他如果真的愛你,就會把最好的留給你,而不是把你當垃圾桶。

周末我和閨蜜李麗兩家人一起去農家院採摘燒烤,四個孩子玩在一起,其樂融融。

中午大家坐在一起吃農家菜的時候,李麗的老公只顧着自己吃飯,根本不管李麗和兩個孩子。

李麗餵着孩子直到飯菜涼透,她讓老公幫忙夾個菜,而他只顧低頭玩手機,裝作沒聽見。

終於餵完孩子,李麗匆匆扒拉幾口涼飯,突然感覺胃痛。李麗讓她老公再去點個熱湯,他斜眼懟她:「你一個人喝得完一碗湯嗎?」

「那你可以幫她一起喝呀!」我提議道。

「我才不喝她剩下的,噁心死了!」李麗老公一臉嫌棄的表情。

李麗老公的話讓她有些下不了台,她的臉漲得通紅,忍着眼淚倒了一杯開水,就着米飯慢慢吃。

後來我才得知李麗和她老公已自動分居兩年,確切的說是兩年沒有性生活。除了吃飯在一起,平時都是各過各的。

吃飯時,李麗老公總愛把好菜夾到他自己碗裏,其次給孩子吃,剩餘的湯湯水水就由李麗承包。李麗覺得她是這個家的食物鏈底層,在她老公眼裏誰都比她強。

李麗說,看一個男人愛不愛你,吃相暴露一切。吃飯就是一個人的真實狀態,他愛你,恨不得把魚翅鮑魚都給你,他不愛你,你就只配吃糠咽菜。

男人婚前總愛對女人說,「我不愛吃,你吃吧!」男人說的可能是假話,他只是捨不得吃,因為他想讓你多吃一點。

有些男人婚後對女人說:「我不愛吃,你吃吧!」他說的可能是真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男人的吃相,暴露了婚姻的真相。

02

中國人談生意喜歡組飯局,談婚論嫁喜歡擺喜宴,談情說愛喜歡燭光晚餐,民以食為天,婚姻也一樣,離不開一日三餐。

一次我去杭州出差,拜訪了朋友茉莉家,給她帶了幾件北京特產。茉莉熱情的邀請我在家吃飯,盛情難卻之下,我留下吃了頓海鮮大餐,大廚正是茉莉的老公。

許久不見,我們相談甚歡。這頓飯,茉莉老公幾乎沒怎麼吃,他默默的幫茉莉夾菜、遞紙巾,給茉莉剝蝦,開螃蟹,最細心的是他竟然把魚刺一一剔除,魚肉夾給茉莉。

飯後,茉莉老公主動去洗碗,我們坐在客廳的沙發上聊天。我對茉莉的婚姻生活羨慕不已:「你老公是模範丈夫哦!」

茉莉卻說這些年她都習慣了,每次吃飯的時候都是老公幫她盛湯、夾菜,大菜幾乎都讓給茉莉先吃,他自己則吃點青菜。等茉莉吃完以後,剩下的菜他吃得津津有味。

有一次茉莉夫婦去國外旅行時,現金沒有帶夠,一路開銷緊張。茉莉想吃牛排,她只是隨便一說,而他卻真的帶她吃了一頓法式牛排。

因為那頓飯,茉莉的老公足足啃了三天的麵包,卻依然笑着說他愛吃麵包。回國後,茉莉聽婆婆提起這事,婆婆說他對麵包有了恐懼症,看到就反胃。

臨別時,茉莉說,婚姻不像愛情,沒有花前月下的浪漫,剩下的就是吃飯睡覺打呼嚕,平淡里透着溫情。

這就是婚姻,從激情到平淡,只隔着一日三餐而已,所以男人的吃相很重要。

好的婚姻,就藏在這一日三餐里。

03

看過一個有趣的段子,老婆把半個西瓜放在冰箱裏,老公下班回來後拿起西瓜就從中間挖着吃,剩下一些邊角留給老婆。

老婆下班回來看到這樣的西瓜,心裏難免不痛快,和老公吵了一架。老丈人對女婿說,每次女兒吃西瓜都是從旁邊開始挖,剩下一半給女婿吃,這就是愛。

從吃相來看,段子裏的男人是一個自私的人,嫁給這樣的男人,女人可能會承受很多家務。男人吃東西的時候忽略你,他的心裏也不會有你。

愛你的男人,會在吃飯的時候,盼着你多吃一點,看着你吃東西,他發自內心的高興。他會擔心你吃不飽,他在乎你是否吃得開心。

不愛你的男人,吃相永遠很自私,他會在吃飯的時候挑剔你廚藝差,專門說一些不愉快的話題,引發夫妻大戰。

為此我專門上網搜了一下類似的帖子,發現了很多吃飯就吵架的夫妻,多數是因為老公不體貼,飯桌上玩手機、不管孩子、雞蛋里挑骨頭等原因引起的矛盾。

有一個帖子說,小兩口工資微薄,常常不到月底就開始吃方便麵。每一次女人都會把自己的方便麵分給男人吃,男人每次都欣然接受。

離發工資還有最後兩天的時間,就剩最後兩包方便麵,男人趁女人上班的時間,把方便麵都吃光了。等女人回來的時候,男人說忘了女人沒吃飯。

女人餓了足足一天,等到發工資後,她提出了離婚,她覺得一個男人的吃相太難看,婚姻也不會有溫度。

對女人而言,婚姻是一輩子的幸福。女人一定要嫁給吃東西願意留一半給你,好東西讓你先吃、不和你搶美食的男人。因為男人的吃相,暴露了婚姻的真相。

尼克斯說過,婚姻是一本書,第一章寫下詩篇,其餘則是平淡的散文。

我覺得婚姻更像吃飯,戀愛時像吃西餐,新鮮感十足。婚後像吃中餐,平淡務實。老公就是和你共進晚餐的人,他的吃相暴露了婚姻的真相。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網易號兒童心理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0131/1062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