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名門家訓經典大合集!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德惟賢,能服於人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德惟賢,能服於人。 劉備《敕後主辭》
評:要把品德放在自修和育人的第一位。  

■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後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 (北宋) 邵雍《戒子孫文》評:教育的精力應主要放在中等生身上,其效率才最高。

■吾人生於天地之間,只思量做得一個人,是第一義,餘事都沒要緊。

做好人,眼前覺得不便宜,總算來是大便宜。做不好人,眼前覺得便宜,總算來是大不便宜。千古以來,成敗昭然,如何迷人尚不覺悟?真是可哀!吾為子孫發此真切誠懇之語,不可草草看過。

以孝悌為本,以忠信為主,以廉潔為先,以誠實為要,臨事讓人一步,自有餘地;臨財放寬一分,自有餘味。

善須是積,今日積,明日積,積小便大。一念之差,一言之差,一事之差,有因而喪身亡家者,豈不可畏也! (明)高攀龍《高氏家訓》

■你發憤立志做個君子,則不拘做官不做官,人家都敬重你,故吾要你第一立起志氣來。 (明)楊繼盛《楊忠愍公遺筆》

■人常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驕養太過的,好看不中用。(明)姚舜牧《藥言》

■位之得不得在天,德之修不修在我。毋棄其在我者,毋強其在天者。 (明)袁衷等錄:《庭幃雜錄》

■志之所趨,無遠不屆;志之所向,無堅不入。 愛覺新羅.玄燁:《聖祖庭訓格言》
■人或毀己,當退而求之於身。若己有可毀之行,則彼言當矣;若己無可毀之行,則彼言妄矣。當則無怨於彼,妄則無害於身。……止謗莫如自修。 (魏)王昶:《戒子侄》

■恭為德首,慎為行基,願汝等言則忠信,行則篤敬。無口許人以財,無傳不經之談,無聽毀謄之語。聞人之過,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後動。…… (西晉)羊祜:《戒子》
■勤學行,守基業,修閨庭,尚閒素。如此,足無憂患。 (南朝.齊)蕭嶷《戒子》

■奉先思孝,處下思恭;傾己勤勞,以行德義。 李世民《帝范》 評:一個「孝」字,一個「恭」字,概括多好啊!我常覺有愧於父母養育之恩,得之太多,報之太少;不恭於上級太多而不覺,故常使小頭頭們不喜歡,此多源於自我感覺良好,有自負病。

■藏精於晦者則明,養神於靜則安。晦所以蓄用,靜所以應動,善蓄者不竭,善應者無窮。  歐陽修《示子》  評:外表憨厚,要木訥,內心清楚,精明,這樣就叫大智若愚。我則有點相反的味道,要少說話,同時,要內心專一純正的做事,讀書,這樣才真正地自然而然地內藏大智,外表若愚,孔子說: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看來,若敏於言而訥於行,則小人一個了。

■人雖至愚,責人則明;雖有聰明,恕己則昏。爾但常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聖賢地位也。 (北宋)范純仁《戒子弟言》

■人生世間,自有知識以來,即有憂患不如意事。小兒叫號,皆有不平。自幼至少至老,如意之事常少,不如意之事常多。雖大富貴之人,天下之所仰羨以為神 仙,而其不如意處,各自有之,與貧賤人無,無特所憂患之事異爾。故謂之缺陷世界,以人生世間,無足心滿意者。能達此理而順受之,則可少安……
  言忠信,行篤敬,乃聖人教人取重於鄉曲之術。蓋財物交加,不損人而益己;患難之際,不妨人而利己,所謂忠也。有所許諾,絲毫必償;有所期約,時刻不易,所謂信也。處事近厚,處事近厚,處心誠實,所謂篤也。禮貌卑下,言辭謙恭,所謂敬也……
  凡人行己,公平正直。可用此以事神,而不可恃此以慢神;可用此以事人,而不可恃此以傲人……至於君子而偶罹於災禍者,多由自負以召致耳……
  行高人自重,不必其貌之高;才高人自服,不必其言之高。 (南宋)袁采《袁氏世范》
■貧賤而不可無者,節也貞也;富貴而不可有者,意氣之盈也。方孝孺《家人箴》
■一孝立,萬善從,是為肖子,是為完人。
  凡人為子孫計,皆思創立基業。然不有至大至久者在乎?舍心地而田地,舍德產而房產,已失其本矣…… (明)姚舜牧《藥言》   評:《觸龍說趙太后》中觸龍說:父母之愛子則為其計深遠,何為計深遠?就是分清哪些是他生存發展的「至大至久」的東西,觸龍說的培養長安君的能力、威 信,此處說的「心地」、「德產」都是「至大至久」的東西,它是和我們所提倡的素質教育所說的「素質」在本質上是一樣的,我所強調的習慣養成教育、乘着小時 候記性好把名篇中的大部背上來的設想,算不算「至大至久」的東西?總的說,要為孩子的生存發展「授之以漁」,不能只「授之以魚」!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世界中文論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2/1019/264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