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甕安事件 遮掩事實讓權力喪失魅力

作者:

 沸沸揚揚的貴州甕安6·28事件有了官方結論:貴州省委書記石宗源稱,甕安「6·28」事件是一起起因簡單,但被少數別有用心的人員煽動利用,甚至是黑惡勢力人員直接插手參與的,公然向我黨委、政府挑釁的群體性事件。(《貴州日報》7月1日)

「結論」比事實來得早:甕安6·28事件的性質似已鑑定完畢,但引發這一惡性突發事件的導火索的面貌卻依然雲山霧罩。那名女學生的真正死因在打砸燒的背景下變得無足輕重,當地官員僅以一句「起因簡單」輕輕帶過,涉事眾多、群情激憤、「挑釁政府」的6·28事件仿佛平地起風雷。

如果我們都承認,沒有對那名女學生死因鑑定結果的不滿,就不會有6·28事件暴戾登場,那麼,當地政府在為這一事件蓋棺定論之前,首先就必須重新探察女學生的死因,並以事實說服悠悠眾口。唯有先行如此,接下來才有足夠的公信力和輿論土壤為6·28事件作令人服膺的結論。然而事實上,如人所見,女學生死因陷入謎團,官方結論突兀而出,6·28事件被割裂視之,斬釘截鐵的官方立場仍然不能平復世道人心。

這是一個以文明和法治自許的時代,政府所說的每一句話都需要有證據支撐。如果沒有明確的證據,一切結論都不值得信任。面對這一突發事件,當地政府有義務承擔舉證責任,說明「少數別有用心的人」是誰?是什麼不軌之心?所謂「黑惡勢力」又是誰?是怎樣「直接插手參與的」?貴州不是拉薩,此次「挑釁政府」的一干人等也不是藏獨分子,當地政府有責任說明,也有必要反思,甕安打砸燒事件的蝴蝶效應是怎樣起於青萍並雷霆出擊的?

沒有什麼事情是無緣無故的。我們當然不排除有個別居心叵測的人從中作梗,但我們更願意相信甕安人民絕非動輒就拿起扁擔上街的好鬥蟋蟀。正如石宗源所強調的,6·28事件「其中必有深層次的因素」——社會矛盾長期積累,多種糾紛相互交織,但一則這些問題得不到應有重視,一則沒有得到及時有效解決,致使當地社會端座火山口上,稍有一點點火星,便是熊熊大火。

不必諱言,6·28事件不是治安問題,而是涉及政府本分、府民關係的一個時代鏡像。由此映照出當地官員在思想意識、行事作風、執政理念上的諸多貧困。穩定、平安、正義、人本等等這些價值是政府向社會的許願,既要靠政府輸出,也靠其不遺餘力地維護,如若只是紙上談兵,則不僅一切美好價值皆是泡影,更有可能滋養被輕易「煽動利用」的人民和唯恐天下不亂的「黑惡勢力」。於國家於社會,都是一場災難。

有一種力量,如果不能給它正常釋放的通道,則它就必然趟出一條帶血的路來。6·28事件不是第一次,恐怕也不是最後一次。樂觀地說,這種帶有休克療法的突發事件也給了我們一次機會,正視政府治理中的種種缺失,善自修補府民關係。如果沒有這樣的自省意識,則6·28事件就沒有意義。它僅僅是「黑惡勢力」的機會,卻不是我們的盼望。

責任編輯: 於飛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8/0722/96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