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雷頤

1978「電子音樂」小風波(圖)
2023-11-28

對任何新事物都抱有似乎是本能的警惕甚至是敵意,確是中國一個根深蒂固的傳統。近代槍炮、機器、火車、輪船、電報……初入中國時,無一不被嚴責為以夷變夏、於國家不是有利而是大為有害的奇技淫巧。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年代,這一傳統以新的面目更加發揚光大,不必說各種思...

造假的紀錄片《故宮》(圖)
2023-01-17

1972年初,中美關係開始解凍,與此前的全封閉相比,來華的外國記者、國際友人人數猛增。然而,外界要了解文革中中國的真實情況,並不容易。經批准,當時美國著名電視製片人露西·傑文斯女士拍攝的一部以北京一家人日常生活為背景的紀錄片《故宮》。承擔這個這次特殊政治任務的,是當...

訪德時李鴻章談到改革如何化解朝廷的阻力 俾斯麥為他指點迷津(圖)
2022-11-20

李鴻章向俾斯麥表示,他此行最重要的目的是向其徵詢清朝如何改革、如何使清朝強大的意見。他甚至還說,自己的改革總是遇到來自朝廷的阻力,特向俾斯麥請教如何化解朝廷的阻力。俾斯麥回答說,首先要明白的一點是絕對不能反對朝廷,只有得到皇帝的支持,改革才能一馬平川,否則就寸步難行。皇帝擁有最高權力,臣子只能向皇帝傳達意見和建議,違背皇帝的意志就意味着給自己設置最高障礙。

他者眼中的李鴻章
2022-10-22

李鴻章側面照李鴻章於1870年末成為首位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此後的28年,他一直擔任此職。在這28年間,因其職務職責與個人識見、能力,舉凡中外重要交涉,李鴻章無不參與其間,起了重要作用,在一些交涉中甚至起了決定性作用。所以,一位英國外交官曾說,李鴻章是大清國事實上的外交部長。此說...

歌功頌德也危險:兩枚閒章引發的災禍
2022-08-03

出生於1887年的柳亞子早年投身辛亥革命,是同盟會會員,為著名反清詩社南社的創始人之一,並多年主持社務。如今,大多數南社社員早不為世人所知,但柳亞子卻一直廣為人知,主要原因是他與毛澤東多年的詩詞交往,反覆唱和。文革時公開發表的毛澤東詩詞不多,但唱和柳亞子的就有兩首。毛澤東詩詞當時...

李鴻章背信棄義屠殺投降太平軍 洋槍隊戈登怒斥無恥(圖)
2022-05-10

李鴻章不但沒有履約保全投降者的性命,反而設計殺害了這八個降將。據記載,正當這八名降將來到李鴻章營中滿懷希望的接受紅頂花翎時,埋伏在帳的武弁立斬八人之頭!同時清軍在城內大開殺戒,蘇州一帶口音者被「放歸」,而南京以上口音者則「不分良莠盡殺」,城內數萬太平軍守軍在毫無戒備中被誅殺。李鴻章及清軍的殘忍、背信在這次殺降事件中暴露得淋漓盡致。戈登聽到李鴻章殺降的消息頓時勃然大怒,認為這是最無恥的背信棄義,而且自己還曾信誓旦旦為降將作保,於是提着洋槍要找李鴻章算賬。

回憶"早請示,晚匯報"和"忠字舞"
2022-02-09

"匯報"、"請示"的基本程序是大家面對毛主席像站立,由一人"領讀領唱":"首先,讓我們敬祝心中最紅最紅的紅太陽、偉大領袖毛主席他老人家"此時所有人同聲高呼:"萬壽無疆!萬壽無疆!萬壽無疆!"同時大家將右手向右上方連揮三次,表示祝願。

亂扣「崇洋」帽子誤國(圖)
2022-01-22

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的第二次穿鼻洋海戰(圖源:維基百科公有領域)在滿清大員中,林則徐無疑是少有的開明之士,他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可以說是當時先進的中國人的代表。從一些史料的細枝末節,便可窺見當時人們對外部世界的認識程度。竹竿與馬桶戰法自從乾隆年間英國使臣覲見皇帝拒...

「文革」中的三次地震
2022-01-07

突發性事件、災難,往往最能反映一個社會和時代的特點。文革時期的三次大地震,就將那個時代的特點暴露無遺。1965年11月,姚文元的《評〈海瑞罷官〉》公開發表,拉開了十年文革的序幕;到1966年3月8日河北邢台地震發生時,文教界的大批判已經十分激烈,楊尚昆、陸...

茨威格 羅曼·羅蘭 紀德:三個人的莫斯科之旅
2021-07-21

在脫衣時他突然發現上衣口袋中有一封匿名信,一定是有人在與他擁抱或趁人擁擠的時候悄悄塞進了這封信。信中寫道:"請您不要相信別人對您所說的一切,請您不要忘記,當您看到他們給您看的一切時,他們還有許多東西沒有給您看。您得記住,跟您交談的那些人,絕大多數都沒有把他們想要告訴您的話對您講,而只是講了可以允許跟您講的話。我們所有的人都受到監視,您受到的監視也不會少。您的女翻譯要向上匯報每一句話,您的電話被竊聽,每一步都有人監督。"

晚清重臣李鴻章功與過:一生秋風糊裱匠(圖)
2021-05-29

李鴻章戊戌變法失敗,李鴻章暗中保護一些維新人士,有人告他是維新派,慈禧因此問他:有人說你是康黨。李鴻章回答:臣無可逃,實是康黨。關於李鴻章,流傳下來的野史不少,隨便在網絡上發一個評說李鴻章的話題,很快就能引來一堆或捧李或罵李的口水貼。人們對於這個一直是百年...

清王朝的最後時刻(圖)
2020-10-16

現在頗有論者認為辛亥革命過激,打斷了晚清的「立憲」。其實,是清廷自己斷送了「立憲」,許多歷史的「節點」被浪費後,它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窄。最後時刻或有一線希望,但立憲派的要求被斷然拒絕,錫良、趙爾豐這一干封疆大吏的懇求被否決,連載洵、載濤兩位皇叔的意見都不被採納時,清廷確是自己選擇了一條不歸路。

法西斯主義的形成與終結
2020-09-30

法西斯主義無疑是20世紀人類最大的災難之一,這一思潮是如何產生、發展的?為何產生在最為現代的歐洲?又為何偏偏在文化最為發達的國家之一德國——達到頂峰,得到萬眾一心的狂熱擁護,表現出滅絕人性的殘酷?在亞洲,為何最發達的日本成為法西斯國家?這確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一部反映中國人生活造假的紀錄片 獲得艾美獎(圖)
2020-08-23

1972年初,中美關係開始解凍,與此前的全封閉相比,來華的外國記者、國際友人人數猛增。然而,外界要了解文革中中國的真實情況,並不容易。經批准,當時美國著名電視製片人露西·傑文斯女士拍攝的一部以北京一家人日常生活為背景的紀錄片《故宮》。承擔這個這次特殊政治任...

一個民族最大的遺憾不是無知 而是封閉通往真知的大門!(多圖)
2020-07-12

歷史是個邪惡的老師,只對自由人訴說真相,唯有自由人才有資格和能力從中汲取歷史教訓。在對西方的學習中,我們始終未能找到真正的問題,距離真正的文明越來越遠。所謂南轅北轍,方向錯了,再多的努力也是白費。01、夷夏之防鴉片戰爭時,林則徐來到廣東佈防,但是他完全不了...

清朝覆亡前兩次改革的教訓(圖)
2020-06-01

政治體制是治理國家的基本制度,當一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狀況發生根本性變化時,政治體制也要相應改革,不然就會制約、延緩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然而,由於政治體制改革是統治者的自我改革,尤其涉及統治者的重大利益,所以阻力巨大、困難重重。面對這種局面,改革者的策略往往是...

李鴻章誘降後在蘇州背信屠殺太平軍 無恥行徑激怒洋人友軍(圖)
2020-05-24

由於發生了「殺降」事件,怒不可遏的戈登竟然公開表示拒絕接受朝廷的賞賜,並在給他賞賜銀兩的皇帝詔令背面寫道,「由於攻佔蘇州後所發生的情況」,他「不能接受任何標誌皇帝陛下賞賜的東西」。同時,他還拒收李鴻章先前應允犒賞的七萬元洋銀。拒受朝廷賞賜,這可是對朝廷的巨大羞辱,是對堂堂華夏「禮儀」的老大不敬。

雷頤:大清王朝斷送續命機會 自己選擇了一條不歸路(圖)
2019-10-27

大清王朝的最後時刻 作者:雷頤 來源:《從甲午到辛亥》,東方出版社,2015年版【微信公號:歷史時間】 1911年10月30日,武昌起義20天後,清廷一天之內連下四道上諭,做出大幅度讓步、妥協,企望漸成燎原之勢的「亂事」能因此迅速平息。 這四...

清王朝的最後時刻(圖)
2019-09-08

隆裕太后及溥儀 1911年10月30日,武昌起義20天後,清廷一天之內連下四道上諭,做出大幅度讓步、妥協,企望漸成燎原之勢的「亂事」能因此迅速平息。 這四道上諭是: ——《俟簡賢得人組織完全內閣不再以親貴充國務大臣諭》(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匯編...

清末李鴻章修鐵路:通車後自己率先親身體驗(圖)
2019-07-24

李鴻章視察唐胥鐵路 1886年,身為海軍衙門總理的奕到天津巡視北洋海口,與李鴻章具體商議修路辦法。奕後來說他對修鐵路以前也曾「習聞陳言,嘗持偏論」,反對修路,但經中法之戰,又「親歷北洋海口,始悉局外空談與局中實際,判然兩途」,於是支持修路的態度更加...

聲音要人命!「過了幾十年都有這個驚悸」
2019-01-27

獨裁者「大清洗」,反右,抄家等,濫捕無辜的行動大都在深夜進行,人人自危,風聲鶴唳,神經高度緊張,生怕夜間有人敲自己家門。 生活中,確實有人聞「聲」喪膽,甚至還有看似強大的政權竟聞「聲」喪權的例子。 而獨裁者習慣、陶醉於表面的「熱烈掌聲」久矣,而對經濟困頓、政治專制、腐敗等聽之任之, 最終導致這「一夫『晝』呼、亂者四應」,權喪身亡的「禍患」。有人因「聲」而驚而亡,有國因「聲」而驚而亡。種種「聲音效應」折射出的荒誕與沉重,的確令人回味無窮。

雷頤: 改開40年改革已死 清朝覆亡前兩次改革教訓(圖)
2018-12-30

慈禧太后(中)和光緒帝隆裕皇后(左二)等人。(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按:在今年「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中共並沒有如預期提出新的改革舉措。大陸的知識份子及中共體制內人士都普遍認為「改革已死」,並對中國的前景感到焦慮與悲觀。120年前,清朝開始了兩...

晚清大變局 清王朝覆滅的根本原因 和今日中共驚人相似?(圖)
2017-03-01

清政府的滅亡是他一步一步的失誤導致的,他是步步被動,他總是在下一階段才做上一階段應該做的事。甲午戰爭之後,他都不願意政治體制改革,可以說到了庚子之亂之後才開始提出預備立憲,接受政治體制改革。所以說,由於他不改革,社會矛盾積累得越來越多,而民間的激烈情緒越來越大,人們甚至覺得,我寧願和你玉石俱焚,不是魚死就是網破,甚至同時魚死網破。

「文革」中三次地震 照相也會被抓 規定沿用到唐山大地震
2015-05-17

大地震中,還規定新聞記者不准進入災區,只允許科技工作者進行拍攝,對災情只能拍物,不能隨意拍人。這些規定,在以後的唐山大地震中被沿用。進入災區時嚴禁帶照相機,如果帶了,不僅照相機會被沒收,人也會被抓,所以今天我們看到的很多地震的照片,它不是由當時的記者拍的,是科學工作者在日後去考察拍的。人呢?那些死去的人、受傷的人的照片呢?幾乎是找不到的。

魯迅手稿引發中共軍界高層大地震 京城衛戍司令出大事(圖)
2015-05-14

傅司令衝擊釣魚台」事件中,有人惦記上了這位京城衛戍司令的權力,明明沒有帶槍,卻非說他「武裝衝擊」。為「權力」可以如此不擇手段不顧一切,當時政治的混亂和殘酷,由此可見一斑。上至代總參謀長、司令員,下至普通工作人員,一夜之間被「打翻在地」,鋃鐺入獄,完全不容分辯。再次說明了法治的重要,沒有法治,任何人的生命、安全等基本權利都不獲保障

為何只喊「毛主席萬歲」不喊周恩來萬歲 圖
2015-04-28

1952 年5月1日,中華全國總工會邀請各國工會代表團參加五一節觀禮。在大會閉幕那天,中共領導出現在主席台上的時候,掌聲和「毛主席萬歲」的口號聲響成一片。 澳大利亞工會代表團中有位煤礦工會代表問中聯部工作人員齊錫玉:「為什麼只喊毛主席萬歲,不喊周恩來萬歲?」齊錫玉解釋說:「中國的制度不同於澳大利亞, 總理不是第一把手,主席才是全國的領袖……」會見結束時,這位代表在同周恩來握手時用英語喊出「周恩來萬歲」的口號。周立即擺手示意,不讓翻譯。

被陳凱歌《梅蘭芳》省略和歪曲的
2015-03-30

又是幾十個春秋過去,這些人與事現在已漸漸「脫敏」而歸於平淡,開始被「去妖魔化」,但電影《梅蘭芳》對此卻仍完全迴避。而且,對以齊如山為原型的邱如白,更是無中生有地「添加」了許多負面元素,形象被嚴重歪曲,這可能是為了增強戲劇性,但更可能是因為齊的去台因此可以大膽歪曲。從這些省略和歪曲,倒可以窺見《梅蘭芳》「生產者」(投資方、製片人、編劇、導演)的心態與心境,或許情有可原,終究令人遺憾。心態心境的不同,相同的導演拍相似的題材,水準便完全不同,甚至判若兩人

捍衛常識的代價
2014-12-13

捍衛常識竟要以生命為代價,是最為可怕的時代。 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的讀者可能很難想到,遇羅克的《出身論》僅僅是說出了一些現在看來屬於「常識」的問題,在三十幾年前竟會引起人們那樣強烈的感情衝動和社會轟動,不是激烈反對就是堅決支持。而且,為了捍衛常識,作...

晚清大變局——清王朝的失誤 圖
2014-06-04

甲午海戰,沉沒中的北洋海軍軍艦 中國現代化自鴉片戰爭始多次機會被清政府錯失 晚清有反覆講的必要,因為中國的現代化是從鴉片戰爭開始的。從1840的鴉片戰爭到1911年,有70年的歷史,實際上給了清政府很多次機會,但清政府完全沒有把握住機會,一次又一次地喪...

文革時的假繁榮:外賓面前群眾配合演出
2012-02-21

核心提示:其中一條規定是,如外賓到某商場時,該商場所有商品可不憑券而敞開供應。為了顯示「一片繁榮」,中國居民也可「購買」,但「買」後不得離開商店,要等到外賓走後到櫃枱將商品退還。1972年初,中美關係開始「解凍」,來華的外國記者、國際友人人數猛增。那時正「...

網友稱看完大受啟發 中共倒台前後特有用的大事
2011-11-22

紀錄片《故宮》視頻截圖文革接待外賓外賓到某商場時,該商場所有商品可不憑券而敞開供應,為了顯示「一片繁榮」,中國居民也可「購買」,但「買」後不得離開商店,要等到外賓走後再到櫃枱將貨退還。 1972年初,中美關係開始「解凍」,與此前的「全封閉」相比,來華的外國...

黨媒:外交無小事 周恩來勸人不要亂用毛語錄
2011-02-04

1969 年7 月12 日,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到機場迎接來訪的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汗派遣的巴基斯坦軍法管制副行政總裁、空軍司令努爾·汗空軍中將。由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 管、中共黨史學會主辦的《百年潮》雜誌,在2003年第1期刊登了那時在外交部工作的李達...

雷頤:被《梅蘭芳》省略和歪曲的
2009-04-14

……促成他赴美演出的這些人物,芮恩施、司徒雷登、李石曾、胡適乃至杜威,在幾十年後全都成為「最最反動」的人物;而「美帝」也成為「最兇惡的敵人」 。在新建立的社會結構中,梅蘭芳也必然被組織進來,對政治開始「覺悟」。 ……同是陳凱歌導演,同是「戲子人生」,《梅蘭芳》與《霸王別姬》間的差距簡直不可以道里計,真可惜了藝術才華逸群超眾的陳凱歌,浪費了絕佳題材的「梅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