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急了!中共國務院下達「鐵命令」

—北京急了,嚴禁機關國企當「老賴」

發現沒有,當前國家擺在最高優先級的一件大事,竟然是給中小企業還清欠款。

就在6月1日,國務院下達「鐵命令」——修訂後的《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正式生效,其中明文規定:

機關、事業單位、大型企業包括央國企,從中小企業採購的貨物、工程、服務,付款期限都不允許超過60天。

白紙黑字、寫進紅頭文件,以最大力度的「催債令」督促地方落實,這件事為什麼極其重要?

這份2020年7月制定出台的《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為何時隔不到5年,又再次修訂推出新的版本?

國家急了,信號很不尋常。

事實上,從去年以來,國家督促地方清償企業欠款的動作,就越來越頻密,緊迫感十足。

2024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解決拖欠企業賬款問題的意見》,對推進解決拖欠企業賬款問題作出系統部署。

據報道,工信部完善違約拖欠中小企業款項登記(投訴)平台,2024年共處理投訴4.8萬筆。

可以說初見成效,但還遠遠不夠。

我登錄全國「違約拖欠中小企業款項登記(投訴)平台)去上去看了看,目前登記量已經超過36萬筆了,債權人超過10萬家,熱度非常高。

正因如此,國家的動作也是一步快似一步,抓緊時間大力推進工作,重視程度越來越高。

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後,中央財辦負責人通過新華社向市場表態,明確提到:

盡最大能力加快償還拖欠企業賬款。

這樣的表態也表明,償還欠款工作已經上升到最高優先級事項之一。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就指出,「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賬款拖欠問題仍較突出」,並針對地方政府沒錢還、不願意還,提出了硬核措施:

一是,把消化欠款納入專項債優先級——

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4.4萬億元、比上年增加5000億元,重點用於投資建設、土地收儲和收購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業賬款等。

二是,建立政府失信「黑名單」制度——

加力推進清理拖欠企業賬款工作,強化源頭治理和失信懲戒,落實解決拖欠企業賬款問題長效機制。

規則已經變了,還錢成為了政府的關鍵KPI,而不是臨時任務、能拖就拖。看不清這一點,可能要挨處分的。

國家頻頻喊話,這次推出修訂的《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就是要上升到法治層面,增強震懾力,真正壓實地方責任。

你知道,現在企業被拖欠賬款的現象有多嚴重嗎?

不少企業老闆覺得環境很難,最難的不是沒有業務做,而是收不到款。尤其是中小企業,被拖欠賬款給拖死的不在少數。

比如,南方都市報就報道過「中鐵一局肇慶321國道三期改造項目」,勞務分包給了安徽梅龍建設集團,結果2018年的工程,7年過去了,還有235萬元工程款未支付。

安徽梅龍建設集團負責人稱,為了支付農民工工資,已經墊付了近300萬,壓力很大,多年追討沒能妥善解決。國企-民企-農民工,成了「三角債」。

事實上,截至去年年底,

這是個什麼概念?中國所有流通中的實體鈔票加起來,也就是M0都還不到13萬億。

這26萬億的應收賬款堆在一起,是所有企業利潤總額的3.5倍。一旦收不回來,相當於三年多白幹了。而且很多公司的應收賬款占收入的比重甚至超過了50%。

仔細觀察下面這張圖,就會發現: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的增速,在2020年形成了一個15.9%的增速小高峰,此後逐漸回落。2024年,已經降到6.6%。

但今年前4個月呢?同比增速又回升到9.7%,有了抬頭的跡象。

國家此時出手,正是要遏制這一趨勢。

當下對拼經濟來說,最重要的頭等大事,就是刺激消費、啟動內需。

我們把整頓欠賬工作,上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這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

要知道,企業欠款裏頭有無數的「三角債」「連還債」,把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拖進現金流危機之中。你欠我,我欠你,大家都回不了款,影響一大批員工工資和家庭收入,進而拖累全社會的消費和就業。

26萬億應收賬款,哪怕只盤活1/10.也可以釋放2.6萬億的流動性,相當於給每個老百姓發1857元的消費券。

清華大學的測算就顯示,每釋放1元的債務凍結資金,能夠激活6-8倍的經濟活力,效果極為顯著。

修訂定的《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帶來哪些變化?

第一,機關和事業單位要在交付之日起30天內完成付款,不管流程多麻煩,最長最長不能超過60天。

不得以內部的流程、領導人的變更、等待審計等種種理由作為延期支付的藉口。如果甲方有意地拖延驗收和檢驗,那麼這個期限就從約定的檢驗截止日開始計算。

機關、事業單位和大型企業遲延支付中小企業款項的,應當支付逾期利息。雙方對逾期利息的利率有約定的,約定利率不得低於合同訂立時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

未作約定的,按照每日利率萬分之五支付逾期利息。這樣一折算,逾期年利率高達18.25%,有法可依,對單位而言就是一種無形的壓力。

第二,支付方式上,不得強制中小企業接受商業匯票等非現金的方式,藉此來變相的拉長付款的期限。

第三,明確了省一級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工作「負總責」。

機關事業單位和大型企業要「曬賬本」,每年都要把逾期、拖欠信息曝光,自報家醜。

第四,對不遵守文件的單位和個人要進行信用懲戒,可能會影響到機關、事業單位的公務消費、辦公用房、經費安排等,也會影響大型企業在財政資金支持、投資項目審批、融資獲取、市場准入、資質評定、評優評先等。

情節嚴重的,比如打擊報復投訴者的,甚至明確說要依法追究責任人的刑事責任,可以說是非常嚴格。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智谷趨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5/0602/2227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