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因言獲罪的「右派分子」朱鎔基

作者:

朱鎔基(圖)

1956年,朱鎔基與勞安在長沙結婚,此時,朱鎔基年方28歲,在國家計委任職。從東北工業部到國家計委,20多歲的朱鎔基以淵博的學識、出色的表現,成為當時最有前景、領導期望很高的年輕幹部。他的能力、人品,得到了很多同事的肯定。然而,1957年「反右」開始,脾氣倔強、性格率直的朱鎔基「因言獲罪」,被打成「右派分子」,從此陷入了長達20年「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蹉跎歲月。

從清華到東北開完歡送會、宣誓會,懷着特別的憧憬,承載着「建設國家」的使命,1951年,以學生自治會主席的身份,朱鎔基帶領幾百名清華畢業生赴東北。

「朱鎔基是學生會主席,在學生中威信比較高,所以組織上叫他帶隊。」朱鎔基清華時的同班同學郭道暉回憶說。「當時東北要建成重工業基地,所以,這些理工背景的學生都去那裏了。」朱鎔基被安排到東北人民政府工業部。新華社公佈的朱鎔基簡歷說,朱鎔基1951年到1952年,在東北工業部計劃處,當生產計劃室副主任。這一職位按照中國幹部職級排列應當是副科級。據當時的同事介紹,朱鎔基那時23歲,年輕氣盛,工作起來不要命,「熱情很高」。當時的領導對這些清華高才生也很重視,所以「朱鎔基沒來多久就擔任了計劃室副主任。」「這個時候,湖南人的個性和清華畢業生的『脾氣』已經有所體現。」朱鎔基由於淵博的學識、出色的工作表現,贏得了當時工業部領導的極大賞識。東北工業部對朱鎔基來說,除了取得初步經濟工作經驗外,還在於:這個年輕人的工作表現引起了相當多的人注意。這些人都很欣賞朱鎔基的人品和才氣,而且很多人後來都身居要職。多年後,每遇危難,都會有人施以援手,使他度過了次次危機,並能有嶄露頭角的機會。這些人中包括後來成為朱鎔基直接領導的呂東、袁寶華等,而對朱鎔基最重要的,當屬後來成為著名經濟學家的馬洪。可以說,這次「邂逅」對朱鎔基仕途和人生經歷影響巨大。到底有多大,很難加以評估。

馬洪比朱鎔基大8歲,時任中共東北局委員、副秘書長。馬洪的職務要比朱鎔基高許多。在工作上,馬洪是他的上級,馬洪對他十分賞識。3月2日,馬洪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當時朱鎔基工作很努力,人很聰明,很正直,很有發展前途。」1952年12月,東北工業部撤消,而此時,中國高層正在醞釀成立國家計委。由於懂經濟的人才十分缺乏,而東北政府已積累了幾年的經濟建設管理經驗,從東北調一批既懂經濟又有一定工作經歷的專業幹部進京,是當時中央領導人的願望。於是,「地方幹部支援中央」的政策出台。據馬洪回憶,1952年,東北局大概有100餘人奉命進京,作為地方支援中央的幹部,「我和朱鎔基是其中的兩個。」

按照官方公佈的簡歷,朱鎔基1952年至1958年在國家計委燃動局、綜合局任組長、國家計委主任辦公室副處長秘書、國家計委機械局綜合處副處長。據朱鎔基的同事說,朱鎔基是時任計委領導人之一張璽的秘書。張璽政工出身,曾任河南省省委書記。而海外有傳記說朱鎔基是當時計委主席李富春的秘書,此說被朱鎔基的同事給予否定。馬洪說,「在計委工作的時候,朱鎔基的表現也很出色,是當時工作最出色的幹部之一。」朱鎔基的另一位同事回憶說,朱鎔基是計委當時最出色、最有前途、領導期望值很高的年輕幹部。他的能力、人品得到了當時很多同事的肯定。「朱鎔基講話邏輯性極強,看到什麼不對的地方,他就會指出來,從不馬虎。有時開會,由於職務關係,他只能坐在後面,但他只要看到或聽到他認為不合理之處就會立即指出,使有的領導很不滿意。」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往事微痕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5/0502/2213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