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政黨 > 正文

曾建元|兔死狐悲,物傷其類

作者:

題圖:台灣支持西藏自由而環島騎行活動,來源:VOA

西藏抗暴與台灣大罷免

西藏抗暴,殷鑑不遠

每年3月10日西藏抗暴紀念日前後,全球各地藏人社區都會舉辦紀念活動。台灣的紀念活動已持續22年,環繞著台北大遊行舉行的,還有為西藏自由而騎的自行車台灣環島,以及燭光晚會。

今年(2025年)3月9日,西藏抗暴66周年台北大遊行援例由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台北市在台西藏人福利協會和西藏人權台灣連線領銜主辦,主題為「西藏自古以來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假和平協議真入侵佔領」。遊行隊伍在忠孝復興捷運站廣場集合出發,行經國立國父紀念館、中國銀行台北分行,到台北101大樓廣場解散,次日晚間則由在台藏人福利協會與西藏青年會台灣分會在國立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共同舉辦燭光晚會。參與者以在台西藏僑民為中心,而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台灣本地人。

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台灣人參加遊行、聲援西藏?根本的原因是「兔死狐悲,物傷其類」。西藏在1951年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佔領,西藏噶廈於5月23日被迫簽署城下之盟《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17條,1959年3月10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後西藏人民即於藏東地區開始而持續不斷的反抗,延燒到拉薩,剛通過藏傳佛教格魯派佛學博士格西學位口試的達賴喇嘛第十四世丹增嘉措,被迫率眾出走,在隆子縣宣告成立西藏流亡政府,進入印度,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發表〈告西藏同胞書〉,鄭重聲明:「西藏未來的政治制度與政治地位,一俟摧毀匪偽政權之後,西藏人民能自由表示其意志之時,我政府當本民族自決的原則,達成你們的願望。」達賴喇嘛最終駐蹕於北印度的喜馬偕爾邦(Himachal Pradesh)坎格拉縣(District Kangra)達蘭薩拉鎮(Dharmsāla),中華人民共和國廢棄《十七條協議》,在結束軍事管理和統治後,而有西藏自治區的設立至今。

歷經60多年的流亡,美國國會於2023年6月通過《促進解決西藏-中國爭端法》(Promoting a Resolution to the Tibet-China Dispute Act),該法第2條第1款規定稱:「美國的長期以來的政策一向是鼓勵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表,與達賴喇嘛、其代表或西藏社群經民主選舉產生的領導人之間,在不預設前提的情況下,進行有意義和直接的對話,以尋求化解分歧的解決方案。」第4款重申《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第1條和《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第1條的規定:「所有民族均享有自決權,根據此種權利,自由決定其政治地位及自由從事其經濟、社會與文化之發展。」而在第5款聲明:「美國政府從未採取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一部分的立場。」這意味着關於西藏政治地位的安排,流亡西藏的主張,是受到美國支持的,也就是西藏主權自古不屬於中國,西藏主權的歸屬要尊重西藏人民的自決權,流亡政府藏人行政中央是西藏的合法政府,就西藏前途的和平解決,中華人民共和國應當與流亡西藏進行有意義的直接對話。

西藏人以他們活生生血淋淋的歷史教訓告訴台灣人,和平談判和協議最好的保證,就是國防自衛的能力,讓侵略者認識到侵略、毀約的沉痛代價而不敢輕舉妄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毛澤東所謂「槍桿子出政權」的一個黨國極權主義國家,一旦受其統治,民族區域自治或地方自治就會被黨國所架空,天賦人權和民族權的保全就只能任人予取予求了。

台灣人民有權自決前途

台灣從未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統治,中華人民共和國自認消滅並取代了中華民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宣稱:「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領土的一部分。完成統一祖國的大業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神聖職責。」但台灣在日本投降後,卻始終在中華民國統治之下,參與了中華民國制憲國民大會的制憲議決和在台灣全面改選的第二屆國民大會對第一次修憲的認可以及其後以台灣為主體的修憲,台灣現行《中華民國憲法》暨《增修條文》即規定,變更領土或修改憲法上統一前狀態或各個憲法條文,必須也惟有經過全體台灣人民以公民投票方式的複決同意。中華人民共和國要求台灣接受一個中國原則下的九二共識,又不承認中華民國,導致現狀下兩岸的法理或事實上的統一,在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本位的兩岸關係未來前途思考,乃完全排斥台灣人民或中華民國的參與,這只能解釋道,中華人民共和國處理台灣問題只有「併吞」一個選項,而且不排除以武力達成。

蔡英文出任總統後,由於拒絕接受一個中國原則下的九二共識,堅持維護中華民國主權與台灣人民的自決權,中華人民共和國乃升高對台灣施壓強度,除了逐步中斷兩岸各項協議之實施和各種交流之開展,還動用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海警總隊對台灣領空和領海,進行常態性的騷擾,並不時地在台灣周邊水域舉行軍事演習,恫嚇台灣軍民。第十一屆立法院,中國國民黨與台灣民眾黨合作,形成國會多數,2024年2月起,行政與立法分屬不同黨派的分裂性政府成形,賴清德5月出任新總統,持續分裂性政府的格局,結果在第12屆立法院無論立法或預算審查,皆出現荒腔走板的現象,使台灣國家運作和國家安全面臨極大危機。

一葉知秋,114年總預算審查結果透露的政治氣息

我國實施權力分立,行政院負責政策制定及施政計劃之總成,立法院則以預算之准駁刪減表達支持與否之態度。立法委員於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時,應受《憲法》第70條「立法院對於行政院所提預算案,不得為增加支出之提議」之限制,僅得為合理之刪減,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391號》解釋更指出,對各機關所編列預算之數額,在款項目節間移動增加或追加原預算之項目言,要難謂非《憲法》所指增加支出提議之一種,因而也在限制之內。何以國會不得增加預算,因預算呈現的是特定政策執行所需之預估經費,如果容許國會增加預算,那就攘奪了特定部門的行政權,一旦政策失敗,政治責任的歸屬則難以釐清。

以民國114年國家總預算的審查為例,立法院審查程序為國眾兩黨聯手主導,導致預算歲出刪減新台幣2075億元至最後所見者,主要出自立法院院會大量的突擊性修正動議,不像在八個委員會中審議的700個原始提案,有着明確的刪減理由,並有審議的過程。按照往例,預算三讀之前,還會經過政黨協商程序,由立法院長主持,由各黨團會商確認最後結果。但此次審查因最後政黨協商破局而未予校訂,結果在七個部會因刪減過多而出現了不可思議的負數科目預算。

其次,國眾兩黨聯手表決共同提案,統刪各部會科目預算,包括中國大陸地區旅費、國外旅費及出國訓練費、國內旅費、水電費、特別費等,還規定均不得流用;其餘設施養護費、軍事裝備等統刪3%,一般事務費統刪10%,媒體政策及宣傳費統刪60%,最後要求行政院自行調整,刪減數高達636億餘元。此處不得流用的科目預算,會導致科目事務無法執行,而如水電費遭到刪除,實難想像部會人員如何在沒水沒電的辦公廳舍工作;按比例統刪各部會同一科目,未考慮到各部會預算規模的差異,預算小的部會經此一刪,某些科目預算無法執行,甚至影響某些法定機關正常運作及履行其法定職務。立法院最後竟提出刪減數額未達939億7500萬元者,要求行政院自行就此調整各部會預算予以補足。預算審查便宜行事,形同喊價拍賣國家。

預算凍結可設定解凍條件,但若條件過苛,要求各部會重要政策與業務必須再經立法院同意方能撥款,況且預算解凍,必須經過排程審議,嚴重干擾行政決策。

各部會預算中,以國防部國防預算被凍結304案、899.4億元,是各部會之冠最多!國防預算則被刪除84億元,集中在不得流用的設施設備投資、國外旅費及教育訓練費、一般事務費及水電費。其中軍事裝備及設施預算刪除51億元,戰備工程設備及投資預算刪除13億元,武器籌購、後勤補給及油料等業務費2,480億元預算凍結30%,潛艦國造第3階段後續艦籌計劃20億元預算凍結50%,中山科學院無人機產業園區7,625萬元預算凍結50%。在兩岸戰雲密佈,美國不斷要求我國提高國防預算承擔自衛和區域安全責任之際,立法院反而反其道而行,痛宰國防部。

另一個攸關主權維護的外交部預算,是僅次於國防部的重災區。業務費被凍結50%,約37億元,需動支30%後始得解凍,媒體政策及業務宣導經費1.11億元竟遭全刪,國外旅費則被減列15%,約1.58億。媒體政策及業務宣導經費全無,對比中華人民共和國積極的擴大對外宣傳,無異於在國際宣傳行銷台灣上自廢武功。

第三大重災區是數位發展部,數發部整體預算被刪減約35.82億元,刪減比例高達4成。在數位科技高速發展的當下,避免台灣一旦遭到重大天災人禍,政府指揮系統以及民間通訊聯繫全面癱瘓,人心崩潰,異步衛星站點、海底電纜、高空通訊平台與公共安全救難應變系統的建設至關重要,此外,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網路主動式防禦技術開發以及數位產業署關於人工智能數位產業的發展計劃,也恐因預算被砍而遭到重挫。

大罷免:國會全面改選與准公民投票

分裂性政府的狀態,對於賴清德政府施政百般掣肘,在114年總預算中給予賴政府重大打擊。政治上穩定政權的有效作法,是促成國會多數支持政府的一致性政府。賴清德在當選總統之後,並未能在就任前成功組成國會多數執政聯盟,果然在執政的第一年備嘗苦果。我國《憲法》並未賦予總統主動解散國會的權力,只有立法院對行政院不信任而倒閣後,行政院長方可呈請總統解散立法院。但我國又有立委罷免制度,《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規定立委就職滿一年後可被提議罷免,以目前立法院政黨生態,國民黨佔52席,民進黨51席,8席的民眾黨因而成為關鍵第三方,國眾合作乃構成國會多數。立法院預算審查的情形,為2024年10月青鳥行動醞釀的罷免運動加柴添火,2025年1月4日,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鼓吹罷免立法院院長韓國瑜、副院長江啟臣及41席國民黨區域立委,1月7日,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大會決議全面罷免38席民進黨區域立委以為反制,全國大罷免氣候於焉成形,公民團體組織的反共護台志工聯盟在過年後於全國各縣市展開罷免連署,勢不可擋。

賴清德總統於3月13日召開國家安全高層會議,會後發表國安講話,公開宣示將中華人民共和國視為「境外敵對勢力」,並提出17項因應中華人民共和國威脅的策略。我們在總預算案中看到立法院和總統在國安政策上的重大差異。賴政府如果要扭轉當前不利國安策略施展的形勢,在解散國會重新改選的條件未成就前,大罷免就成為替代國會提前改選的選擇,也是強化國防自主防衛這一政策的准公民投票。

如果我們不想西藏的歷史悲劇在台灣重演,我們應當在國防上加強嚇阻侵略的能力,在外交上爭取國際的支持,使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敢輕舉妄動。國民黨和民眾黨佔多數的立法院,一年來在立法和預算審查上的表現,透露出其自外於印度太平洋戰略國家的立場,我深深不以為然。因此,我希望大罷免能夠改變立法院的生態,讓人民輸送新的立委進入議場,讓新的國會重新檢討台灣的國家立場,展現出台灣人民的智慧和勇氣。

民國114年3月31日14時1刻

板橋喬崴萊芬園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議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5/0409/2202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