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如此龐大的鐵路網絡,離不開一根根緊密相連的鐵軌。然而,這些長期暴露於戶外、歷經風吹雨打以及火車重壓和摩擦的鐵軌,在時間的洗禮下也會逐漸磨損,當磨損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對火車的安全構成威脅,此時便需要對鐵軌進行更換。
在中國這個龐大的鐵路網絡中,每年都會有上百萬噸的鐵軌因磨損而報廢。但你知道嗎?這些被更換下來的鐵軌,並非我們常規認知中的鑄鐵。儘管它們被火車壓過的部位光亮潤滑,側面卻粗糙且易生鏽,這很容易讓人誤以為它們是鑄鐵材質。
事實上,鐵軌對材料的要求遠不止於此。它們需要承受重型列車的重壓和高速摩擦,因此必須具備耐磨、拉伸性好以及硬度高的特性。為了滿足這些需求,鐵軌的製造材料比不鏽鋼更為複雜,工藝也更為繁瑣。
在冶煉過程中,鐵軌中會加入13%以上的錳元素以提高其抗壓能力,同時加入一定量的碳元素以增加硬度,還會添加銦元素來提高與火車接觸面的耐磨度。因此,鐵軌實際上是一種合金材料,而非單純的鑄鐵。
那麼,鐵軌的使用壽命究竟有多長呢?這主要取決於路段的繁忙度和火車的載重量。一般來說,鐵軌在出現磨損後,會經過打磨處理以延長使用壽命。然而,經過多次打磨後,如果鐵軌的磨損程度仍然無法滿足安全要求,就需要進行更換。
像大秦鐵路這樣的能源大樞紐,由於每天重載列車川流不息,鐵軌的磨損速度非常快,使用壽命可能只有一年左右。而像武漢長江大橋鐵軌這樣的南北樞紐,雖然同樣繁忙,但多為載客輕型列車,因此鐵軌的使用壽命會相對較長,大約在7至8年左右。
在鐵路網絡中,除了繁忙的主幹道外,還有許多支線和企業內部專線。這些線路上的鐵軌在主幹道更換後,如果仍有使用價值,就會被替換到這些線路上繼續使用,從而延長其使用壽命。因此,支線鐵軌的使用壽命可能達到30年左右,而企業內部專線的鐵軌使用壽命甚至可達50至80年。
然而,除了明面上的磨損外,鐵軌內部也可能出現損傷。這時就需要利用超聲波探傷技術進行檢測。如果內部損傷較大,為了安全考慮,就需要立即更換鐵軌。這種程度的更換並不以時間為依據,而是根據鐵軌的實際狀況來決定。
那麼,為何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看到鐵軌更換的情況呢?這主要是因為鐵軌更換的時間段會選擇車次少、夜晚的時候進行,以降低對客流的影響。同時,鐵路線一般位於相對偏僻的地方,這也使得看到鐵軌更換的人相對較少。
關於鐵軌的回收問題,很多人可能會感到疑惑。事實上,鐵軌屬於國有資產,任何個人都沒有權利處理和售賣。即使有人願意出售,也沒有人會敢回收。因此,鐵軌的回收有一套正規的流程。
對於仍有使用價值的鐵軌,它們會被替換到支線或企業內部專線繼續使用。而對於沒有使用價值的報廢鐵軌,如果運輸方便,會進行回收並重新冶煉。由於鐵軌是一種硬度高、拉伸能力強的合金材料,因此它們在重新冶煉後仍然具有很高的價值,可以作為很多大型設備的重要原材料。
然而,對於一些位於偏僻地方、運輸不便的報廢鐵軌來說,回收成本可能非常高昂。因此,這些鐵軌在報廢后往往會選擇就地掩埋。但請注意,這裏的掩埋並非隨意丟棄,而是按照鐵路線的嚴格規定進行的處理。為了確保鐵路線的運輸安全,鐵軌旁邊不能有其他物體。因此,在更換和維修鐵軌後,需要立即恢復原樣。而就地掩埋則是一種既符合規定又成本較低的處理方式。
綜上所述,鐵軌的更換和回收是一個複雜而嚴謹的過程。它們不僅關乎鐵路網絡的安全運行,還涉及國有資產的管理和處置。因此,在處理這些報廢鐵軌時,我們需要遵循嚴格的流程和規定,以確保它們得到妥善處理並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