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大腦為啥要刪除 3 歲前的記憶?

過年走親訪友多多少少會被各種長輩提及一些小時候的事:那誰誰誰掉進過隔壁村的水溝里,那誰誰誰小時候最愛哭鼻子。

但這些遙遠的記憶真的完全不記得啊!別說2歲、3歲,甚至4、5、6歲發生過啥,都不太記得。

這也不怪咱,要知道科學上有個說法叫童年失憶症(childhood amnesia),指人類無法記得2~3歲前的事。

當然,也別為失去的記憶而憂傷,因為那些畫面可能的確不太美好……

不受控制地拉屎撒尿,還搞自己一身

被巨人一樣的爸媽支配,無力反抗只會無能狂嚎

拖着鼻涕到處跑,爬兩步就摔個屁股墩

在各種不堪回首中,可能還夾雜着一些不能言說的……嗯……

反正就是一堆現在想起來會原地尬死,或者原地嚇死的事情。

但好好的腦子,怎麼知道該不該刪?它為什麼就啟動了「一鍵清除」程序呢?

遺忘過去

或許是大腦為你好

記憶能力,是大腦重要的功能之一,人類至今也沒完全研究明白。

幼兒時期那些沒記住的經歷,可能有很多原因和機制,例如:

嬰兒沒有「自我意識」,也就記不住「我」發生了什麼;

沒有掌握語言,也無法理解意義和時間,單純的「看見」很難被記住;

每天的吃喝拉撒玩過於平淡,沒有記住的必要;

前額葉等腦區沒有成熟,真的記不住也想不起來;

……

無論是哪一種機制,背後或多或少都與一個關鍵詞有關:遺忘。

遺忘,其實是大腦的厲害之處。

我們的大腦,就像一個高配置的硬盤,還沒出生就已經擁有了極強大的性能。如果以神經元個數來算,14周時,大腦就達到了人生巔峰。

那時候的你,長這樣:

但記憶靠的不是神經元細胞數量,而是神經元之間的連結。

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全世界都是新鮮而未知的,眼睛接收到光,耳朵聽到聲音,皮膚感受到撫摸……所有的感覺都轉化成神經電信號,大腦每時每刻都在記錄這些新奇的信息,產生上百萬個突觸連結。

從嬰兒到兩三歲的孩子,整天東摸摸,西爬爬,大腦瘋狂輸入信息,形成了豐富而紛亂的神經網絡。

36周的胎兒、新生兒、3個月、6個月、2歲時,大腦的神經突觸網絡

研究發現,3個月的嬰兒就能記住一個視覺刺激(例如人臉)長達24小時,半歲以後就能記事兒了。

3歲兒童的大腦皮層約有10^15個突觸(1千萬億)。而一個成年人大概只有10^14~5 x10^14個(100到500萬億)。

說明大腦並不是沒有記憶機制,而是主動把這些記憶清除了。

冗雜信息太多,電腦會卡頓,腦子也一樣。

突觸越多並不代表記憶力更好、腦子更聰明,反而因為太亂,調取和記錄信息變得低效,信息之間互相爭奪感官資源,注意力難以集中。

於是一場刻在基因中的,驅動大腦「降本增效」的突觸修剪開始了。

這個過程很像磁盤整理+垃圾清理+智能疊代升級。大腦留下主要的神經網絡,刪除大多數雜亂低頻的連結,以支持未來的發展。這個過程被稱為「突觸修剪」。

2歲、4歲、6歲兒童的神經突觸網絡,很明顯,隨着年齡增大,變得「清晰簡單」很多

或許兒時的你,覺得幼兒園初戀是珍貴的記憶,但基因里的祖傳密碼卻告訴大腦,這些垃圾記憶如果不刪,這腦子以後就不好使了。

大腦變得越來越高效節能,兒時的記憶也隨着成長逐漸消散,剩下一些畫面和情感碎片。

有些事情

其實從未被忘記

雖然長大的你我,早已想不起幼兒時期的種種經歷,但那些看到的畫面,聽到的聲音,接受的照顧,其實早已深深融入了身體,成為了「我」的一部分。

外界各種信號傳遞到大腦,刺激對應腦區的發育。

家人的笑臉,逗弄的玩具,輕聲的呼喚……豐富的刺激對於大腦發育至關重要。

它們幫身體訓練出了視覺、聽覺、運動、語言、空間感知等優秀的系統,讓成年的我們,哪怕一個人在外漂泊,也能獨立生存,照顧好自己。

不斷重複的小事,影響着我們的習慣、偏好。

走路、穿衣、用筷子、上廁所……很多事情是怎麼學會的早就忘了,但在一遍又一遍的重複中,這些曾經很難的事通過程序性記憶(內隱記憶)被保留,無意識中身體自動就會行動起來。

最初的乳汁,添加的輔食,嬰幼兒時期的味覺、嗅覺偏好會一直持續,傳承了家族的飲食選擇,深深記住了「家」的味道。

更重要的是,和親人的互動,構建了我們對於「愛」的感受。

肚子一餓,嘴裏就能吮吸到溫熱乳汁;難受哼唧,伸來一雙手輕輕撫摸;屁股濕濕臭臭,有人及時擦洗清爽;睡醒發呆,總有熟悉的笑臉和聽不懂的話語……

雖然3歲前吃喝拉撒這些糟心事現在啥都不記得了,但就是在這些瑣碎的事情中,我們與家人開啟了人生最初的互動。

如果需求遲遲得不到回應,或總被否認,我們對這個世界,對別人,可能會帶有更多的不信任和警惕,會更獨立、依賴自我。

如果在互動中獲得了更多安全感和自信,我們會更積極主動地與人交往,探索這個世界。

具體的細節可能早已徹底遺忘,但在被照料的過程中所感受到的關注和回應,讓我們記住了被拒絕的痛苦,被呵護的甜蜜。

也讓我們每個人,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與世界,與愛人,與自己相處。

遺忘,是成長必然的代價。

童年很遙遠,記憶很模糊,那段時光中到底發生了什麼,或許真的被大腦徹底刪除,永遠找不回來了。

但在我們的大腦深處,仍深深印刻着那個孩子的影子。

題外話

說真的,看到身邊一兩歲的小寶寶,不是在吃奶、拉屎,就是在犯傻、放屁……作為旁觀者覺得挺可愛,如果帶入一下是當事人……忘了真的挺好的。

只是現在的孩子有點慘,童年發生的糗事,腦子雖然都忘了,但全存在爸媽手機里了哈哈哈哈。

大家都還記得自己多大時候的事兒?過年又被扒出來多少童年趣事。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丁香醫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5/0130/2167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