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了臘月以後,日子像長出了翅膀一樣飛快,眨眼之間就到了臘月初八,這是臘月期間比較重要的一個節日。民間有「過了臘八就是年」之所,所以其是重要的時間節點,如果說在此之前忙碌,那麼之後的每一天都將會更加忙碌。
臘者,祭祀也。早在先秦時期,民間便設有臘日。而臘八便是源自於年終祭祀日。不過最初臘日並未確定下來,一直到了魏晉之後,才正式定在臘月初八這天。在南朝的《荊楚歲時記》中便有稱:「十二月八日為臘日」,使得臘八節在歷史上有跡可循。其在中國已經流傳了1000年以上。
最初的臘八節是不喝臘八粥的,直到後來佛教傳入中國,相應的文化以及傳統也不斷滲入,才逐漸有了喝臘八粥的習俗。相傳十二月初八為釋迦牟尼佛祖悟道成佛的紀念日,寺院每逢是日都會以香谷和果實等來熬粥,贈送給門徒,善男信女,以及窮人,人們認為喝了此粥可以獲得佛陀保佑,於是也稱之為「佛粥」。後來隨着時間的推移,年復一年,寺院的臘八粥流傳到民間,且廣泛流行起來,每逢臘八節,各家各戶的主婦都會早早起床,熬製臘八粥,並且還流行着互相贈送的習俗。
當然在中國民間,每逢臘八粥,老人們都會給家裏人講臘八粥的故事,各地流行的版本也是非常多。有的說其源自於「赤豆打gui」,也有的說是為了紀念岳飛,還有的說是為了悼念修長城的貧苦百姓……無論何種說法,都使得臘八粥的意義更加豐富且深遠,其背後也蘊含着人們對於眼前生活的珍惜,以及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
其實不僅臘八粥背後的起源意義深遠,其食材組成也講究頗多。不僅要選擇八種以上的食材,其中還需要涵蓋五大類,以象徵五福,即福祿壽喜財,寓意五福臨門。你知道是哪五種嗎?
1、穀物:即各種米類,小米,大米,黑米等;
2、豆類:紅豆,綠豆,豇豆,大豆等;
3、堅果:核桃仁,板栗,棗等;
4、蔬果類:紅薯,芋頭,南瓜等;
5、藥材(食藥同源的食物):山楂,枸杞,百合,蓮子等。
當然不同地區的講究也不盡相同,北京地區堪稱最為豐富,以白米為基礎,摻入的各種食材不下20種,一般從初七下午就開始洗米,去核,去皮,半夜開始以小火熬煮,一直到了臘八早才煮好。一碗臘八粥中蘊含了人們的各種美好願望。
下面來跟大家分享一碗傳統臘八粥的做法,臘八節來臨,你也多準備幾樣食材吧,為家人討個好彩頭。同時豐富的食材也讓營養更加多樣,在寒冷的臘八節早上喝一碗,渾身都熱乎,香甜滋潤,養人強體質。
1、食材的種類比較多,我們在取的時候每樣可以少來點,否則全部放到一起就會太多了,另外穀物米粒可以多放些,便於消化,而豆類要少加些,其多食容易脹氣。所有的食材混合到鍋里,繼而加清水,下手抓拌幾下,濾出,再加水洗一洗,再濾出。食材多了,其中的雜質也會多,可以多洗兩遍。
2、全部洗乾淨之後,再往鍋里加入飲用水,一般來說,煮粥的時候,水與食材的比例為5:1,可以提前一晚上就準備好,蓋住鍋蓋浸泡着,待早上再煮。這樣各種食材可以先吸水,質地變軟,香味也溶於湯汁,煮好的粥會更加濃香可口。
3、選擇八寶粥的程序來煮即可,一般需要四十分鐘左右,期間不要將鍋蓋打開。並且程序結束之後,不要立即打開,繼續燜一會兒,讓食材進一步軟糯粘稠。由於紅棗以及葡萄乾等加入,湯汁本身就帶有甘甜的滋味,當然喜歡甜口的,也可以加點冰糖到裏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