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賽道幾大剛需領域,餐飲作為剛需中的剛需,高頻,進入門檻低,一直都是創業者的首選賽道。正因為如此,2023年疫情結束後,無數或失業或想要創業的人們,瘋狂湧入餐飲賽道。據久謙中台數據,僅一年餐飲賽道激增近300萬家新店。而如此多創業小白拼搏廝殺的結果就是,閉店潮一波接一波,閉店數達到了2022年的2倍。
即便到了2024年上半年,在價格戰卷到停不下來的大背景下,餐飲這個賽道對創業小白們依然不友好。企查查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共新增131萬家餐飲相關企業,雖同比去年168萬餐企減少了37萬,卻有超過百萬門店黯然離場,相當於去年全年的總和。曾經的創業首選賽道直接成為了創業絞肉機,讓無數創業者虧得血本無歸,甚至傾家蕩產。
而與餐飲實體門店創業遇冷相反的是,地攤餐飲這個小成本創業賽道卻越來越火爆。截至8月15日,抖音相關#地攤創業#話題視頻播放量已超200億次,#地攤餐飲#話題相關播放量也高達137萬次。打開小紅書這個年輕人匯聚地,僅#地攤賣什麼好吃#話題相關筆記就已超500萬篇,除此之外相關#地攤創業推薦#、#地攤檸檬茶#筆記也已有上萬篇。
一、地攤餐飲「熱浪滾燙」
地攤經濟這把火,燒得越來越熱了。
疫情爆發最初的2020年,在國家的鼓勵與總理的兩次點讚之下,地攤經濟直接成為當時最熱門的風口。2023年疫後消費下行,隨着夜經濟消費潛能的釋放,在政策+直播雙向紅利衝擊下,更有一大批年輕人擠進地攤賽道,地攤主直接成為網紅職業,甚至湧現了地攤咖啡、地攤三明治、地攤泡麵等網紅擺攤品類。
今年這股地攤熱風也未停歇。以深圳為例,小編發現幾乎每個人流可以的地鐵口,都能看到七八個流動餐飲攤子;周末人流匯聚的公園門口更是小攤車挨着小攤車,隔幾步就一攤子。網上不少其他城市網友也反饋了類似情況,「晚上回家每走到一個路口,都能看到各種攤子,它們或賣烤腸、或賣牛雜、或賣鐵板、或賣炒飯、或賣煎餅果子......」
圖|餐觀局拍攝
年輕人無疑是這次地攤熱中最亮眼的存在。信奉顏值即正義的他們,哪怕是擺攤也不能將就,在攤子的佈局上用盡心思,力求成為整條街最靚的崽。文藝的小招牌、文案吸睛的網紅布,布靈布靈小夜燈,幾乎是每個年輕攤主的必備。擺攤品類的選擇上也頗具年輕特色,要麼選擇檸檬茶、冰粉、提拉米蘇,三明治這些技術門檻低、入局成本小,成品做出來顏值頗高的地攤品類,要麼選擇雞尾酒、咖啡、日式燒鳥這種充滿小資格調的品類。
在很多年輕人的眼裏,擺攤首先擺的不是攤,是熱愛,是興趣,是自由,對單調工作生活的打破。其次,它才是一種低成本創業小嘗試,幫助他們摸清做生意的技巧,運氣好的時候甚至還能小賺一筆。總之,以玩為主,賺錢為輔。
中年失業職場人也開始將目光投到擺攤賽道上。34歲的炒飯攤主陸易(化名)就是其中一員,作為一個曾經月入上萬的職場人,離開公司的時候他其實並沒有多擔心。然而,隨着失業時間從2個月不斷延長,數百次投簡歷難有回應,背負着房貸車貸壓力的他,最終選擇了小成本擺攤創業。
在陸易看來,「創業三部曲,擺攤、開店、自媒體。自媒體賽道爆紅難變現更難;餐飲開店門檻高,風險也高,閉店潮一波接一波,稍不注意幾十年積蓄就賠進去。相比之下,擺攤門檻低,投入成本低,哪怕真賠掉也損失不了幾個錢。」
而且,相比年輕人的自由隨心,中年人在餐飲擺攤品類的選擇上顯然更為保守,選擇的更多是煎餅果子、炒米粉/炒飯、肉夾饃、涼皮、串串、滷味等早已有客群基礎的傳統擺攤品類,同時也更捨得花時間在技術磨鍊與產品出品上。
就連上半年實體店失意的餐飲創業者,不少也入局了擺攤這個賽道。典型代表就是Вуйчо,他原本擁有自己的火鍋門店,但前幾個月深圳房東突然不願意續租了,不得已只能一邊繼續找合適的新門面,一邊開始出攤賣牛雜。「店開不下去了,但生活還要繼續過下去,為了生存也是創業。」Вуйчо無奈地說道。「運氣好的話興許還能蹚出一條新路子。」
圖|餐觀局拍攝
類似的還有後備箱咖啡攤主小星,自3月關了咖啡店,小星緊接着開始了擺攤生涯。正如小星所言,「這其實可以看成二次創業,一次更低成本的新嘗試。」咖啡機是現成的,門店的咖啡豆、咖啡杯,甚至招牌,小燈都還能繼續用。
甚至,很多實體門店的餐飲品牌們也早已開始下場擺攤。去年海底撈、蜜雪冰城在各個城市的出攤事件直接上了熱搜;今年米其林、黑珍珠等品牌如Hakkasan也開始組團下場,擺小攤做快閃。有些餐飲門店本地有店鋪,卻依然在周邊擺攤或者參加市集,既為了宣傳新產品,也為提高實體門店知名度,為門店引流增收。
越來越多人/品牌開始扎堆湧入地攤餐飲這個賽道上,真正是突如一夜春風來,千攤萬攤都擺開。特別是當下餐飲價格內卷程度不斷加深的大背景下,地攤餐飲天然的性價比優勢與獨具的煙火氣特色,無疑更讓這個模式脫穎而出。
二、月入過萬?有點難
在網上各種互聯網平台上,地攤總與暴富掛鈎,各種致富故事更是刷屏不斷,「校園擺攤日入上千」、「大廠離職擺攤月入上萬」、「擺攤一個月,收入5位數」......好像支個攤兒就等於踏入富豪門檻,輕鬆月入過萬,擺攤真的如此賺錢嗎?
對此,Вуйчо的回答是,可以實現,但並不容易。他給餐觀局算了一筆賬,作為一個牛雜攤主,他每天晚上6點左右出攤,擺攤到晚上11點地鐵關門,總共擺攤5個小時左右。按一個月30日計算,每日流水大概600~700元,1個月營收大概在18000~20000元,的確月入過萬了。但這裏面還有擺攤的成本沒有算進去。
首先是食材成本,每日光購買新鮮牛雜,他就得花去200~300元左右。其次是設備成本,據介紹,光置辦牛雜攤的攤車設備燈牌等,他就花掉了超10000元。此外,還有水費、電費、燃氣費、油鹽醬料、包裝等各種成本。「哪怕不考慮人工,七七八八算起來,每日的淨利潤也就在200~300元左右,勉強能夠餬口。」Вуйчо說道。
以上還只是最理想的營收狀況。因為地攤位置的不固定性,很多因素都會影響當日的營收。比如當日天氣狀況,一旦遇到雨天攤子營收基本打折甚至歸零;比如當日攤子位置,沒有佔到好位置,當天營收大概率會下滑;再比如周邊攤子狀況,地攤也存在同質化問題,湧入賽道的人越多,同行內卷就愈激烈。哪怕不同擺攤品類,互相之間生意也容易被影響。
最典型的就是澱粉腸、檸檬茶、冰粉這樣的低技術門檻網紅擺攤品類,同質化競爭特別激烈。「一個地鐵口2~3個賣澱粉腸或者兼職賣烤腸的攤子,在深圳是非常常見的狀況。如果在公園出入口,澱粉腸、奶茶、煎餅等攤子,直接扎堆出現。」澱粉腸攤主劉阿姨說道。「因為市場競爭過於激烈,很多時候攤子日營收都只在200~300元左右。」
圖|餐觀局拍攝
此外,擺攤餐飲基本受季節溫度影響,特別是咖啡、檸檬茶等飲品品類。「天氣好的時候,人們當然喜歡買一杯咖啡,坐在公園/海邊等發發呆,這個時候日營收往往能破500元。但是下雨天、冷天這樣的日子就不行了,要麼接受營收腰斬甚至歇業,要麼就只能等待商場市集的高租金空位,成為固定的攤子。」小星說道。
正如餐飲資深專家五義所言,「餐飲擺攤賺錢並不比實體店更容易,這是一門看似簡單,但不確定因素很多的生意。」而不確定意味着無數種暴富可能,也意味着巨大的風險。這裏的風險不僅涵蓋上述季節、位置變動,還特指政策風險。
國家雖然2020年就放開了關於地攤經濟的政策,但直到2023年深圳才不再全面禁路邊攤。但即便如此,哪裏能擺哪裏不能擺,目前似乎也沒有出具體細則。要想找城市最全擺攤選址攻略,只能去小紅書上找。北京、上海等城市也類似。正因為如此,擺攤被驅趕、被迫與城管打游擊,已成為很多攤主常態。
甚至,攤主們不僅要應對城管們,更要應對同行的舉報與挑釁。一個網友就在社交平台上寫了自己的經歷。「因為自己攤子生意很好,就遭到了同行的舉報無證經營,直接被罰款了2000元......」
所以,雖然地攤餐飲是公認低成本創業模式,場景多元化,選址靈活,適合小白創業,但在地攤位置不固定導致的巨大不確定風險下,攤主們想要真正掙到大錢並不容易。網上許多月入幾萬甚至日入上萬的博主,大部分其實都是作秀,博流量博眼球,賺的不是擺攤的錢而是流量的錢。年輕人辭職擺攤千萬要慎重,不要頭腦發熱盲目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