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人行再次降息可以知道,中國政府仍期待採取寬鬆貨幣政策來維持貨幣市場的流動性與經濟成長動能。(美聯社)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上周閉幕後,中國人民銀行在7月22日公佈,7月一年期、五年期LPR(Loan Prime Rate,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分別下調10個基點(0.1個百分點)至3.35%和3.85%。換言之,雖然三中全會並未對中國經濟有進一步的政策宣示,但是,從中國人行再次降息的政策行動可以知道,中國政府仍期待持續採取寬鬆貨幣政策來維持貨幣市場的流動性與經濟成長的動能。然而,寬鬆貨幣政策的目的雖是希望藉由降低資金成本來增加廠商投資的誘因,但寬鬆貨幣政策要可以發揮效果的重要前提是,廠商對於市場具有投資信心與市場可以給予合理的投資報酬率。
降息無法改變「中國加一」的趨勢
就中國市場的投資信心而言,在國際供應鏈重組的趨勢下,許多中國公司與跨國公司為了符合美國的科技出口管制規範,多已在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建立產能,此即「中國加一」的佈局策略。隨着美國與歐盟對於中國產業的不公平貿易行為而採取課徵反傾銷稅或反補貼稅等貿易制裁措施後,「中國加一」的作法一定會被更多產業與更多廠商採用。當跨國廠商在中國以外的新增廠房已逐漸完成,對中國的投資進一步降低。
根據中國商務部的統計資料顯示,在2023年外國企業對中國直接投資(FDI)大幅降低82%後,今年上半年外國對中國直接投資金額為2.2兆元新台幣,較去年同期降低29.1%。由外人直接投資的大幅降低可以知道,中國的民間投資必然會受到不小的衝擊。這是因為,當外國投資大幅減少時,相關供應鏈廠商的投資也會隨之降低,此時,廠商的投資需求是在任何利率下均降低的。換言之,中國持續加大貨幣政策的寬鬆程度並無法改變廠商投資需求減少的趨勢。
降息可能延緩中國經濟的復甦
雖然寬鬆貨幣政策可能無法刺激民間的投資,但較低的資金成本可以降低廠商的貸款負擔,讓許多還款能力較差的廠商可以有繼續經營的可能。必須注意的是,當中國人行持續降低利率時,中國的銀行是否也會對體質較差的廠商給予貸款的支持,這點並不確定。若體質較差的廠商可以持續經營,則當這些廠商經營未有改善的可能時,中國無效率的廠商僅會愈來愈多或讓生產過剩的現象持續存在,反而降低有效率的廠商的利潤。此時,降息對中國經濟的幫助僅有降低失業與短暫降低金融業的壞帳比率;若金融業不願意貸款給無效率或授信風險高的廠商時,則寬鬆貨幣政策可能使得銀行的爛頭寸可能持續增加。
當然,寬鬆貨幣的代價即是讓通貨膨脹的風險大幅提高,惟今年以來,中國的物價年增率仍呈現通貨緊縮的情況。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六月的消費者物價年增率仍僅有0.2%,顯示中國需求不足的現象仍持續存在。由於中國內需不足與生產過剩並存,因此,產能過剩的問題將更為嚴重。面對上述情況,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出席20國集團(G20)財長會議時,希望各國可以合作對抗中國工業的產能過剩問題,讓中國可以改變其經濟模式,以降低中國產能過剩對全球產業的衝擊。
最後,在中國經濟尚未看到有復甦的可能下,中國政府機構也已公告自8月19號起將不在每日公佈外資進出中國資本市場的數據,換言之,中國資本市場的透明度將會進一步降低。我們可以預期,上述政策將使得外資進入中國的信心與誘因均會進一步降低,這將使得中國的經濟持續衰退,產能過剩的問題可能進一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