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阿羅漢有約:堅定不移

作者:

公報出來了。

有人對比往屆的文本,數這個詞那個詞出現多少次等等。這種解讀意義真不大。

因為,某個概念、提法雖然是確定的,但在不同形勢、不同時間會被賦予不同內涵。比方說改革,當然是具有共識的,但改革的方向就各有各的理解。有人認為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才是改革,有人認為全面加強黨的領導是改革,有人認為在黨的全面領導下讓市場機制發揮決定性作用是改革。

可見,改革的具體方向和內容是更為實質的問題。

那麼,在黨的全面領導下發揮市場機制的決定性作用,具體該怎麼落實呢?這就是漢語的博大精深了,名分大義、佔位高遠,具體怎麼落實是執行層面的事,可以慢慢理解、領會。

所以,我認為文本解讀意義不是很大。

而且話說回來,如果一份文件需要解讀和揣摩,而且各個自媒體都能揣測出不同的理解,這個…….說明……..真的是意義太重大了。

但是文件里有一句,意義是很明確的。

「強調堅定不移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這有兩層含義:

第一,決策層知悉現實中面臨一些困難,所以才有「強調堅定不移」。第二,意味着各地還得繼續沖。

現實中,「拼經濟」一詞已經是政府工作的高頻熱詞。

但是實際上,大多數地方政府拼經濟的能力已經到了強弩之末。沒錢怎麼搞經濟是個新課題。

我們前面說過,從2022年下半年要求疫情經濟兩手抓、十根指頭彈鋼琴開始,各地就開始用一些非常規手段努力維持增長了,比如虛報數據、要求工業企業提前排產、做一些內部交易、硬上項目等等。2023年是疫情放開的第一年,各地都抱有恢復增長的期望,生怕在新一輪衝刺表現不力,所以繼續維持非常規的手段保增長。

然後就到了2024……

剛衝刺完5公里,又讓衝刺5公里,繼續衝刺5公里,目前各地就是這個狀態。大家一邊氣喘吁吁、一邊左右觀望,有沒有哪裏先泄氣。

但現在決策層的態度很明確:堅定不移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中央繼續為地方各級政府加油鼓勁!高層關注和壓力是推動工作的必要動力。

但問題在於,沒錢怎麼沖?

地方債務到了當前規模,需要喘口氣緩一緩才能繼續加槓桿。

規模多大?

顯性債務有公佈,截至2023年末,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約為40.74萬億元。

隱性債務——也就是地方融資平台的債務規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報告曾顯示,2018年和2019年中國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分別達36.8萬億元和42.5萬億元,占當年GDP的比重分別為40.2%和42.9%。

按類似比例和增速保守估計,2023年地方政府隱性債務接近60萬億左右。考慮到疫情三年的實際發展,只會更多。

以上,地方政府債務總額合計100萬億。每年要付多少利息呢?

顯性債務40萬億,2023年平均融資利率進一步下降,為3.06%。那麼保守估計顯性債務每年付息總額1.2萬億。

隱性債務60萬億,按照學者研究,2015~2022年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平均資產回報率僅為1.27%。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的平均利率為5.17%(《中國金融》2023年第22期:推動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轉型)。隱性債務付息總額3.1萬億。

兩項合計,4.3萬億。

2023年全國土地出讓金收入5.7萬億,付完利息所剩無幾。2024年呢?有證券公司發佈研報,上半年全國成交土地建築面積約9.9億平方米,同比減少29%,成交金額僅1.1萬億元,不足以償還地方政府債務利息。

地方融資平台暴雷風險正在快速堆積。

如果各地還要確保全年目標任務堅決完成。

這就意味着,第一,想盡一切辦法繼續搞錢,多投資,加緊上馬、趕緊開工。第二,某種程度上對統計數據有一定的寬容也是必須的。畢竟既要走正步又要速度快,難度是很大的。

風險當然是繼續累加的。

然而,眼前的困難無法在地方政府競爭的戰術層面解決,而是要依賴於更高層的宏觀戰略。

目前,宏觀層面依然保持着戰略定力。

與此同時,投資效益不明顯的新形象工程、爛尾工程,以及統計造假都可能是重點的檢查事項。這便對地方政府的主政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期待是明確的,經濟形勢必定會向好發展。但是離底部顯然也還有距離。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阿羅漢有約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721/2081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