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從中共會長到反共 二次移民到英國不放棄抗爭

—從「國粹紅」到反共白髮婆婆二次移民的漂泊人生

反送中五周年,不論在港或在海外的港人都經歷經了許多。72歲的楊寶熙,3年多以來卻經歷了兩次移民,反送中後獨自一人先從香港移民台灣,最終再移民英國。雖然仍沒成功尋「家」,但她卻不覺得自己漂泊,因為對她而言,有朋友的地方便是家。本來深信共產主義的她,從年輕時的國粹派,到後來成為「反國教、反送中」一員。抗爭運動已五年了,她雖說身心俱疲,但到埗英國一個月,出席了至少6場相關活動,只因放不下香港。

反送中五周年,不論在港或在海外的港人都經歷經了許多。72歲的楊寶熙,3年多以來卻經歷了兩次移民,反送中後獨自一人先從香港移民台灣,最終再移民英國。雖然仍沒成功尋「家」,但她卻不覺得自己漂泊,因為對她而言,有朋友的地方便是家。本來深信共產主義的她,從年輕時的國粹派,到後來成為「反國教、反送中」一員。抗爭運動已五年了,她雖說身心俱疲,但到埗英國一個月,出席了至少6場相關活動,只因放不下香港。

寶熙說:「我近年都送了很多朋友離開(台灣),那時一群人好熱鬧送機。到我自己時,為何好像只有一個朋友送機,好像有點冷清。」

2024年5月5日,在桃園國際機場,滿頭白髮、身型瘦削的楊寶熙拖着沉重的行李,準備再踏上移民之路,從台灣移民到英國。今次其實是她第二次移民,三年多前因《港區國安法》實施,她不想被限制自己言論自由而決心離開香港,移居台灣。

有別於一般港人住在台北或高雄,寶熙選擇到宜蘭居住,回歸自然,開設一間健康食品店「慢慢走自在生活」。但後來遇上疫情及不符市場口味,她只好轉營做書店。一開始她對台灣充滿期待,最終她續工作簽證失敗不能留台,加上年紀老邁仍要工作太辛苦等多種原因,所以踏上二次移民之路。

寶熙說:「我記得我當時還和朋友說,台海開戰我也不會走的了,我可以在後方種菜、煮飯。但這個想法什麼時候開始變?九合一選舉有些失望,最主要是明明好多候選人被說貪污,又有證據,他還可以出來選。不單止,而且他還當選,台灣選民到底怎樣想?開始懷疑及去思考,台灣作為我們心中的民主社會,台灣人如何看及實行民主呢?」

閒時寶熙會在店前種植物。(淳音攝)

老年只想找舒服安樂地方

但走過大半世還要四處漂泊、無以為家,不會太辛苦嗎?寶熙說:「近期我也在想,可能我過去的人生都是這樣,我不喜歡就走。我只是找一個可能我會住得安樂,舒服一些的地方。如果到我身體真的不行時才離開,不就很辛苦?」

寶熙覺得,有朋友的地方便是「家」,但即使她再豁達,還是有一種說不出口的情感:「我都預計了我媽媽過身時我回不去(香港),因為我離開時媽媽已經約99歲。對於我不能親身出席喪禮,我是沒什麼內疚感,雖然現在說起來是有點想哭。不知道怎樣說,可能因為我對於靈界的認識,或許我覺得沒有距離。」

臨近出發的日子,寶熙仍在店內默默收拾。喜歡收藏的她,看到當初自己接受報章訪問及中大學生會的相時,也會心一笑。一般人對寶熙的認識,可能是反送中時舉行銀髮族遊行、在反國教時期絕食、推動共同購買等。但其實寶熙年輕時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國粹派」,參加過「盲人運動」、「保釣運動」;毛澤東逝世時更以學聯會長身份致悼辭。寶熙說:「合理化很多今天我看上來共產黨,錯的或血腥的事,會覺得如果你要走社會主義,就要共產黨領導。」

寶熙覺得有朋友的地方便是「家」。(淳音攝)

四人幫下台令信念破碎

直到四人幫下台,她一直堅持的信念破碎。她一度選擇逃避,遠離政治,專注家庭照顧小朋友。但她仍心存一絲幻想,覺得只是個別派系問題,甚至到八九六四,她仍未覺得中共很壞。但「反國教」出現,一切都改變了。寶熙說:「有一個建制派的人說了一句,類似說『國民教育一定要行』。用我們當時的說話就是,『理解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當時一聽到就撩撥了我,這不就是我們以前70年代相信的說話。當時我們就是這樣出來,後來被四人幫騙,如果今天仍是這樣就不行,這句說話很刺激我要走出來去反對。」

她喜歡收藏報紙,覺得既是回憶亦是香港歷史紀錄。(程皓楠攝)

於是寶熙又重回社運,不過不再站在中共一方。加上中國發生毒奶粉事件、豆腐渣工程等,申冤的人竟然會被當局追究,更令她對中共的情感劃上句號。那麼她有後悔曾經支持共產黨嗎?寶熙說:「不能後悔,唯一後悔是為何自己這麼無知、幼稚。如果讓我重來一次,我唯一後悔是當時應該看多一點書,看多一點不同的報道。如果你要我現在說,我覺得可以用邪惡去形容共產黨。」

從國粹派到反共,2019年寶熙更是「銀髮族遊行」發起人之一。不經不覺「反送中」已經五周年,寶熙也說近年身心俱疲,移英後希望先照顧自己身體,才能走更遠的路。對於仍然在港的香港人,她有一番讚嘆:「留在香港的人好勇敢,在這個環境下他們仍留在此。我不同意離開香港的人就是放棄了香港,因為有些事情真的是離開了香港才做到,即是各自發揮自己能力所及及專長的事。

寶熙(前)是70年代中大學生會首個女會長。(受訪者提供圖片)

叮囑台灣人汲取香港反送中的經驗教訓

離開台灣前一刻,她再次叮囑台灣人要認清中共意圖。寶熙說:「不要浪費了反送中那個運動經驗,我們沒有可能,至少現在看到不可能再來一次,真的是很好的經驗教訓,希望台灣人可以汲取。」

到埗英國一個月,寶熙不忘出席反送中集會。(梁銘康攝)

移英後,寶熙又踏上尋「家」之路,起初並不如意,最大難題是不太聽懂英語導致租屋有溝通困難。她不敢說會否重蹈台灣的覆轍,覺得不習慣又想走,但至少她覺得在英國做到想做的事。雖說要先休養身體,但轉頭她就去了至少6場反送中相關活動。寶熙說:「你在香港做不到的事情,你離開後可做到。那麼你有機會一定會去,有些是責任覺得一定要去。」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623/2070776.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