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人民幣大逃亡!陸人最愛這招乾坤大挪移避險

—人民幣出逃 內地遊客蜂擁赴港買保險

長期以來,在香港購買保險是中國公民在全球進行長期投資的有限方式之一,在國內經濟下行、政治前景不確定的情況下,大陸中國人紛紛拋出人民幣購買香港保險,轉移資金避險。 根據香港保監局公佈的臨時統計數據,今年第一季度,香港保險業活

受惠於大陸客蜂擁南下的走資潮,香港保險業近年來風生水起,業績增長相當可觀,帶旺了香港金融業。(余鋼/大紀元

長期以來,在香港購買保險是中國公民在全球進行長期投資的有限方式之一,在國內經濟下行、政治前景不確定的情況下,大陸中國人紛紛拋出人民幣購買香港保險,轉移資金避險。

根據香港保監局公佈的臨時統計數據,今年第一季度,香港保險業活躍保單的總保費收入增長14%,內地遊客是增長的強勁推動力,第一季度針對內地遊客的保險銷售額增長近三分之二,達到20億美元。

內地人為何喜歡到香港買保險?

從2010年代開始,香港保險漸漸成了大陸人熱購的對象,2016年達到峰值,全港保單金額佔比達到近四成,之後當局為遏制資本外流、限制限境刷銀聯卡買保險,成交量下降,但佔比仍保持25%-30%。

疫情三年期間,香港保險業務因封控遭到斷崖式下滑,但2023年內地與港澳全面恢復通關的首年,內地遊客購買香港保險再攀新高,他們擠滿了香港保險代理機構的辦公室,大排長龍。2023年第一季大陸訪客的新單保費暴增近27倍,至96.13億港元。

香港保險一直是大陸中國人少有的海外購買資產渠道,儲蓄和投資產品大多以美元計價,可以進行全球資產配置,收益率至少為4.5%,高於內地。香港保單也提供比內地更多的保障權益,香港保險享有分紅,保額隨着時間增加,而內地無此優惠。

香港友邦保險。(MIKE CLARKE/AFP/Getty Images)

這也能解釋內地人為何喜歡到香港買保險。

香港資深保險中介露西告訴大紀元,很多內地人買香港保險有多種原因:首先是香港買保險保障範圍比較寬;其次香港投資買保險是離岸投資,錢不在大陸,利息比較高,不會貶值;另外香港保單做的是國際化業務,不會受大陸法律影響。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Wong)(黃大衛授權)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Wong)對大紀元表示,現在換外幣很難,大陸銀聯刷卡人民幣可以直接買香港保險,不用轉換外幣;其次國內保險不可靠、經常坑人,出問題時也不賠錢,香港保險公司一些是外資企業有保障;第三是國內現在沒有其它投資渠道,老百姓除了買房、買基金、買股票,香港買保也算資金去了國外,相當於用人民幣買港幣的保險,可以避免人民幣貶值。

「我都認識很多人買了醫療保險,有一點病都可以去私家醫院檢查了,隨時都可以住院,不用等不排隊。」香港居民王女士告訴大紀元,大陸的錢不好用,有錢存在銀行里,也不讓你取出來,都要申報。

旅美大陸企業家孟軍對大紀元表示,他早在2006年左右到香港買過保險,保單現在早就兌現完了。那時候稍微富一點的都去買,他很多朋友都買了,一買都是十幾份,一份一百多萬。

他介紹說,香港的保險有很多種,有理財型、有人壽型的,可以買很多份,越大額的越好。保單也分期,有十年、十五年、二十年,時間越長回報越高,滿期就可以拿出來。

「那時候我不敢選那麼長,買的是最低的十年,十年回報率不怎麼高,買一百萬最後取出來大概一百七十萬港幣,二十年的那種,回報率百分之百都不止。」

孟軍表示,那個時候大家都賺了點錢,也不是為了保值,就是為了把錢流出去。因為香港有銀行賬戶就可以轉錢,在香港開戶就是把錢不斷轉出去,不管通過從地下錢莊還是通過貿易轉,那時候管得沒有這麼嚴。

深層憂慮

購買香港保險是內地民眾將資金轉出中國的一種流行方式,但現在在大陸政經的陰霾之下,更多體現出大陸民眾對疫情後復甦乏力以及更深層次的問題感到不安。

相較於較2021年的峰值,中國股票和房地產的市值,已經下跌了約40%。同時,2023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一直在貶值,一度貶值16%。更大的擔憂是對中共當局治理國家的方式,當局加強了政府對社會許多方面的控制,打壓私人企業,挑動地緣政治的緊張關係。

《香港自由新聞》(HKFP)引用香港保險代理人Cecilia的話說,「今年內地客戶越來越沒有安全感,中產階級是最擔心的,富人已經制定了將錢投到國外的計劃。」

Cecilia說,一系列因素加劇了人們的不安全感,比如過去三年來嚴格的疫情封鎖和隔離措施、對各個行業的打擊、最近停止公佈青年失業率的舉措,以及貨幣貶值。

「大陸人的心情很複雜,他們現在不想用人民幣買美元,因為會損失慘重;但他們又認為人民幣會繼續貶值,所以他們必須儘快賣出人民幣,」她說。

劉夢熊(大紀元)

香港企業家、中共前政協委員劉夢熊對大紀元表示,內地人買香港保險,主要是為了財產轉移。現在很多民營企業家都感覺到,要在亂之前,人出來之前先把錢弄出來,買香港保險沒有風險。

「香港保險國際公司居多,比照美元、英鎊、歐元的利率,都比人民幣要高,內地經濟不景氣、為了挽救樓市要降息,即使從賺利息差的角度,他們也會把錢弄過來。」

劉夢熊認為,因為他們對內地法律前景充滿了不確定性、不穩定性,這幾年又搞民營經濟退場論,要做大做強國有企業,最終結果就是對民營企業開始亂攤派、亂罰款、亂收費,甚至亂立案、亂抓人、亂沒收。

「利用我們(民企)是你們無奈的選擇,消滅我們是你們崇高的理想。共產黨人的全部理論,一句話就是消滅私有制。像2018年內地紀念馬克思誕生200周年時,《求是》雜誌發表文章說要消滅私有制。」他說。

現在國內地方政府財政山窮水盡,用手中的權力來橫徵暴斂,把對民營企業罰款作為政府財政的創收渠道。劉夢熊說,像舟山群島舟山縣去年罰款的倍數是比上一年增長了300多倍;江蘇省宿遷市沒錢發薪水,把公安、檢察院、法院都拋開,由中共宿遷市紀委直接發紅頭文件,把宿遷市的一家A股上市公司大股東手裏頭的370多億股權充公沒收。

中國企業家孟軍。(受訪者提供)

孟軍表示,現在國內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保障、沒有安全感,只要稍微有點錢,還在做企業的話,各種亂七八糟部門都盯上你了。如果在中國任何一家銀行存500萬,就有麻煩了,銀行跟國稅局、公安都有聯網,錢越多越不安全:錢怎麼來的?報稅了嗎?有合法收入證明嗎?

「現在很多人錢都不存在銀行里了,而把錢存到股市去了,也不買股票,就放在股市里。因為股市賬戶和公安沒有連在一起。」

孟軍表示,國內股市不能買,樓市跌跌不休也不能買,錢放在國內不安全,2萬塊錢都讓開證明,很多銀行都這樣子了,網上銀行轉錢一些地方小銀行也開始限制了。「國內有點身家的可能已經意識到了,在國內存上幾百萬肯定不安全,想等到房子還能再起來已不可能了。他們也不傻,一看現在發生了什麼就知道了。」

人民幣大逃亡

劉夢熊表示,資金轉出來是為人轉出來鋪路,要不然他到海外生活也是沒有保障。不管是民企業家、中產階級或小康之家,為了安全,都被迫通過買保險等方式把錢轉出境外。

6月18日,國際投資移民諮詢公司Henley&Partners最新報導顯示,去年中國有13,800名高淨值人士(資產至少為100萬美元的人)離開,主要前往美國、加拿大和新加坡,報告預計2024年將有15,200名中國富人流出,這個數字對中國來說,代表着創紀錄的財富外流。

《香港自由報》報導,北京的管控使得將大量資金轉移到香港變得困難,最近一種新趨勢是,客戶選擇將現金從內地帶到香港進行資金配置。

香港文匯網報導,保誠一位保險代理人透露,自2023年2月全面復常通關後,她的業務很好,八成客戶來自內地,一個多月收穫兩三百萬元港幣保費,「數錢數到手軟」。而她的上司業績是自己十倍,高達1,500萬元港幣,其客戶九成來自內地。

中共打算限制中國富豪將資本轉換為香港保險產品,這是北京當局遏制數十億人民幣流出國境的最新舉措。(宋祥龍/大紀元)

黃大衛告訴大紀元,他最近都見過有人買保刷卡,用很多卡不斷刷,刷了160筆,刷一千多萬。

孟軍表示,銀聯卡轉錢是小額的那種,大額的錢轉不出來,大額要用外貿的手段,一部分走地下錢莊,但地下錢莊現在就不行了。

「現在很難,地下錢莊也不太安全了,當然也有渠道,但是收費也高了,現在已經是三個點到五個點。孟軍表示,去年年底再轉錢就很難了,轉個幾十萬、百萬人民幣也可以,但幾千萬地轉,現在沒有這種渠道了。」

劉夢熊說,有些人在香港弄了貿易合同,按照合同匯多少錢,下定金或買貨,錢就合法轉到香港來了。因為現在大陸要在香港採購,進口晶片之類的東西,跟某某公司簽了這個合同,要匯錢過去下定金,至於後來人家有沒有發貨,就不會問了。地下錢莊一百萬、兩百萬也都可以給你弄出來,但匯價肯定比銀行官方牌價有差距。

孟軍表示,現在很多有錢人買比特幣,比特幣可以帶着走,富人的辦法是不一樣的。

「人人都自危了,人家當官的早早就把妻兒移民到國外了,我身邊很多這種裸官朋友啊,這很正常。」

孟軍說,現在有錢人能出來的都出來完了,歐美不好來,去東南亞、馬來西亞還是可以去。去日本也很好,但是日本的門檻高,你要去,需要的錢比較多。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大紀元記者宋唐、易如採訪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621/2070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