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李菁:1976年「文革派」垮台真相 【重磅長文】

作者:
1976年的北京,大街上幾乎沒有什麼車。車很快過了五棵松,一路向東急駛而去。過了一會兒,葉劍英又想起一個問題:「『馬頭』,懷仁堂正廳有沒有後門?」對中南海很熟悉的馬錫金馬上回答:「有,前面有個大草坪還能停車,東邊還有一個門,平時毛主席都是從東門進來,進東側休息室。」葉劍英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來可能擔心失於禮節,還是把李先念從院子請到屋裏的小會客廳,10分鐘後李先念便告辭而去。兩人具體談了些什麼,王守江、馬錫金等人並不知曉。

「但是沒有外面傳說的什麼寫了個小紙條,然後又燒掉的細節,因為我回來收拾時,清清楚楚地記得那個煙灰缸是乾淨的。」馬錫金說。

從這年年初開始,葉劍英便讓下面工作人員每天坐車到天安門觀察形勢,下面人回來向他匯報,他從不表態,只是偶爾叮囑王守江注意具體觀察哪幾方面的情況。

從葉劍英自始至終平靜的表情中,即便是像王守江、馬錫金這些在他身邊最親密的人也不知道,在79歲的葉劍英心裏,一個足以改變中國歷史的計劃已經形成。

「文革派」的垮台

17點多一點,葉劍英乘坐的紅旗車停在了中南海懷仁堂門口,馬錫金護着葉劍英下了車。平時來懷仁堂開會時,都是華國鋒的車停在左邊,葉劍英的停在右邊。而這一次車尚未停穩,便立即被門口的警衛人員調到他處。馬錫金準備扶着葉劍英上台階,也顧不上追問原因。

剛走上台階,中央警衛局的丁志友攔住了馬錫金:「隨員一律不得入內。」丁志友其實也是馬錫金以前的老上級,但今天顯得格外嚴厲。馬錫金一看從門口到會場還有200多米,便攙着葉帥執意要送上去。丁志友不放心,緊緊跟在後面走了一大半。

眼看着快到會議室門口,丁志友堅決拽住馬錫金不讓他進;但走在前面的葉帥又緊緊地拉着他往裏走,一拉一扯間,葉帥的公文包就從馬錫金的手裏滑落,掉在地上。

而葉帥好像沒看見這一幕,也沒停下腳步,兀自往會堂里走。馬錫金趕緊借送公文包的機會,尾隨葉帥進了懷仁堂——他一直相信,足智多謀的葉帥是故意把公文包「留」給他,讓他有理由進到會議廳裏面。

很多細節都是馬錫金事後才知道的:當天的具體行動,都是汪東興親手佈置的,執行抓捕任務的都來自中央警衛團的團職以上的幹部,汪東興都是一個一個地談,但他們彼此之間都不知道對方的任務。每個人站在什麼位置,怎麼抓,抓後放在哪裏,汪東興都一一考慮得很周到。

當馬錫金陪伴葉劍英到達懷仁堂正廳時,看見華國鋒與汪東興早就到達,他們同時站起來迎接葉帥。對於這一細節,馬錫金特地澄清:「後來很多文章里寫,是葉帥先到,起身迎接後來趕到的華國鋒,這是不準確的。」

葉帥坐下後,華國鋒招呼汪東興也坐下。汪東興卻反應很快地說:「今天是召集常委來開會的,我不是常委,我不能坐,我外邊還有任務。」

當馬錫金老老實實地把公文包遞給葉劍英時,卻聽到汪東興、華國鋒說:「今天用不着公文包了!」馬錫金當時自然沒有領會出話中的深意,他只好退了出來。

出門時碰到中央警衛局副局長、8341部隊政委武健華,忍不住一通抱怨:「今天是怎麼了?車也被調走,人也被趕了出來!」武健華看了他一眼,馬上說:「你的位置在裏面,進去吧!」——武健華是負責「裏面」的警衛工作的。

馬錫金回憶,懷仁堂的會議廳大概有200多平方米,中間是一張很長的條形桌,華國鋒朝南而坐,葉劍英正在他的對面。馬錫金與汪東興及其兩個警衛秘書、華國鋒的一個秘書、兩個警衛都躲在了屏風後面,幾分緊張又幾分不安地等待着。

第一個出現在中南海的人,是41歲的王洪文。按照武健華的回憶,負責抓捕王洪文的是第一行動小組組長李廣銀和隊員吳興祿、霍際龍、王志民。「因為王洪文年輕、有力氣,前兩個警衛沒摁住他,他往前踉蹌着沖了一下,後面又衝上來兩人將他摁住。」

馬錫金說,「後來有小報上寫『王洪文掙脫開,衝到華國鋒面前』完全不屬實,他的位置離華、葉他們還遠着呢。」剛把王洪文從後門押走,張春橋就從前門走了進來。第二行動小組解決張春橋,組長是紀和富,張春橋沒有反抗,只是眼睛向上看天花板。

張春橋在這一天還經歷了一個小插曲。

70年代,張春橋與有「歷史問題」的妻子文靜秘密離婚後,便委託徐景賢上海為他再覓一個秘書。徐景賢起初並未領會張春橋的真實意圖,而向其介紹了幾個男性秘書。

5月份,張春橋就給徐景賢送去一封「親啟」的「絕密」信,信中說:「我要的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秘書,而是想找個伴。關於我的情況,你是知道的。這幾年來,有時想,反正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殺頭了,何必去想這些事呢?但有時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於是又想起了這件事。你看,有沒有合適的人呢?」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中西ABC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617/2068262.html